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七章 挥动小铲子,挖!使劲的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么定了!”小晨曦和艾丽丝点点头。
“就这么定了!”柱子哥和铁皮也跟着掺合。
“对了,最近要花钱的事情好像很多啊,大概要投入多少钱?”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张岚问道,看着小晨曦张嘴要回答,张岚急忙打住,“算了,我自己算一下吧。”
着,张岚忍不住开始在心底里盘算:
先第一项开销:飞机制造项目,这笔钱不会一次性投入进去,以后慢慢的加,虽然先期的建设不算很多,但土地一定要在先期就占好了,那么这么大一片土地面积的使用成本绝对小不了。加上生产线的采购等等一大堆的事情,估计先期投资也不会低于10亿美金;
第二项开销:共计10万总吨、30多+;|00以上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渔船,1000万总吨的远洋运输集团,还有物流公司的组建,这三项也要往30亿美元上打算;
第三项开销:从通用电气集团公司采购的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研究设备和生产设备的花费虽然不会很多,但估计也能够达到上亿美金;
第四项,估计也是此行花钱做多的一项,就是去俄罗斯这一趟。张岚估计,既然上面已经同意了自己搞全自动超级大弹弓护航舰的要求,那么对挖老毛子的远东太平洋舰队的墙脚的这件事就几乎注定是会同意,现在唯一让他们犹豫不决的,一个是如何保证西罗诺夫和费罗多夫的安全问题,另外一个则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此巨大的一笔开销,钱从哪里来?对于国内现在的财政情况张岚还算是清楚,但是只要看看每年的国债就知道了,每年都要新增发行不少的国债,这就说明国家的财政情况并不宽裕,很不宽裕!让国家一下子拿出这么10——20美金来去挖老毛子的墙角,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眼瞅着这么一大块肥肉不吃,估计上面的那些领导们能不甘心的晚上都睡不着觉。既然自己已经提出了可以向国家提供隐秘的私人贷款,那么这件事最后很大的可能是政府向自己借这笔钱。这么算起来,这笔挖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的墙脚的钱还要自己出,加上自己再去老毛子那里折腾这一趟,估计这次俄罗斯之行,应该往30亿美金上打算,虽然这是上限,实际上可能花不了这么多,但往多里准备总是没错不是?
第五项,就是自己要搞的这个生物科技,生物科技这个花不了多少钱,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不像别的生物科技公司一样最大的开销就是研发费用,别的地方稍微省下来的一点就够用了,暂时忽略不计;
后一项开销,就是这个准备要上马的重工集团了,自己记得的是,当初中信重工集团光是搞这个18500吨的油压机为核心的“新重机”工程,总投资已达30多亿人民币。那时候是2008,~去这些年的通货膨胀因素,那这项工程至少也需要25亿人民币左右才能够搞定。这么算起来,光是这个18500的自由锻造油压机项目工程的开支也在3美金左右,整个重工集团所有的项目全部建成,没有15亿美元的资金,想都不要想!
咦?张岚拍了拍脑袋,这么一算,好像也不是很多嘛,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是85亿美金左右的样子嘛,只是用当初从海湾战争发的那笔石油投机财和银河货轮事件时从美国敲来的那笔钱,就用不了——虽然这两笔钱这些年花了一些,但用去的并不多,剩下的也足够应付这些事情了。
嗯。当然。还要感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菲律宾、马来西亚为首地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在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为自己地钱袋子做地贡献。让自己地钱袋子到现在依旧是鼓鼓地。否则就自己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法。估计艾丽丝(中国)集团这些年来攒下地底子。也不够自己这么使劲地折腾几年地。饿。忘记了。整个艾丽丝集团和“刺刀与玫瑰”还是为自己赚了很多地钱地。
仔细算算。张岚赫然发现:虽然自己盘算了一下。需要花钱地地方很多。但不仅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赚地那笔钱不用动。不仅是艾丽丝(中国)集团这些年赚下来地钱一个子也都不用动。甚至连艾丽丝(美国)集团和“刺刀与玫瑰”挣到地钱竟然也不用动!
但现在地问题是。张岚感到一阵头疼:钱还不是问题。人才!如此之多地项目同时开始。自己上哪里去找这么多地专
去?人才才是现阶段让自己最头疼地事!

“愁什么?”看着张岚一脸地愁容。小晨曦和艾丽丝忍不住地问。“看您一脸愁容地样子。咱们不缺钱啊。”
“不是愁钱。”张岚很无奈。“是愁人。这些事都要开始做。人才紧缺啊!”
两个丫头点点头,知道张岚为什么感叹着愁人。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地球上现在的科技水平,这些事情和到时候相关设备的操作、公司的管理还真离不开人。话说回来,即使是自己星球上,科技是如此的发达,很多工作不也离不开人么。
“还好了,”小晨曦安慰着他,“等到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最少也要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足够你满世界的去挖人了。”
听到小晨曦这话,点点头,挖人家墙角虽然是件很不道德的事情,但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贫道,你家的墙角还是被我挖了吧。这次去老毛子那里,就狠狠的挖一次墙角。话说欧美那些号称公平竞争的公司不也是相互挖墙脚挖的不亦乐乎么!
这么想着,张岚心里的那一点小愧疚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忽然想起来这两年国内搞国企改革,搞下岗分流,出发点是好的,结果虽然不错,但也造成了那些被改革后的国企内大量的人才流失,那些年轻的工人还好,有门路的还可以自己搞点生意,没门路的也可以进私有企业混口饭吃。
但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下岗的老技工,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到头来……
看看现在的那些老技工的下场,技术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到现在还是什么都没有,技术好?技术好也被下岗分流掉!你技术好和新厂长的钱包有关系吗?无法想象啊,这些国家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熟练的工业基础栋梁人才,就这样白白的让这帮败家子们给浪费了!
这些老技工们,不管在哪做事,大多数都遭到领导的排挤,受了一辈子气。也该到了这些老技工们的出头之日了!
张岚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国外的企业当中,技术和管理是两条相对平行的线,但到了中国,就开始变了味了,这些掌握着熟练技术的老技工们,除非你能够爬到总工这一级别,否则不管你技术多牛逼,一样要受领导的排挤!
张岚点点头,暗自下定了决心:要去挖墙脚,一定要去挖墙脚,而且是大挖特挖!这些熟练的、有着几十年的经验的老技工,你们这群败家子们不当一回事,在我眼里,可都是宝贝到不能再宝贝的人才!就像是当年自己刚开始搞摩托车时干的那样,去各大国企里大挖特挖!虽然这些年来就没有停住挖那些国企墙脚的脚步,要不然艾丽丝集团也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但以后一定要继续使劲的挖,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挖!
只是,老是这么挖人家的墙角也不是办法啊,张岚皱了皱眉头:或许,自己应该有个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
要同中信集团这个大鳄开始竞争了啊!想到自己要搞的那个万吨级油压机项目,张岚心中开始感叹:在自己回到这个时代之前,中信集团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6万亿!没错,就是16亿!而站在中信集团这个貌似国内最大的央企之一背后的,就是国内最大的家族:荣氏家族!整个中信集团,完全是荣老爷子一手操持起来的。
非但如此,现任荣氏家族的掌门人荣老爷子,现在还是国家副主席来着,这次来的中央级领导干部当中,荣氏家族的掌门人荣老爷子虽然没有亲来,却派了自己儿子过来。
只是不知道现在中信集团的总资产是多少,不知道过万亿了没有,即使是还没有过万亿,估计已经十分接近万亿这个规模了吧?换算成美元,那也是总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超大型企业集团,这样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即使是放眼世界,又有几家?
荣氏家族的辉煌,不用多说,对中国近现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荣氏家族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荣老爷子在1979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邓老爷子之所以让荣老爷子创办中信,除了看重他的个人能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他们荣氏家族拥有这些广泛的海外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