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做好人好,感觉真是舒心。”
天富号的东家李开富是江阴城独一无二的大善人,有活菩萨之称。就是这位活菩萨,心头常常会冒出这句话,但实际上,就在两年前,在南京的时候,他可一点都没有大善人的美誉,相反,在商圈里,“李开富”三个字意味着的是“稳、准、狠”。
在南京一带的商圈里,李开富是有名的狠角色,出手狠辣无情,字号响当当。
李开富是山东人,十三岁就在山西王家开的买卖里当学徒。李开富很聪明,又能吃苦,极勤快,很快就成为了铺子里最好的伙计。人是讲机运的,李开富虽然聪明,又努力,但一个山东人想在山西人开的买卖里出头却并不容易。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地域的观念在各行各业都根深蒂固。就在李开富犹豫着要不要离开的时候,大东家王元程恰好到了李开富所在的商号。
王元程偶然发现了李开富,于是李开富就开始在王家的体系内平步青云,以致在八年前,成为了王家在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
这个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可是王家在山西以外最重要的位置,争这个位置那可是要抢破头的。以前,这个位置都只有山西人争的份儿,山西以外的人是根本没个资格的,但大东家王元程亲自点了李开富的将。
每隔两年,李开富都要在年前回山西总号一趟。两年前,在回山西总号,面见大东家的时候,王元程却给了李开富一个晴天霹雳。王元程让他辞去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去江阴新开一个铺子。
这是什么事?李开富简直懵了,因为就算是王元程不满意他,想要换掉他,也不可能做这种安排。
王元程说了原因,但没有说清楚,他只是告诉李开富,这是他的另一次机会,如果把握住了,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李开富本来不信,但王元程说了要他干什么之后,他将信将疑,最后还是赴任去了。一句话,王元程交待给李开富的使命就是到江阴去当大善人,做个活菩萨,造福江阴百姓。
怎么造福百姓呢?这还真是个问题,因为江阴不穷。
江阴是个水城。将近百米宽地护城河环绕着城池地四周。内城河贯穿于城池地南北、东西。内城河连接着护城河。护城河地北端通龙须河、黄田港。直达长江。南端连通运粮河、应天河。直达太湖。
江湖河相通地水系给江阴带来了便捷地交通和商机。使江阴成为了南北货物转运地枢纽。这也就自然让江阴商贾云集。给这个小城带来了不小地财富。
李开富来了之后。他发现这里地人大都是以围绕着这些云集而来地商贾为生。没有什么实业。即便有。规模也很小。产生地财富有限。于是。李开富来了之后先开了一家叫天富号地铺子。然后又以天富号地名义在当地开设丝厂棉布厂。大量招收江阴子弟。

天富号开地丝厂棉布厂与别处地不同。他们对工人特别好。不仅薪酬高。而且平等相待。不受丝毫地歧视。
因为这种全新地风格。江阴人知恩图报。工人们干活地积极性特别高涨。人人都努力勤奋工作。把工厂当作了自己地。如此一来。本来在这方面无足轻重地江阴竟然以丝绸和棉布打出了名号。以致到江阴地客商越来越多。
人需要机缘。地方又何尝不需要机缘。江阴人抓住了自己地机缘。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丝绸棉布质量好,价格公道,客商就愿意来买货,而买货的客商多了,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的人投资开厂,而规模大了,成本自然就会下降,使得江阴丝绸和棉布的竞争力就跟着提高。
这一切的基础自然是天富号,一开始,天富号是以巨额亏损为代价做这些的,但在规模效益逐渐形成之后,天富号的亏损就随着一天比一天减少。
开设丝厂棉布厂让江阴人对天富号对李开富感激在心,但真正成就李开富大善人、活菩萨美名的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天富号进行的低利贷的业务。
因为风险过高,借贷的利率很少有按年算的,大都是按月,甚至是按天算的,利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人难免有个马高登短的,那个时候不能不借钱,可一旦借了高利贷,很容易就倾家荡产。自打天富号来了之后,江阴人就有福了,天富号借贷的利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十,而且还是按年算的。不仅如此,即便还不上,人家也不追讨,而是上门询问,还需不需要别的帮助,就是继续借贷也可以。
总之,天富号的宗旨就帮人,帮人过难关,帮人致富。当然,这些都是面对百姓的小额贷款,大额的天富号是不做的。
做个低利贷的业务,天富号是既帮了人,赢得了好名声,又挣了钱。在所有的业务中,没有一例故意不还,成心赖账的。
两天前,老东家王元程忽然派人来,说是他要来江阴,让给包几家旅店,能够住上二百人的。
一直以来,李开富对王元程让他做的事都百思不解,而且似乎要做这事的并不是王元程,而是个连王元程也要听命的人。现在忽然王元程要来,而且还来了这么多人,李开富本能地感到这次或许能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开富素来谨慎,要不这事也轮不到他,一接到通知后,他立刻遣人悄悄安排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会儿,李开富就藏在德顺客店,里里外外做着最后的检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