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4.0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仁篇第四4.0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义也。读…啦”
士:中国古代社会有所谓四民的说法,即士、农、工、商。其中,士为四民之首。这里,士就是读书人,其中一部分出仕为官,是各级官吏的基本人选;同时,士受过文化教育,故又肩负着传承文化、教育后代的社会责任
未足与义:不值得与之商议的意思。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仁道,却以衣食条件恶劣为耻,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们讨论仁义之事的。
孔子上述的这段话与前面曾经表述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读书人往往专心致志,一心攻读圣贤书,对衣食起居并不很讲究。正象三国中的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山野,过着结庐耕学的简陋生活。然而他有志于道,勤于苦读,终于成为精通天文地理,知晓天下大事的一代名相。当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时,剛滿27岁的诸葛亮,纵论天下大事,留下了名垂青史的《隆中对》。可见,真正有志于道的读书人,内心世界充实,并不需要用锦衣玉食来装点自己,更不会看不起衣食起居简陋的穷苦百姓。
今天,对照孔子提出的“士志于道”的人生观,我们有何种感想呢?特别是对于已经出仕为官的各级公务员来说,坚持有志于道,反对片面追求物欲,就显得犹为重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