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宋太祖朝大事年表(附后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周广顺元年(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至显德元年(公元954年):
1.正月,郭威登基称帝,是为周太祖。建国号大周,定都开封。力主改变军人政府形象,大用文臣。
2.显德元年病逝,遗命以瓦棺纸衣薄葬。
3.在位期间所用年号:广顺(951-953)、显德(954-960),其中“显德”为周世宗、周恭帝相继沿用。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至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1.高平之战,世宗亲征,大败北汉军。
2.进行全面军事改革。
3.征讨后蜀、南唐,大举攻城略地。
4.北伐契丹,战事进展顺利,但世宗突然患病,后周大军撤退。
5.显德六年六月,世宗于开封病逝。恭帝即位。
大宋建隆元年(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
1.正月,陈桥兵变,太祖即位,建国号大宋,改元建隆。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
2.尊母南阳郡夫人杜氏为皇太后。赐皇弟殿前都虞候匡义名光义。
3.改天下郡县之犯御名、庙讳者。
4.先后讨平李筠、李重进叛军,二人皆**死。削平二李,标志着宋代后周的最终完成。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1.六月,皇太后杜氏病逝。
2.七月,杯酒释兵权。石守信等皆出镇地方为节度使。
3.八月,南唐主李景死,子李煜嗣位,遣使请追尊帝号,从之。修成《周世宗实录》。
4.十二月,大败北汉军。
5.赵普献“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之策,作为强化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1.二月,北汉入寇潞、晋,守将击走之。
2.令周郑王出居房州。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1.诏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大军入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请归朝,得三州、十七县。
2.慕容延钊大军平定湖南,武平节度使周保权被俘,得十四州、一监、六十六县。
3.辰、锦、叙等州归顺。
4.诏历代帝王三年一飨,立汉光武、唐太宗庙。
5.与北汉发生多起军事冲突。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1.罢免后周三相,正式任命赵普为以赵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始置参知政事,以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为之。
3.六月,任命皇弟赵光义为中书令,赵光美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子德昭为贵州防御使。
4.十一月,出师伐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1.平定蜀国,蜀主孟昶投降,得四十五州、一百九十八县之地。孟昶不久病死,追封楚王。

2.蜀兵以全师雄为帅,聚众叛变。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1.诏吴越立禹庙于会稽。
乾德五年(公元967年):
1.对平蜀将帅的功过予以赏罚。
2.赵普因母亲去世请求去位,不久起复。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1.整修开封城。
2.北汉主刘钧卒,养子刘继恩立。宋军伐北汉。北汉政变,供奉官侯霸荣杀刘继恩,刘继元立。
3.吴越王遣其子钱惟浚来朝贡。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1.太祖亲征攻伐北汉,围攻太原,不克,撤军。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
1.诏令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贵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统领大军出征南汉。
2.禁京城民畜兵器。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1.平定南汉,生俘刘鋹。得六十州、二百十四县。封刘鋹为恩赦侯。
2.前左监门卫将军赵玭控告宰相赵普违法犯禁,坐诬毁大臣,汝州安置。
3.南唐国主李煜遣其弟李从善,吴越国王钱俶遣其子钱惟浚,以郊祀来朝贡。南唐国主李煜表乞去国号呼名,从之。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1.禁僧道习天文地理。
2.发生日食与大饥荒。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
1.周郑王柴宗训死于房州,太祖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葬之于庆陵之侧,称顺陵。
2.诏修《五代史》。
3.考核在京官吏,因不合格被罢官者四百人。
4.赵普罢相,赵光义晋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1.谕吴越伐南唐。
2.诏令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为主帅,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副帅,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将兵十万出荆南,以伐南唐。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1.十月,江南主李煜遣徐铉、周惟简来乞缓师,太祖不允。
2.十一月,徐铉再次前来求和,不允。同月,升州(今南京)城破,李煜被俘,南唐灭亡。宋得十九州、三军、一百八十县。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1.封李煜为违命侯,子弟臣僚班爵有差。
2.吴越国王钱俶前来开封朝贺,得到盛情款待。
3.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伐北汉。
4.十月十九日晚,天气陡变,雪霰骤降。太祖召晋王赵光义入大内饮酒。是夜,发生著名的“烛影斧声”故事。
5.十月二十日凌晨,太祖暴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岁。宋皇后令内侍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他违命召晋王入宫。
6.十月二十一日,晋王即位,是为太宗皇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