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将难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蚂蚁怎样才能绊倒大象?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稽之谈的搞笑。但是在中国第一代特击军军长的就职典礼上,冯克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大家:“蚂蚁怎样才能绊倒大象?”
后来,这个问题成为中国特击军选拔审核的传统测试题目,每个特击军新战士入伍的第一堂课就是研究讨论《蚂蚁怎样才能绊倒大象》。
在卫国战争最艰难最黑暗的时期,冯克领导的特击军却始终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因为不管遇到什么样困难的局面,特击军们首先说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想,蚂蚁怎样才能绊倒大象?
靠着非凡的创造力和决死的勇气,特击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最大的梦噩。
——摘自人物传记《冷血元帅——冯克》
“你知道吗?现在外面传言说,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能够理解你的特击战理论。一个是你自己,另一个是赵子龙,还有半个是国家主席程光。”俞飞躺在病榻上,头上还缠着绷带,笑着对前来探视的冯克说道。
冯克听了这话有些哭笑不得,自从中央开始组建特击军以来,各种风言风语就不断传到他耳朵里,有些是善意的鼓吹,有些则是恶意的嘲讽,还有一些话让你褒贬难辨,不清楚它到底是在夸你,还是在损你。
“不会这么少吧?我想在中国至少还有一个人懂得我的特击战理论。” 冯克一边自嘲道,一边拿起一个苹果削了起来。
“哦,他是谁?”俞飞感兴趣地问道。
“一个知道怎么样让蚂蚁绊倒大象的人?”冯克神色悠然地说道。
“你是指那个思维教练陈逸之吧,一直听子龙说你们有这么一个朋友,在青岛我也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相遇。现在想想,他对战争的预言还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人才竟然出国了……”俞飞无限感慨道。
“逸之是非常人,他的思维不是常人能猜得到的,既然他选择了出国,那就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冯克叹了口气道。
“还是说说你自己吧,特击军组建的情况差不多了,各方面对军长的职位竞争得非常激烈,你是特击战理论的创始人,有没有兴趣角逐这个职位?咱们的新任国防部长可是竭力保举你啊。不过,你的入党问题一天不解决……”俞飞没有继续说下去,可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军职提升不是问题,但没有党员的身份在中**队里根本没有可能进入高层将军的行列!
冯克听了沉默不语,他知道中国的特色是什么,也知道不入党会给他未来在军界的发展带来那些障碍,他现在可以说已经在军队中是一个异类了。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不可能走出囚牢,重新穿上这身军装,更不可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像乘火箭一样由一个列兵升至少校,现在军内对他的快速越级提升颇有微词了,说新任国防部长赵子龙有营私舞弊之嫌,如果不是程光出面竭力维护,赵子龙恐怕也很难摆平军内老将们的反对意见。
“你为什么一直拒绝入党呢?是因为**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俞飞尖锐地问道。
冯克无奈地答道:“我不是因为**问题才不入党,任何一个党派只要是由人组成的,都免不了有上中下之分。对**我非常敬重,只是我这个人生性疏懒,不喜欢政治,更不希望被什么理想、主义所束缚。”
“仅此而已吗?”俞飞怀疑道。
“是的,我不想欺骗党组织,更不想违心欺骗自己。”冯克老实地回答,把手上削好的苹果递给俞飞。
俞飞咬了一口苹果,却有一种苦涩感觉,他越来越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的思想了,没有爱国热情,没有政治理想抱负,一个个偏又那么理直气壮,那像当年自己那一代人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可以抛弃一切。
“军队中杰出人才多得很,肯定有比我更合适人出任特击军军长。而且,我过去的经历也不合适出任这么重要的职务。”
俞飞淡淡望了他一眼:“你的档案我看过,典型的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了女友,竟然自毁大好前程。这种事如果放在以前,就算你装疯卖傻,枪毙你十次都绰绰有余。你之所以能活到今天,这要感激现代法律的宽容和一些‘**’分子的庇护。”
“‘**’分子的庇护?如果他们算是**分子那些维护黑社会势力的执法者,那些利用父母职权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者又算什么?”冯克变色道。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你有多么大的冤屈,也要相信法律,相信政府,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解决,而不是采取的那些极端报复手段用私刑。”俞飞斥责道。
“用私刑那是轻的,那几个畜生犯下的罪过把他们凌迟都不为过。在我心目中雪儿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为了这场战争我早就追随她去了,还用苟活到今天?!”冯克痛苦地说道。

俞飞一时间只觉得口干舌燥:“你说什么?!”
冯克警觉到自己有些失态,便沉默不语,又拿起一个苹果削了起了,不过从微微颤抖的双手可以看出,他现在的心情并不平静,只是不想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罢了。
病房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压抑,似乎有一条无形的鸿沟横阻在两个人的面前,沉默了好长时间,还是俞飞主动打破了僵局,他问道:“对下一步特击军的部署你有什么建议?”
“以特击军为主,三军配合为辅,是为上策;以三军为主,特击军为辅,是为中策;以特击军独立作战,作为特种部队使用,是为下策。”
“你觉得在目前情况下特击军应采用哪一策?”
冯克迟疑了一下:“下策!”
“为什么?”俞飞不解地问道。
“因为下策的作战模式是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特击战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理论,真正将它应用于实践还有大量许多需要探索磨合的地方,美军的信息战理论也是经过了十几年探索磨合才逐渐定型,取得实战成功。”
“如果让你来指挥特击军,你有几成胜算的把握?”
“如果倾一国之力来配合的话,特击军有八成胜算,否则一成胜算都没有。”
“此话怎讲?”俞飞追问道。
“特击战不同于特种战,也不是游击战,它是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需要对作战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进行全面的变革,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发挥其内在的威力。如果让我统领特击军,我的工作重点不是指挥作战,而是组建第二代、第三代特击军,真正反败为胜的杀手锏是他们。第一代特级军更多是特击战模式的牺牲品,因为我们现在还缺乏适合特击战的武器。”冯克神色黯然地说道。
“你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各种各样的武器都需要,有些武器我现在能够设想到,还有些武器只有在实战才能找到灵感,这与特击战的作战模式、作战对象、作战目标有密切的关系,我现在还不好说。”
听冯克这么说,俞飞没有再追问下去,不过他隐隐约约有点能把握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思想脉络了。传统的战争都是先有武器的变革,然后才有与之相应的军事思想变革,而冯克的特击战属于先有新军事思想变革,然后要求武器变革,这就像用先进的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一样。
“你所期望的那些新武器不会超出我们现在的军工设计生产能力吧?你可别净空想一些只有虚拟军事小说里才能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兵器。”俞飞幽默地善意提醒道,他平时挺喜欢上网看军事小说,但对于那些业余军迷发烧友们的大胆奇思妙想实在不敢恭维。
“我倒不这么认为,其实有许多虚拟军事小说中的大胆兵器构想其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实际,而是一种可贵的首创精神和思路,只是我们没有去认真研究,去把它们转化为实际罢了。比如,以一敌万的镭射枪我们现在不可能发明,但以一敌万的战术思路和兵器还是可以借鉴的。”
“无稽之谈。”俞飞笑道。
“不是无稽之谈,这将是未来特击战的主要作战模式。”冯克认真严肃地说道。
“以一敌万?现在什么样的兵器能达到这样的作战效能比?”俞飞惊讶的问道。
“有许多,一些还在开发研制,一些已经有样品生产出来了。比如,核地雷。”冯克微笑道。
“那特击战不是变成了核战争了吗?”
“不一样,特击战虽然会使用一些小型核武器,但那是为了追求一种作战效能比,目的不是核战争。将来我们的主要胜利还是要通过常规武器来取得,而且小型核武器只是特击战模式初期一种过渡替代品,占新兵器开发种类极少一部分,随着后续新兵器陆续投入生产,我们会减少甚至取消对小型核武器的使用。”
“你说,凭我们自己生产的常规武器,我们能打赢美国吗?”对于冯克的话,俞飞觉得有些怀疑。
“是的。”
“为什么?”
“因为,特击战模式的诞生将终结机械化军团作战的历史,让战争形态回归到它的原点。”冯克自信地道。
二十年后,当特击战已成为世界各**队作战的主流模式时,中国某著名军事网站的记者采访到了早已解甲归田,在自己的农庄颐养天年的小巴顿将军,并与这位昔日中国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进行了一次深度军事交流。
当采访涉及到特击战的精髓是什么这个敏感的话题时,曾经饱受特击战之苦的老将军一再避而不言,最后被逼无奈,沉吟半晌才答道:特击战让战争形态回归到了它的原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