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训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在王大年家休整了六天 所有人的伤已经痊愈。我虽然每天都向西面和南面五里以外派出侦察人员,但这里毕竟是战区中心,我还是很不放心。于是在第五天的晚上,我命令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尽快离开这危险之地。临行前的那天晚上,我拿了两根金条和二斤烟土送给王大年,感谢他对我们的照顾。王大年也很实在,在这么短的几天里,老头儿带着两个儿子,昼夜赶工为我们制出80帖特效膏药。自己累得直打晃儿。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我们就出发了。在王大年家的时候,我每晚都会去老婆的梦里与她相会。我让她帮我从电脑中下载了一份中国地图。我用了三天时间,根据梦中的记忆把地图给描绘出来。就是利用这份地图,我制定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北上计划。现在我们正向东北方向行进。
李百岁和赵鞭子各赶着一辆马车。我命令每个人都要学会赶大车,李百岁学的最快,他只和赵鞭子学了两天,第三天就可以让马儿拉着车飞跑。两挂大车每车装四个大麻包,包里面是棉花,棉花里裹着烟土,武器。
在出发前我宣布,从今天起要一边行进一边进行体能训练。第一天是体能恢复性训练,每个人都要步行,包括赶车的也要牵着马走。这一天我们只走了三十多公里。第二天,我们还是六点钟出发。目标是第二集结点“朱仙镇”,距离五十五公里,预计到达时间为五个小时。中午,我们按预定时间到达了目的地。毕竟是伤后初愈,很多人感到疲惫不堪。不过三黑、丁一虎和赵鞭子却一点疲态没有。我是最为狼狈的,估计是我这个团副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不过我还是坚持走完了全程,这让其他人很是感动。在他们的军队里,像我这样的军官连出操都很少见,更何况和他们一起训练呢。平时出行一般都是骑马,赶上道路难走,还让士兵用担架抬着,而且抬不稳还不行。进了朱仙镇,我们找了个饭馆儿打尖休息。我告诉饭馆儿的老板,让他给我们每个人上一个大猪蹄子,炖的,烧的都行,店里没有就去买,总之要凑够了数。这招儿是我昨天临睡觉时琢磨的。今后的训练量会越来越大,每个人的营养一定要加强。按照吃哪儿补哪儿的原则,这几天每人每天要保证吃上两个猪蹄子。
下午是黄龙寺地区三十公里的沙地穿越。这里没有路,全是厚厚的黄沙。在沙地里走路本来就费劲,而且还要不时地推着大车。我规定的时间还是五个小时。幸亏这些人都是当兵的出身,知道服从命令的重要性。结果我们用了四个半小时提前走完了全程,大家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可能是因为我的脑波被加强,使我肌体的潜能也逐渐被开发出来。虽然经过这一天的行军,很是疲劳,可是我的身体状态仅用两个小时就得到了恢复。并且我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脑波了,只要在冥想中可以轻易地回到原来的世界,而且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人的意识里,当然,这个人要在睡眠的状态下。我进入过父母的梦境中,告诉他们不要悲伤,我马上要转生到一个富贵人家了,将来的一生会富贵平安。阎王爷说了,二位还有五十年的阳寿,都能活过百岁,所以一定要保重自己。我也进入过一次女儿的梦境中,不过仅一次。女儿还很小,她在梦中见到我,哭着喊着不撒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紧紧地抱着我。我醒来后已是泪流满面,枕头都已经湿透了。
此时是夏季,四点多钟天就亮了。经过一夜的休息,小伙子们都已经恢复过来,一个个生龙活虎。我宣布今天依然是强行军训练,目标黄河边的贯台镇,距离为76公里,要求:用时五个小时,每人负重30斤,中途休息一次。这段路大家还是相对轻松地就走完了。中午休息后,我又命令沿黄河强行军两个小时,行进距离四十公里,进入山东界。 当晚,我们在黄河边宿营。吃完饭,放出警戒哨大家开始休息。睡到夜里两点,我让哨兵把弟兄们都叫醒。大家集合后,我宣布进行一次夜间急行军演练。目标是东北30公里的刘楼集,要求两个小时内必须到达。其实我策划的这次夜间行军不仅是为了演练,另一目的是离这里越远越好。我们依然处于战区,中原大战的几方军队在这里犬牙交错,随时有可能把我们这几个人给吃掉,甚至都不知道死在谁的手里。
早晨四点我们到达了刘楼集。派出的侦察兵报告说镇里有驻军,是蒋军,人不多,有一个连左右,属于运输部队,都在睡觉。于是我们绕过县城,向北疾行了五公里,到了一个叫顾庄的小村。我们在村外休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大家都没有了困意,于是聊起了天儿。“好悬,幸亏咱们来了个夜间行军,不然非撞上。”“就是,没准还得动手。哎,你说要是动上手,你能杀几个?”“杀几个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咱们一跑就没人追得上。这两天咱们就练跑了。”听了这话,我心里一动:“是呀,这两天用马拉松的标准训练体能,其他的军事技能项目都没有训练。这要是接上火了,肯定吃亏。怎么办呢?”我看着弟兄们心里在想着对策。当眼光扫过赵鞭子时,心里有了主意。“鞭子,你是山东哪里人?”“俺是临沂的。”“老丁,你是哪里人?”“俺是小龙山的。”“小龙山在哪里?你家附近有什么大地方?”“俺家离平阴还有二百多里。”我马上拿出自己绘的那张地图查找起来。丁一虎的家在山里,一直向东北走大概三百公里就能到达。按照这两天的速度,三天就能到。
从顾庄出发,不停地强行军,队员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持续高强度的体能付出,但是也累得快吃不消了。到达小龙山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钟。就这样,我们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行进了三百多公里。在丁一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座庙中。丁一虎告诉我们,这座庙原来香火很旺,后来四年前的一场大火把整座庙给烧光了。现在的庙已经破败不堪,原来有三座大殿,现在只剩下了一座,不过这座没倒的大殿还是很完好的。庙的院墙还都没有倒,只是有几处缺口。我把除了丁一虎以外的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由我带领打扫大殿,另一组由李静霆带领整理院子。而丁一虎,我则命令他回家,一是看看他的家人,再就是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临出发前我规定他第二天中午以前必须归队。
人多好办事,没用两个小时,这座庙就被整理干净了。大伙儿架火做饭,正在忙碌,丁一虎居然从家里回来了。这家伙因为想我们,晚饭没吃就归队了。他告诉我们家里老人都好,由哥哥嫂子照顾,日子虽然穷,但一天还能吃上两顿饭。他留下了三根金条,给父母磕了几个头就回来了。丁一虎还报告说,这地方因为太穷,太荒凉,没有任何军队来这里。他从家里带回了几斤大枣和花生,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晚饭。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命令全体队员起床,到院子里集合。我看了看有些不太整齐的队列,开始训话:“从今天开始我要对你们进行综合军事素质训练。这里就是咱们的训练场,也就是战场。在这里,你们的身份是军人,是闪电突击队队员!你们前几天的表现还算不错。在那么高强度的行军中,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装熊。但是,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体能训练达到标准,并不代表你们就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了,更不能代表你们是一个合格的突击队员。你们看看,作为一个军人,连最基本的队列都站不好。现在,你们全部回到铺位上去,然后重新集合,我数十个数以后,要看到一支整齐的队列。动作!一!二!三!……”
在我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已经在院子里笔直地站立了两个小时了。今天早晨的训练科目就是队列。两个半小时后,我宣布解散。几个队员对这种训练很是不耐烦,纷纷提出质疑,甚至就连平时最听话的沈六也不想练了,要求给大伙洗衣、做饭、擦枪……总之是不想练了。看着队员们如此抵触,我只能耐心地解释:“你们别小看队列训练,这可是对一个军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这项训练能培养出你们最基本的军人气质。哦,也就是能让你们拥有军人特有的那股精气神。”“光有精神有啥用呀,为啥不先练杀敌的本事呢。军人就是要在战场厮杀的。”李静霆不愧是读书人,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我以前就说过了,咱们是一支特种部队,今后执行的是特别任务。很多任务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配合。队列训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训练队员们服从命令,听到口令后准确而又整齐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你说这对以后咱们的作战有用么?”李静霆使劲点了点头。

解决了队员们的一些思想问题,后面的训练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我们一直在小龙山待到了七月初。每天的训练是很艰苦的,但训练内容却又是很新颖的。
早晨5:30起床进行队列训练。
7:00——7:30,早饭。
7:30——下午5:00,进行侦查、潜伏、化装、战术、射击、格斗、捕俘、暗杀、爆破、野外生存等各科目的训练。中间有一个半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在训练过程中,我应用了很多现代训练方式,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攀岩、速降等等。我参考二十一世纪特种部队的训练理念,结合这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士兵的特点制定了一份初级训练大纲。我并不奢求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能把这支队伍变成一只的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但至少要体现出现代特种作战的雏形。而且我相信,进过严格的训练,这支队伍的战力肯定是这个年代里任何一支军队所达不到的。
在训练过程中,我对士兵从不打骂,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并且时时刻刻关心、爱护他们,真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仅这一点,就使这群纯朴的士兵死心塌地的、忠实地执行着我的每一个命令。
5:00——6:00,娱乐时间。这段时间并不是让每个人自由活动,我为队员们安排了很多项目。比如,为了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协作精神,我带领大家玩儿信任背摔、齐眉棍、盲人方阵等现代才有的拓展培训游戏;有时我还教他们唱一些现代歌曲,在这种气氛中放松自己。我要求突击队每个队员要给自己起一个绰号,为避免暴露身份,一律称呼绰号。队员们在第一天的娱乐时间里,分别报出了自己的绰号。
丁一虎——暴雨。他说自己是老粗,非让我给他起个绰号。我想了想,告诉他作为一个机枪手今后主要负责火力支援。打出的子弹要象暴雨一样,让敌人抬不起头。所以他的绰号就叫“暴雨”。
祁明,祁亮更有意思。当我给大家讲解“配合默契”这个词的含义时举了个例子:一个螃蟹八条腿,他们能有序的摆动六条腿横着走,上边的两个蟹钳还能夹东西,这八条腿就叫“配合默契”。祁明听完后突然说很小的时候在一个本家亲戚的婚宴上吃过一次螃蟹,那美味到现在也忘不了,于是他的绰号就叫“螃蟹”。他弟弟祁亮马上接着说他的绰号就叫“对虾”。这还不算,最小的沈六也来凑热闹,他非要叫“鲶鱼”,因为他长这么大就吃过一次鱼,还是要饭时一个好心的饭馆儿伙计给他的一个鲶鱼头。
魏富贵——金箭。
李百岁——银箭。
赵大常——鞭子。
李静霆——文书。
张三黑——飞刀。
我,就叫“队长”。
6:00——7:00,晚饭。
7:30——9:00,文化学习。这项内容太重要了,队里除了我、李静霆、祁氏兄弟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李静霆负责教大家认字(包括我也得学,因为我有很多繁体字不认得)。我负责教中国历史、地理、当前的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各方军阀的背景、实力,以及日本的历史、军事、经济等内容。甚至对基本弹道学、情报判读、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也有所涉及。不过我在教授这些知识之前,先教他们学习使用手表,地图等基本知识,并规定在今后的任务中要加强对此类物品的搜集,一定要做到人手一份。当然,上述课程我很多也不懂。但我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纪从网上现学,然后再回到二十世纪现买。
随着在训练的逐渐深入,每个队员都认识到了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因此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除了刻苦地进行训练外,还将自己的经验和特长融入到训练中,并且相互传授。就说两个老兵金箭和银箭吧。他们的兵龄最长,经验也最丰富。他俩毫无保留地向其他人传授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在枪械、射击方面,他们所传授的经验是我从教材里找不到的。那个鞭子,他不仅会赶车,还会骑马。因此我们每个队员在他的指导下又多了一项马术技能。
三黑是我们的格斗教官。为此,我还回到二十一世纪,从网上下载了美军的“一招制敌”,手抄后给他作教材。三黑看到我的这个手抄本,大摇其头,说有的东西很新颖,比如用袜子装上泥土做短棍,用衣领作绞索。但大部分东西不实用,或威力有限,不如他所练的中国武术。他最崇尚使用匕首或者刺刀这类短兵器,认为这类兵器才是贴身格斗的法宝。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套短刀实用套路,虽然只有三招,四个变化,但只要反复练习使之熟练,以后用起来威力无穷。如果能两人配合着使用,每人只要用一招,敌人肯定毙命。
我对这一科目最是感兴趣。经过这短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我的潜能已经完全被发挥出来,身体比石头还要结实,关节比弹簧还有韧性。三黑经常对我进行单独训练,而且教我的都是简单实用的必杀绝技。按他的话说,我不是一个我武林高手,但绝对是一个杀人专家。
转眼到了六月底,按计划我们要在7月5日结束整训,继续北上。在剩下的这几天里,我做了两件事:一是突击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前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进行据枪瞄准训练,从未间断,不过每人只打过五发子弹。这几天进行的实弹训练,我们共打了60%的子弹。而且还进行了一次狩猎活动。现在长枪手每人有不到四十发子弹;配手枪的,每人手里平均只有十发子弹;机枪子弹还有整整一百发。当然,训练效果也是惊人的。现在,每个队员都可以在十七秒钟内将一堆步枪或手枪的零件组装起来,然后利用二至三秒的时间找到目标并射击,而且绝对命中。
二是我进行了一次考核。这次考核设立了十个考核项目,每个项目十分,总共一百分。这些士兵长这么大从没经历过任何一次考试。我又故意把这次考核说得很严重,考试过程中还允许一些干扰和不公平的事情发生,目的是考验一下他们的心理素质。结果飞刀三黑获得第一名,九十九分;金箭魏富贵第二名,九十七分,螃蟹祁明第三,九十六分;银箭李百岁第四,九十六分(分数虽然和螃蟹一样,但把干扰他射击的飞刀骂了一个钟头。同样的情况,螃蟹只是抱怨了十分钟);对虾祁亮九十四分……最后一名鞭子,没人借给他枪,所以只得八十八分。
美女、、权利的争斗,一碗泡面搅热的三国,风情万种的皇后指引你进入争霸时代,机智、计谋、高智商的争斗,尽在,开启网游智商比拼先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