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古惑仔之太祖传说(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一种就是来硬的,所谓输打赢要。一次,路过潘原县(今甘肃平凉东),长途旅行难免加剧了财政危机,赵匡胤连鸡毛小店都住不起,只好露宿林中。看到吃住无靠,前路遥遥,于是便仗着自己赌技高超,就捡点石子儿塞到腰里,冒充行脚的客商,到宝局子跟一群市井无赖赌上几把,希望以此挣够旅行的费用。还好,这次赵匡胤手气很旺,把把头筹,端的是东京娱乐行业培养出来的赌博学押宝专业研究生,不消片刻就把一群混小子赢得得干干净净。眼看这群土鳖们除了裤衩儿,什么都没有了,赵匡胤拔腿就走。赌红眼的无赖看他是出门的单身外地人,又岂能放走这支肉票?结果,人生地不熟,双拳难敌群手。老赵被人群殴胖揍不说,连本带利都被人家抢走,还几乎当场扑街。看来,上天未必总是眷顾“天子”。小流氓们毕竟不如老和尚懂道理,日后匡胤哥发达了,就要把这个县给废了。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忌讳这个无赖的“赖”字。
在此期间,赵匡胤先是一路西行,经过今天河南、陕西、甘肃,再折向东返,走陕南,渡汉水,由湖北再回河南。他饱尝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历经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一位父亲的老同事(曾任护圣左厢都校)复州防御使(类似今天的军分区司令员)王彦超,听说“万年老指挥”的儿子破衣烂衫登门拜访他,希望在复州(今湖北天门)给某个差事,竟然连门都不让进,只是给了“十千钱”,就把他打发走了。“十千钱”就是十贯铜钱,按照唐末五代官员的工资标准和实际收入状况,这是防御使月收入的一半。甚至是后汉时期,财政大县县令的一月收入。拿出自己半月的工资给同事的孩子,也不算不厚道了。只是没给小赵安排个工作,这让他耿耿于怀。不过,由王彦超年轻时,被凤翔重云山僧舍晖道人礼送下山的经历来看,这当是王彦超奖掖鼓励后辈的一贯做法,并没有任何的厚此薄彼,此人的人品并不差。
在随州(今属湖北),赵匡胤还投过刺史董宗本。老董是新近从契丹回来的归国华侨,对同民族的任何人都抱有超乎寻常的亲近感,何况小赵上面还有人?此外,赵匡胤走南闯北的丰富阅历,也让老董认为有必要用来教化掉自己的儿子董遵诲身上的衙内气。就让赵匡胤跟小董一起读书学习、习文练武。不过,小董就没有老董那样的好脾气了。当时,他已经是皇帝御口亲封的牙校。虽然这还是个不入流的低级武官,但足以让其飘飘然有些狗眼看人低了。董遵诲经常有理没理找赵匡胤的不是,甚至对后者横加羞辱。不过,此时的赵匡胤已经不是当年开封的“赵太岁”了。社会已经好好给他上了一课,他知道怎样不违背良心而趋利避害,更知道怎样做人,做一个生活有意义的人。董遵诲曾经自命不凡地对赵匡胤说:我“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大概,他希望寄人篱下的赵哥哥能当面吹捧他:“兄弟,我看这黑龙就是你啊!你将来必能有大作为,得大富贵!”可是,赵匡胤根本不接他这话茬儿,王顾左右而言他,跟董遵诲聊起了兵法。结果,这个公子哥立刻露了怯,恼羞成怒、扬长而去。

随州待不下去了,赵匡胤继续漫无目标的四处流浪。在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一座寺庙里,他曾经住过一段日子。《宋史》中说,主持和尚曾经勉励他:“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不过,这话后面的含义也够让人心酸的。小庙野寺养不起大肚汉,出家人又慈悲为怀,不如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接个善缘的好。我们再给您点儿路费,您往北回家吧?
话说到这份儿上,还不走啊?往北是归家路,按说游子岂能不思家?但一事无成,身无分文,怎么回家?怎么面对父母贤妻、弟弟妹妹?越朝北越离开封近了,赵匡胤就越焦躁。在商丘城外,他终于迈不动脚步了,索性大醉一场,到高辛庙发散一下心中的怨气。
“我将来能做什么官儿?”赵匡胤看着高大威严的高辛帝塑像,大声的喝问道。可是,满殿回音,寂无他声。
庙祝们都远远躲开,生怕被醉汉伤到。赵匡胤发现香案上有一副杯筊,这是道士们手忙脚乱逃跑时扔下的。杯筊,是一种用于“人神对话”的新月形器具,类似蚌壳,由竹木制成,表里两面、外突内平,一副两片。突面儿为“阳”,内平面儿为“阴”。那就用杯筊问问高辛爷爷,看看将来到底能做什么官儿?
结果,从小校到节度使,连掷数把,不是一阴一阳的“笑杯”,就是两面皆阴的“阴杯”,看来上天对自己的仕途,不是说不清楚,就是绝不恩准。“难道让老子当皇帝不成?!”赵匡胤愤愤然将杯筊摔到地上。
啊!竟然两片儿都为阳面,是个“圣杯”!上天说:“神州行,我看行!”
更快的更新速度,更全的宋史咨询,尽在党人碑的博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