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2.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政篇第二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世,《说文》的解释是三十年为一世;《集注》的解释是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十世,可理解为十个朝代。
因,此处为因袭、依据的意思。
损益,增加和删减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礼制,我们能够预料吗?”孔子回答说:“殷朝因袭夏朝的礼制,虽有所增删,但我们是能够知道和把握的;周朝因袭殷朝的礼制,虽有所增删,但也是能够知道和把握的。如果有人继承了周朝,又因袭周朝的礼制,那么即使是百代以后的礼制我们都能够预料了。”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孔子已经发现了夏商周三朝礼制变迁的规律:殷朝因袭夏朝、周朝因袭殷朝,虽然礼制的一些细枝末节均有所增删,但是其核心内容并未改变。从这一点出发来预测十世、甚至百世以后的礼制,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是呵,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对于礼制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提法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我们仍然在提倡和宣传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和恩爱夫妻,仍然在坚持讲爱心、讲礼仪、讲信用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对此,我们似乎感到豁然开朗,悟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不论是什么时代,也不论是何种制度,我们中华文明所传承的一些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是不会过时的;它们不仅过去是维护华夏文明的纲常,也是当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元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