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破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越蛮子欺人太甚!”袁绍甩手就把马鞭掷在金钵上。。
吴越使臣送来了金钵,要求袁绍派兵一起征伐鲜卑,并让开道路提供粮草。袁绍和历史上河北袁绍比还是实力不如的。原本的并州现在在吴越手中。冀州南部也纷纷倒戈投向朝廷。
那些冀州长令在接到大汉皇帝下的诏令后纷纷表示支持皇帝,更本不再愿为袁氏效忠。而大汉朝廷直接跳过州郡长官直接发令给县中官僚,也算是以大欺小,逼着这些县长县令县丞们选择。现在大汉朝南部都一统了,就剩下边上辽东郡,冀州一部分还有河西那边几个小郡尚且没统一,自然这些下级官僚为了自己也得投靠朝廷。
吴越使臣送来的金钵意思是向袁绍讨要粮草,袁绍不愿意,真这么出2万精兵陪伴的话,袁绍可以下台了。
“来人,他们以为我袁绍好欺负,咱们给南蛮子看看河北壮士的威风!”
“主公,万万不可哇!”
“主公,这大汉朝廷被吴越把持,他们就是寻衅来的,主公当忍耐下来,免得中计。”
“汰!你们这帮缩头乌龟,主公现在不战也得战。除非主公愿袒缚荆棘,膝行南酋前,号泣叩首以免。难道主公能这么做么?”
顿时袁绍手下纷纷表明观点,上百人齐齐吵闹起来,这个和历史上曹军南下,孙权手下吵吵一个样子,好在孙权那基本都是投降,袁绍这边还是一半一半。
“别吵,一个个说!”袁绍表面装作平静,心下早已波涛汹涌,怒火几不可遏,要是大家在他身边的话,就能发现袁绍的手在抽抽。人太紧张,肌肉自动会抖,想停也停不下。
“大哥,这满堂的人都能降,唯大哥不能降。”说完拱手在边上,袁绍一个庶出弟弟在一边轻声说话。
“你们继续议,我先更衣去。”袁绍撇下众人,使了个眼色给自己弟弟。
“阿弟,你怎么说的?”
“大哥,这天下没我们袁家再起的地方了。真去边疆做小臣们,你舍得么?我们袁家已经被吴越太上王连根拔了。现在吴越提拔的大量官佐都开始接手大汉各级政府军队,你想想,再过十年二十年,哪有遍地的门生故吏。”
“如今奈何!”
袁绍也觉得打是不行的,但是不打做个咸官不乐意。
“辽西公孙瓒尚且能于京,你我不如公孙乎?安得摧眉折腰侍南蛮。”
“好,如今那班人都吵吵,我也信不过,咱们家里还有多少愿意战的,给我提拔出来,牢牢把住军队,打不过南酋,一个小小刘子都还打不过乎。”
“是的大哥,刘子都才2万军马,咱们和他对战不会吃亏。”低头思索下,“要是战胜再乞和,他南酋也无法,只得顺之。”
寄奴出兵到黎阳,他老子太上王也不放心,三个军团7500人实在是太少,另外准许在新归附的冀州收募壮士流民,准许再组建5个军团,所以有2万兵马一说。
原来的老兵本来就少,好在冀州民风也彪悍,给招募的流民在乱世中活下来也不是好相与的,都是不怕死的二杆子。这些招募的军士中有原来的黑山军反贼,也有黄巾反贼,当然现在反不反的无所谓,打仗的炮灰而已。
寄奴为了提升部队战斗力,须在黎阳附近整修几个月,特意写信给父亲和皇帝,要求附近郡县的税赋给他做军用。
收到信的太上王和皇帝都同意了,皇帝不差饿兵,从南部再向前线供给太烦,不如就近军食。寄奴也学他老爹开始种下蜀黍,希望在入冬后能保持一个冬季的军粮不用别人调拨。
现在又从吴越军校发来五拨军团编制官长,从士官长到军团长全部是吴越太上王的故人后代,也就是说8个军团5个是吴越太上王故人下一代主持,还有三个军团是汉末的罪臣后代,这也算得上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了。
於菟、精神、大红、神鹰、大熊、雄狮、蒹葭、肥猪八大军团的军旗就插在寄奴背后,那个巨大的肥猪,黑黑脑袋始终有些不合时宜,在所有军旗中,肥猪最引人注目。不过后面五个军团都是各自投票决定的,既然士兵喜欢肥猪,那寄奴也没话说。
八大军团长在背山川地理人情,这些都是需要背熟,寄奴也有事没事就抽问那些下属,免得他们不长进。这个时代山川河泽知道清楚些总有好处,那边要渡河,那边要占领高地,都可以一一做准备。
“王,要是袁绍反抗的话,小人怕他孤注一掷,全军对付我军,我军危矣。”
“别怕,袁绍手下那些郡县大部分都和我们有协议,我军过去,他们就开门投降。我们保证不得侵犯各地,你们也要做好准备,不能侵犯人家。”
“可袁绍还有六万兵马哪!”说话的是田晏的儿子田浩。
“六万怕什么,大半都要留守各县,除非他舍得放弃地盘。”
不过寄奴笑而不语,六万兵马中军官被策反了一大半,这个事实现在还不能向小兔崽子们说。吴越策反现在有了皇帝的名头,好处多多。大票金银官职许诺下,大部分人还是很识相。中国历来就是如此,风向不对时,投降的还是占多数。
“大家别怕,想当年霸王那区区几万人一样杀得高祖鸡飞狗跳,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几个月内,把军队给我训练到楚霸王士卒的水平。”
“诺!”
袁绍也开始总动员,准备把各地青壮都招募起来,以混合后留守一部分,其他全部南征寄奴的鲜卑军。
寄奴现在被皇帝封为鲜卑王,自然他的军队被称为鲜卑军,和北部鲜卑各部没关系。
--------
整个冀州大地瞬间忙碌起来,联络的商人和使者连绵不断,各处道路都是这些闲人。而田地里到处都是做最后准备的青壮,这以后还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再回到祖辈耕种的田地上。
马夫们在这忙碌中看似悠闲得牧马洗刷调教,他们也知道要在最近把膘情抓上去。后世那种赛马是不需要上膘的,尤其是脂肪,不能太肥。这年代后勤不行,马匹只能在大战前好好抓膘,把脂肪给积累上,以便在残酷战争中存活下来。
寄奴巡视在自己驻军地附近,荒地都给补种上杂粮,这饥荒的年代,能多一些粮食就是多一份存活下去的保证。
巨大的紫山神马铁蹄踏在大地上,远处几个农人目光从斗笠下飘过来。神骏的大马,威武的大将。一个人向边上几个微微点头,不过大家都回以几不可察觉的摇头。中耕除草做得够糟糕的,寄奴也向父亲学过种田,这种耕作技术是不可能高产的。杂乱无章的杂粮作物,疏密都没搞好,起垄也不到位。寄奴微微叹气,大乱之下,连种地的也都胡乱搞。
“王,那边农人看起来好奇怪,我去问问看。”手下一个家将有点疑惑。
“算了,别去,他们不是什么良民。”寄奴挥挥手,“说不定是刺客,说不定是流寇,但是现在我们别去管,也就几个人,翻不起什么浪来。”双脚一夹,马儿加大步伐窜了出去。
-------
“荔枝虽好,多食上火。”寄奴看着荔枝框上那吴越太上王亲笔所书不禁泪流。父王还记得自己爱吃荔枝,可狠心的父王还发配自己做鲜卑利亚王,为毛啊?
八大军团长看向笑着哭泣的寄奴,纷纷闭嘴不响。
“哎,大家看笑话了。实在是失礼。”寄奴摆摆手,“大家别客气,都吃了吧。”
“诸君拜托了,这水果你们吃着,这打仗的事还得依仗各位努力。”寄奴一个鞠躬,不光是八大军团长,也包括军士官长和军司马们,其实大家分到的荔枝只是一人几粒而已。不过这年代能在北方吃几粒荔枝也是极其奢侈的享受了。想想满清光绪也不过一天两粒而已,珍妃才一粒,皇后也是两粒一次一天。这也算是帝皇级的享受,好在吴越海军那强悍的海运能力,军中高级军官还能吃到香蕉、菠萝、甘蔗、榴莲、芒果·······热带水果。那些伤病士兵偶尔也能给分到美味的香蕉。一半士兵碰到大的体力活动时也会分到一些热带水果干,这在所有军队中是很少有的待遇。
将领们也很珍重,毕竟荔枝那玩意太容易坏了,现在分到手的都是挑选出来好的,坏掉的给扔掉。寄奴看向众人轻轻剥开,一边剥还一边说话,“这人哪,权势也好,财富也罢,还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要是权势财富都有而享受上和一个乞丐无异,那么这种权势富贵又有何用。这享受呢,吃喝玩乐,过犹不及,但是没有享受呢,真的不好。人生啊,吃喝二字,吃喝上比得过吴越的寥寥无几,这享受啊,不是天天都有的。”说完就一口咬下。

“太上王曾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寄奴吃完就说了一句大家都嗤之以鼻的话来。不过大家还是对荔枝很有好感,那种甜到心的味道,很是舒服。
“寄奴不知道怎样,袁绍要是不听话,就让他进历史垃圾堆。”
太上王对着皇帝这般说话,纪录皇帝言行的史官笔抖了下。好在皇帝和太上王相约过,活着时绝对不拆开看史官记载,尊重史官超然地位。当然也作为圣训铸字在一个大鼎上,可见皇帝和太上王都很重视这个事。太上王执政以来,大汉的史官是最幸福的,女史官那基本就是皇帝的跟屁虫,连皇帝和吴越大王的夫妻敦伦时说的私密话都记载下来。太上王篡改的历史是那些南洋周边小国蛮族,改变的历史将他们完全融合进大汉民族。
“父王,您请别着急,袁绍反的话,从青州一并发兵十万夺取冀州,他袁绍还能两头兼顾么?”
“对,皇帝。还有并州,并州出兵三万,三路齐下,他袁绍还能反了天。”
“父王,您请少安毋躁,天下甲士选拔已经接近尾声,那些甲士虎贲将加入寄奴的军队。”
“不,皇帝。这个我不同意。所有选拔的甲士虎贲全部送军校,把他们培养成帝国的爪牙。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这些虎贲之士只有在军中做官佐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我不能为了寄奴而败坏国家未来基石。”
吴越的思路是最优秀的人才想尽办法要保存下来,他们都要成为培养新人才的师傅老师,这种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素质提升极快。军队也是如此,那些选拔出来的虎贲猛士做下级官佐的话,士兵训练就又被提升一个档次。至于效忠的问题,现在人心尚在汉,真到要谋反的地步那些也是不可改变的。效忠是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下,只有效忠的人才有出路。虎贲之士能为这个国家军队带来更厉害的未来,对他们的培养是最合算的。
“父王,您这个是怎么了。”
皇帝看向吴越太上王手中的铜斧,铜斧在大腿上来回敲打,看来太上王还是心情难以平复。
“给我吧。”皇帝没有说寡人,以晚辈的口吻劝解。
太上王纠结再三,还是把斧头递到皇帝手中,“您需要陪伴么?”
“啊!”皇帝纠结了,这话什么意思,扒灰?
“那个,吴王和越王她们想您了,您需要的话,她们把王位让给孩子们,给您做伴。”太上王说着话,其实也是吴王和越王渐渐不能把持吴越王国的朝政,不得不离开。
这也是吴越太上王要的结果,由内阁和议会互相制约,虚君守约。当然吴越太上王的根基太深,他回去,或者一句话,还是很压服人的。不能服众的是那俩闺女,毕竟大家对女人执政还是不适应。
“好啊。”皇帝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希望早日看到依婥和莺莺姐姐。”
“嗯,太子也该去吴越锻炼锻炼。”
这话说的,太子才几岁啊,怎么就该去吴越锻炼锻炼呢。
袁绍还是发兵先攻击黎阳,寄奴也不喜欢守城,而是以攻势八个鱼鳞大阵对付。
并州出兵一万两千五百骑兵,在袁绍兵马离开大本营后立即夺取了冀州北方郡县。而青州出兵六万机动步兵,以马车快速行军,迅速遮断了袁绍军回军邺城的后路,邺城数万守城部队在收买下迅速倒戈。袁绍就此失去最后退路,对面的寄奴却似乎在嘲笑他,以攻击队形缓缓进兵。
“冀州已败,我军夺下邺城!”袁绍侧边的青州兵车上士兵高声呼喊。看来青州兵的主将还是喜欢政治攻势为主。
“儿郎们,敢死。”
“敢死!”八大军团呼号之下,袁绍数万兵马瑟瑟发抖。
“去,骑兵迂回到左侧。”袁绍发令了。
一支红色背旗的队伍动起来,迅速脱离袁绍本阵。袁绍就此坐下最大的错误命令,原本人家还找不到机会投靠吴越军,现在被袁绍指使分开等于送人一个机会。
一万多骑兵的主官刚刚勒马要整队,边上一个偏将驱马上前,“程将军,我们不如再走远一些,直接攻击鲜卑军后面本阵,侧边攻击人家也有办法防备,要是前后夹击,他们未必能把我们怎样。”
“嗯,甚好,下令,整队完毕后继续跟随某前进。”刚刚说完,一支千人偏将队伍冲撞过来,“你们是那个带的,快快收步。”
回答的是弓弩,瞬间主将周边被弓弩射成箭林一般,大家都很奇怪,吓得不敢出声。边上过来几个千人队的偏将一起呼号,“皇帝有诏,诛杀逆贼,我等汉人,不作贼寇。袁绍反叛,诛灭有功!”
来回高喊的呼号声让大部分士兵还没转过弯来,但是其它没有加入的千人队偏将们都不得不思量起来。最后还是一个吴越奸细的话让各位安下心,“皇帝有诏,迷途知返者不罪,官原职,薪俸加倍。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这昌,逆之者亡。”
袁绍失去这个万多人的骑兵大队后,面对吴越那程三个波次的大阵不得不驱赶士兵开始对战。这次以两个军团做本阵,两个军团连在一起前后六队成800人一字排做攻击波。两个军团接应,两个军团押后,其实就是八个军团来回换,吴越军校做过实验,每个士兵的力气是在五分钟内要大大下降,六排的吴越士兵可以支持半小时,三个波次轮替可以一个半小时,加上本阵也加入轮替的话,就是两个小时一轮回。这样军队能连续攻击3到四次,这样就是8个小时,再长的话自己受不了敌军也受不了。
问题是袁绍的军团没有这么计算准确的,一线的军队挨上吴越军团轮流攻击,直到被撕开口子,士卒逃遁败亡,而后队还保持体力矗在后面不知所谓。这种打法是汉军和罗马军团最擅长的,但是吴越军团发挥到极点。而袁绍军招募太多流亡的黑山军黄巾军士卒,使得军队对这种战法没有太多理解和贯彻。
“呼啊!杀!”吴越军又一个波次攻击开始,吴越军的攻击整齐划一,使得袁绍军不能兼顾,纷纷被杀死。而后备兵力又个青州兵对峙。这次刨去接手邺城的青州兵外,和袁绍主力相持的兵力只有三万,也就是说袁绍兵马还略多一些,只是现在骑兵已经倒戈,他还在焦急等待吴越军后队或者侧边出现自家骑兵袭扰。
投降的袁绍骑兵不愿杀昔日同僚,而是撤离战场等待皇帝的裁决,所以吴越军也没有用上这支兵力。
袁绍越来越急,忽然对方前线来了十几个军官大声高呼,细看下竟然是自己派出去的骑兵。顿时脑子一热,胸口很闷,一口鲜血呼得吐出。“天不助我也!”
而手下步兵已经差不多就要到崩溃边缘,而车兵还掩藏在本阵后以防青州兵的战车突防。“大势已去矣。”
忽然吴越兵中本阵向前驶来巨大轮子的牛车,到敌前反转过来,那些蒙着布的笼子被打开,巨大的野兽被放出来,熊、虎、狮子、鬣狗呜呜叫着刺透袁绍士兵军心。骑马的军官都坐不住了,坐骑早已不安,暴躁得来回窜。第一次看到猛兽的马是很容易受惊的。失去马匹的军官更加不能看顾过来,士兵们开始退却,长戈还在向前方敲打,但是头已经频频回顾,看来打仗是要结束了,就等军官下令投降吧。
“降者免死!”到处都是呼号声,那些收了钱还想观望的都纷纷开始指使自己亲兵让自己部队投降。
瞬间战场上出现奇怪一幕,如大风吹过平原,士兵们都不动,再听命令。一旦某支部队长官说投降,下面就是一阵欢呼声,然后放下武器纷纷向吴越士兵解释。吴越士兵也出工不出力,开始漫无目的看顾周边,那边投降了就接手那边。青州兵终于动了,上千辆战车向袁绍后阵发动最后一击。袁绍的本阵早已按奈不住,作势逃窜起来,再任由军官斩杀逃亡也无法阻止。兵败如山倒也。
袁绍的败亡说明一个事实,天下一统是天下人的共同心声,统一步伐不容阻滞。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