谈谈一本叫《陆哲和他的靡靡之音》的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很明显,我总企图寻找一种适合我的写作方式,寻找那么一群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迥异于别人的经历,最早我选择了一个旁落群体,这个群体是带有一种明显的嬉皮士味道的。但开头不久就刹了尾。在我的意识里,似乎把握那种群体的经历不太明显,何况,这个群体在国内很少存在,我把整体事物移植到美国化了,我觉得这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我决定写作这个带有明显的悲剧情节的群体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踌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里,拥有颓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卡夫卡式的自我抑郁的感情,但他们不失为一个人群,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他们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悲哀,如何体现这个群体的思维,如何体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成了这部小说的努力诠释的一个方面。
写作这部小说的时间,从2002年五月份写到七月中旬,我正在家养伤,醉酒驾车腿受了伤,我像因为这个缘故,我的小说才得以完成。
毫无疑问,他的语言风格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基本语言是带有明显的黑色幽默风格的,我想是几部书影响了我的创作过程,第一部就是王小波的怀疑三部曲,第二部应该是王朔的作品集,但他的整体风格则来自大江健三郎的日常生活之冒险,另外有一部书我不得不提,那就是托马斯品钦的V,这部纷纭复杂的后现代主义巨著影响到了我的第四个章节,走过荒原和牧场。
很多时候,我在思维如何区分意识内里的东西和外在对意识的独特影响的时候很迷茫,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的思维没有一定的趋向性,似乎对一个独立于任何共性特征的边缘群体的把握有点力不从心。但我仍旧努力写完了它,这是我唯一感到欣喜的一面。
这部带有明显的命运味道的东西,似乎没有阐述完成他应有的思维理念,它过多地在外围彷徨,这样就很可能失去了它的整体美感。思维的美感,是应该建立在一种独特意识上的,如何进行一种叙述的冒险,如何按照自己独有的叙述方式来完成它,这都成了一种奢望。
关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似乎并不是我的专长,我总企图努力在营造一种氛围,它的出现应该是命运的阴影下产生的东西,我的叙述总会在另一点上寻找突破口,那就是在自我和现实的两种意识之间来回滑动,这部六个小长篇组成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的叙述是复线性的,两个微有关联又各不相同的东西在齐驱并进,我想这与我读了王小波和托马斯拼钦的东西有关。
无数散碎的章节组成了这部书,它的空白是很大的,我只是想留给读者更多思维的空间。但非常遗憾,这种留白式的运作方法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也给它带来了艰涩晦暗的表性,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没有思考的余地,或许应该叫做自发式写作吧,文字,结构,事件。都带有明显的跳跃式自我思维流动感。这也是我在此书中所努力要做的,让一部独立于任何语言之外的东西变成一种现实,这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寻找过程。
有时候我为我自己的思维中蕴藏着这样的东西感到悲观,这是一部总体在寻找的书,从第一节寻父开始,到最后一节寻求某种虚无的意义结束,都处在一种不断的寻找过程当中,这种带有悲观意义的寻找我不能确定他到底要走到什么时候,每一节都是以疗伤开始,带有明显理想主义的痕迹的某个人群,在不断的自我迷醉的过程中走到尽头,他们看到得除了自我遐想的终结,总是看不到真实事物的内里面,所以游走在世间边缘的这一个群落是很悲哀的,我不敢确定他们的悲哀要延伸到那种程度,谈到这里,明晰的边缘群落的思维方式得到带有嘲讽式的终结。

关于性描写,我到苟同与王小波的描写方式,它意在表达一种压抑和自虐,这里面,没有如同劳伦斯似的细腻描写,没有如同乔伊斯似的粗鄙描写,它言道及止,大都存在有一种自恋式的自虐似的描写方式,这是某种精神悲观极致的发作心理。
在以寻找为理念的作品中,我推崇的两位作家,一是托马斯品钦,一是高行健。在一部叫V的作品中,托马斯品钦开始探讨生命的最终终结方式,毫无意义的寻找是两个都有某种感官认知,都在不断异化的人的某种退化过程。V的整体意义是跳跃不定的,他变化万千,有时又毫无意义,在熵的理论中,托马斯品钦认为,世间万物正慢慢变换为毫无意义的好无存在价值的东西。他们像垃圾场的垃圾一样越堆越多,最终将走向死亡。高行健的寻找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弃过程,灵山一书似乎在怀疑一种理念的同时又寻找用以代替的另一种理念不得,产生的心灵通感。
当然,这部书的寻找迥异于任何东西,它没有纯正的寻找意义,只是在感觉上产生某种悲观的寻找理念,主人公自己也不知道他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略带有强烈的控诉味道的东西,也是夹杂了一种自我的理想主义在里面,这种理想到底为何物,它距离我们有多远,这是悲观的来源。
寻父过程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十八岁的少年走在两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企图找到一个以他父亲的名义给他写过一封信的人,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开始寻找过程,从众说纷纭的人的口中他得到了一个模糊的没有任何跟己的父亲形象,在后半篇,叫陆哲的少年虚拟了一个父亲的故事,并在虚拟中巴一个年老体衰的父亲安置在一个安静的没有任何打搅的地方安度晚年。我想这个故事多少带有点现实风格,这种创伤始终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直至这部小说终结。
这就是一个悲观的来源,我企图运用一种手法来表达这个悲观的信念,如何摆脱成了一种妄想。他不断地再现始终企图挣扎摆脱它的阴影,但最终也不过要走一条老路,靡靡之音,颓废含有某种异常情结的东西,在虚拟的现实中得以确认。
小说的最后一章,我安排叫陆哲的人结了婚,跟一个不存在的版画女郎,这是悲观的?这是带有欣喜味道的?
断章和章节,我们似乎总也逃不脱某种既定的东西。
我们总在同化的靡靡之音中不断挣扎,这种挣扎是虚妄的。
这部书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它只能是我书桌上的一部废纸,也许没有人会去读它,它只能是在我极度无聊的时候聊以自慰的一种方式。如同写作一样,有时候它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这样想的时候我很悲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