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4.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仁篇第四子曰:“里仁为美择不仁处,焉得知?”
里,《郑注》的解释是:“里者,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为善也。求居而不处仁者,不得为有智”。
择,《尔雅》的解释是: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
知,这里的知应该是明智的意思。
孔子说,居住在盛行仁德之风的环境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若择身在一个仁德风气很差的地方居住,怎么能说明你是一个明智的人呢?
是呵,物以类居,人以群分。居住在一个盛行仁德之风的环境中,你可以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向儒雅博学的人请教,自然会受这种仁德之风的熏陶而高尚起来。反之,如果你不选择居住这样高品位的环境,而是择身在一个仁德风气很差的地方居住,那么你怎么来提高自己呢?显然,这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现在,很多家长把居住地特意搬到重点小学附近,无非就是为了给孩子安排一个读书风气较好的环境。

据本人看到的资料,多数人认为孔子的这段话是在强调环境对于培养仁德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理解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尚书》记载,舜的居住环境可以说是很差的: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和弟弟)属于缺乏仁德之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行为和举止的档次都很低。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舜当时只能选择离家出走了。然而,舜并没有离开他们,而是在长期恶劣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圣人。他与家人和谐相处,并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们,最终还改变了他们。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舜的内心始终处于仁的状态。所以,与环境相比,人的内心修炼(或者说内因)才是培养仁德的决定因素。
对于孔子的这段话,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我期待着看到诸位的高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