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3.0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佾篇第三3.0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絢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倩,含笑的貌;盼,黑白分明的意思;素,白色的缯,这里指绘画的质地;絢,文貌,这里指绘画的色采;起,启发地意思;商,卜商,即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读啦网网友发布)
本章通过孔子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形象化地阐述了礼的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堪称教学相长的绝例。
文章一开头,子夏引用了《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絢兮”。这三句显然是在比喻:女子的倩笑和美目就象洁白的绢缯上绘出絢丽多彩的画。当子夏请教老师时,孔子便轻巧地点拨:“是呵,要想绘出絢丽多彩的图案,先要有洁白无暇、质地上乘的画布”。于是,子夏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么说,礼应该是产生在仁义之后吧?”孔子见子夏对礼的领悟如此深刻,当即称赞道:“启发我的是卜商呵,现在可以与你一起来讨论《诗经》了。”

子夏疑五彩独以素为絢,故以为问。孔子以“绘事后素”告之,让子夏自己悟出了“礼后”的道理:礼仪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形式。换言之,先要有内在的仁德修养,才能有外在的礼仪礼节。就象《诗经》中阐述的那样,礼必以仁义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于是,孔子赞扬了子夏,并谦虚地说自己因此而受到了启发。孔子其实深喑“礼后”的道理,但他自己没有直接说,而是鼓励子夏“学而思”,让学生自己悟出并表述“礼后”的道理。所以说,这段启发式的师生对话,堪称教学相长的绝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