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3.1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佾篇第三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读啦网)”
主皮:皮,以兽皮制成的箭靶;主皮,贯穿箭靶。
为力不同科:《马注》的解释是:“为力,为力役之事也,亦有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
孔子说:“礼乐表现形式的射箭比赛,不一定要射穿箭靶。(读啦网)因每个参赛者的力气是不同的,故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射箭是古代教育的“六艺”之一,称之为射礼。自古以来,射礼有不能射穿箭靶的规定。然而,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诸侯兼并,崇尚武力,提倡用射穿箭靶来训练民众。孔子认为此举违背了周武王制定的射礼,所以发了上述一通话,目的是反对诸侯之间崇尚武力、为兼并而发动战争。这是第一层涵义。

第二层涵义在于:孔子认为射礼主要是演练一个人的姿势和体态,培养一个人的专心致志,也可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修炼程度。所以射礼比赛,主要是比射技和射击的精确度,而不是比体力,比能否射穿箭靶。如果我们把礼仪规范作为道德目标,就象箭靶一样;那么,鉴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体力有大小,只要都致力于朝道德这个目标努力,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该强求每个人发出的力是否有大小。换句话说,能力弱的人为爱心捐出一元钱,与大老板一掷千金,同样值得我们提倡和赞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