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乱世出英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等兵木村坐在舒服的座椅上一边喝着上等的龙井茶,一边悠闲地看着眼前十几台监控屏幕,屏幕里有熙熙攘攘的闹市,有车水马龙的交通枢纽,也有空旷的城市广场,整个城市的全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小野君,你那里有什么情况吗?”木村问道。
“一切正常。”与木村背对背坐着的新兵小野面前同样也摆放着十几台监视屏幕,他一边转换频道,一边凝神贯注地查看每一个街区,看看有无异常现象。
“把监视器设定到自动监控状态吧,不要那么紧张,放松一下来杯茶怎么样啊?”
“谢谢前辈。”小野接过木村递过来的龙井茶,连声道谢,他揉了揉有点发涩的眼睛,问道:“前辈,您来中国多久了?”
“我是第二批入华军队,算起来到中国已经有五个多月了。”木村惆怅地说。
“学长真了不起啊,能讲讲您的经历吗?中**队是不是很那对付?小的时候听我爷爷讲中国人的游击战非常厉害,当年他们就吃了土八路不少苦头,你遇到过土八路吗?”小野兴奋地问道。
木村听了哭笑不得,碰到这种糊涂问题,他这个京都大学历史系的讲师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能让眼前的这位新新人类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与现实的错位。
“现在的中国,土八路的没有,解放军的多多。”木村不无幽默地道。
“学长和他们打过仗吗?中**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小野继续好奇地问道。
木村摇摇头道:“我参加过三次战役,从杭州一直打到南京,中**队的战斗力很差,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指挥官的素养都无法同我们相比,他们打起仗来还是沿用二战时期集团军作战的陈旧模式,所以经常被我们的空中强击军团围歼或者击溃。不过中国野战军的单兵战斗力非常顽强,即使是在被击溃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坚持作战,如果不是因为指挥官的水平太差,在开战之初被我们的空军大量消灭,我们在后期地面肃清阶段会伤亡会非常惨重。”
“真不敢相信,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竟然会输得这么惨,很难想象他们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击败过美**队!”小野感慨道。
木村笑道:“这有什么难理解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可是他的子孙们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后就腐化堕落了,被一群暴动的农民赶出了中原。满清帝国的八旗兵也曾骁勇善战,可是两代以后都蜕化成不识弓弩的浪荡子弟。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多了解一点,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历史始终是在一个怪圈里循环,今天中**队的战败不过是这一历史循环过程的再现罢了。”
“什么怪圈?”
木村难得遇到一个肯听他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对象,便兴致勃勃讲道:“我在大学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据我发现中国的历史是沿着‘兴盛—**—崩溃—再兴盛—再**—再崩溃……’的运行轨迹发展的,当每一个旧王朝被推翻后,新王朝政权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必然会被**侵蚀的千疮百孔,权贵们通过横征暴敛,聚集大量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而普通民众却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希望,没有未来,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走上造反的道路。成则王侯,败则寇,虽然这是一条风险极高的道路,但总比被富人压榨到死要强得多。所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暴乱都是由社会最基层的农民发动的,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曾经最强悍最庞大的国家军队总是会输给这些最低贱农民。”
“这和今天中**队战败有什么关系呢?”小野迷茫的问道。
听了小野的疑问木村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无力觉,他内心里对这些不学无术的新新人类充满了鄙夷:“哦,我说得太复杂了,还是简单点讲吧,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一个政治**的国家是不可能诞生出一支强大的大军队,当中国的历史每次由兴盛走向**时,昔日有着光荣尚武传统的军队也会随之走向衰败,不管这支军队的缔造者是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还是**,最后表面上看似庞大威风的军队,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只要有外力轻轻一推,就不堪一击,轰然崩塌。”
小野听了恍然大悟,点点头道:“美国人厉害啊!”
木村被小野莫名其妙的话搞愣了:“什么意思?”
小野自作聪明地解释道:“前辈的观点十分高明,不过比起美国人来说,还是差了那么一些,美国人不仅早就看出了这一点,而且还在战场上利用了这一点。你看他们天天在太空播放的电视节目就知道了,全都是关于中国政府高官**的录像,看了这些录像资料,就算我是中国人也会放弃抵抗,不会为那些人渣卖命,做无谓的牺牲。”
小野对美国人的吹捧让木村听了很不舒服,他嗤之以鼻道:“美国人懂什么,东方人的历史只有东方人才能读得懂,美国人只不过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中国人虽然自私懦弱,喜欢内斗,像一盘散沙一样,但是这个民族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他们有着很强的韧性,吃苦耐劳,聪明灵活,而且中国历史上不乏杰出之士,尤其是大乱时期,更是人才辈出,看看网络游戏三国志,一代枭雄曹操、玄德公、孙权,万夫莫挡吕布、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谋深计远郭嘉、许攸、诸葛亮、周瑜,哪一个不是人杰精英?中国有一句古话,乱世出英雄。现在的中国虽然被打败了,可是这个乱世也加速了他们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崛起,从宏观跨度来看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族是打不倒的,反倒是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旦战败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前辈,为什么只有乱世才出英雄啊?”小野不解问道。
木村拿出他当大学讲师的派头讲道:“在统一时期,中原王朝只有一个,边疆和地区性的政权数量有限,并且一般处于稳定或收缩状态,所以能够为人才提供的舞台总是有限的。而在分裂时期,几个甚至十几个政权并存,每个政权都需要一套文武人才,舞台大了,机会多了。而且在天下一统时,注重文治,制度因循,真正的人才往往得不到发挥的机会,军事人才更无用武之地。而在分裂条件下,军事人才固然备受重视,行政、外交、生产等方面的人才也同样需要。在天下太平时,由于最高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并不迫切,有本领的人一般很难得到显示和发挥才干的机会。如在门阀制度的控制下,非士族名门出身的人很少能进入统治集团。科举取士注重教条,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不能考上。主管官员忌贤嫉能,故意压抑能人。论资排辈,循例升迁,往往使人到老还无法达到与才能相称的位置。但在分裂状态下,统治者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能不拘一格挑选使用,真正的人才很快就能脱颖而出,进入统治核心。不少君主本人也出身下层,又急于在竞争中取胜,不惜礼贤下士,并能给予信任和容忍,这种君臣关系在大一统或天下无事时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空前活跃、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四运动前后。前一次产生在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的阶段,社会生产水平还很低,人们的科学知识还非常贫乏,还没有外来文化或科学技术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几种主要思想体系几乎都在那期间形成了雏形或具备了基本体系。哲学思想方面的成就尤其令人瞠目,不少精辟深邃的论点即使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没有失去光彩,很多毫无实证基础的推断竟然与现代科学实验的结果完全符合。后一次发生在帝制取消但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共和建立但资本主义因素还相当微弱,世界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开始传入但旧文化还根深蒂固的时候,对近代中国带来重大影响的种种思想基本都是在那时形成或开始传播的,对政治、文化和思想起重大作用的领袖人物,大多也是从那时开始步入历史舞台的。无论人们如何评价,谁也不能否认,当代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都离不开那个时期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大小政权并存竞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名义上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北京的政府政令所及不过数省,其余则由各种势力控制或占据,或数省,或一省,甚至一省也不相统属;还有国中之国的列强租界和势力范围。相反,中国历史上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却没有形成与之相称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繁荣,更没有产生一批超越时代的巨匠。西汉初期还回照着诸子百家的余光,武帝以后却只有儒家独享尊崇。盛唐可以炫耀数以万计的瑰丽诗篇,但在思想领域却黯然失色。”

见小野听得津津有味,木村继续卖弄道:“这就是乱世的魅力啊,这种貌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分裂时期或名义上统一而实际上分裂、分治的时期往往不存在一种公认的或强加的权威思想、钦定学说,各种思想和学说、学派有比较平等的地位。儒家的鼻祖孔子虽然能吸引众多的门徒,并一度当过鲁国的司寇,但并不能终身享受官家的待遇,更没有后世那样吓人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一类头衔。他不仅必须亲自奔走于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寻求识货的买主,而且有过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窘境,甚至准备在‘吾道不行’的情况下跑到海外去。而其他学说的代表人物当丞相、作大将的不乏其人,佩六国相印者也往往有之。在五四时期,儒家学说虽还有相当浓厚的基础,但已经失去**政权在法律上确立的特殊地位;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甚或法西斯主义的思想都还处在传播阶段,没有哪一种已经取得绝对优势或为统治者所正式承认,所以拥有比较平等的竞争资格。由于国家分裂,外敌临门,国民普遍存在忧患意识,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迫切需要寻求救国之道。对传统思想和制度的厌倦和失望使人们迫切寻求新的思想,向往新的社会。为了争取统一的主角或保往既得利益、争取生存,各政权、各地区的统治者都要网罗人才,采纳对自己有利的学说和策略,这就为各类人才和各种思想提供了用武之地。春秋战国时的各国或以纵横家为相,或以法家为师,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或以改革变法争霸主。各家人物也奔走于各国之间,不用于此却可用之于彼,今日的阶下囚或许就是明天的丞相大臣,连鸡鸣狗盗之辈也有人搜罗供养。而且各政权、各地区之间在根本利益或具体利益上的矛盾,制度、政策上种种差异,对各种思想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不同态度,客观上提供了保护伞和庇护所。同时,统治者因忙于争斗,或为了显示其开明,对不直接危及其统治的思想言论往往不予置理或无暇顾及。如五四前后北洋军阀统治区与南方军政府、各地方军阀、地方势力控制区之间的冲突和斗争,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之争,以及它们对各种具体思想学说的不同态度,在客观上都是对新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利的。而在高度统一的政权中,一旦统治者决定取缔某一学说,它就无处逃遁,受迫害的学者如不就范,就会永世不得翻身。比如,**时期的文化革命就是如此,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在强权的威逼下被迫接受西方的马列主义思想洗脑,致使本民族的思想家被摧残殆尽。”
“当然并不是说,凡是分裂割据时期就必定是思想进步、学术繁荣的时期,更不能认为越是分裂得厉害就越对思想学术的发展有利。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分裂时期,思想学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受到极大的摧残,如西晋末及十六国和五代时期的北方就是如此。试想,在烽火遍地、战祸连年的情况下,学者的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可能发展学术?游牧或落后民族进入中原的初期,攻城掠地犹恐不及,岂会顾及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前辈认为,这场战争能促进中国的觉醒,美国将来会为树立一个强敌吗?”
“从历史的宏观尺度来看,很有这种可能性!”
“对前辈的说法我有一点不同观点,说出来还望见谅。”小野为木村的杯子里续了一道茶水,谦恭地道。
“说来看看,我洗耳恭听?”木村不相信这个新新人类会有什么超人的见解,脸上带着一丝嘲讽地微笑。
“为什么只有数百年历史的美国打败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呢?恰恰因为中国是乱世出英雄的社会机制,而美国是和平出人才的社会机制。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国留学生,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我们同住一个宿舍,据他讲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非常变态,同样是考大学,北京的学生比其他城市的学生占很大优势,录取线能差一百多分,他的高考成绩在北京上清华北大都没问题,可是在他所在省市却只能上一般的大学。所以他一气之下,到日本来求学。他说在中国许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机会都纷纷出国寻求发展,他对我讲中国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的学府的毕业生大多数会选择出国留学,许多在国内无法施展才华抱负的人也纷纷选择到国外发展。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战乱时期毕竟是少数,这样能出几个英雄啊,如果为了出英雄而选择战乱分裂,这样的人才成本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而美国则不同,他们鼓励个人竞争,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虽然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但国家凝聚力却极强,人才辈出,能在短短百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是因为它在和平时期不仅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学者,而且创造了吸纳全世界最优秀人才的社会机制,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是中国永远无法打败的。”
小野自信地道:“如果说当今天下也像是三国志群雄争霸,那美国是魏国,中国就是蜀国,魏国虽然没有杰出的天才,但由于占据中原,整体人才储备远远要超过吴蜀两国,所以最后还是一统天下。也许今天中国能出现像诸葛亮一样的一流军师,像关羽、张飞一样的无敌猛将,但最终还是会败给人才济济的美国,如同三国归晋一样被征服。”
听了小野一番乱过七八糟“高论”,木村不禁愕然,他实在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不学无术的新新人类竟然对时局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这不禁让一向自诩甚高的木村有一种老了落伍的挫败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