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咒》之未来回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咒的使命--------至北海卧龙兄及诸网友 克劳塞维茨
卧龙兄你好,我注意网上关于你的龙咒的结局的争论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始终未置一词。因为我确实想通过这种争论来理解你写龙咒的真实背景。首先我想发表一点浅见,龙咒的结局确实缺乏最起码的合理性,并不是指中国没有做出核反击,而是指作者忽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情,不客气的讲,不要说核战争;就算是与中国打常规战争,美国国会也不会轻易批准,在现实中,没有人对战争的理解像美国人那样复杂。他们也许可以对中国的种种东西都予以攻击,都宣泄不满,但让他们为此去冒核弹临头的危险,没有任何美国人肯于这样做。但是,如果是中国的核弹首先袭击了美国,那情况就会大为不同。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崇尚自由和生命,同样崇尚尊严和荣誉,这一点是美国特有的国情,任何对美作战的战略家都决不能忘记这一点,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疯子;反过来亦然,任何一名美国战略家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他才能够取得美国人的支持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不管美国的情报机构对中国的核设施掌握到什么程度,美国都不会冒险对华动用核武器。因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本质不同在于: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没人承担得了那后果。因为在现实中,人们不知道的东西永远比人们知道的东西多。同时,中国政府的反应确实令人理解又令人费解,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核武器的威力在于威慑,如果公开宣布任何时候对任何地区都不使用核武器,那还有何威慑力可言?令人理解的地方在于,只要是成熟的政治家,在是否做出核反击的问题上都会慎之又慎,这同样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背离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现实,任何假想都是不合理的。
我理解北海卧龙的意思,中国的现状和中国人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说出这些的人也许并不讨人喜欢,但并不代表这些事实就不存在。龙咒一文的真正意义在于作者的忧患意识。谁也不能担保这绝对不可能。只不过,卧龙兄,你忘了你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一个军文作者,从作者角度来讲,龙咒的结尾绝对是一个败笔,从结构的安排上你最起码要让中国在文章结尾处出现希望的曙光,这种希望应较为明显,就像《药》结尾处的花环同时,我对将北海卧龙兄一棍子打死的网上诸公不敢恭维。对于用断章取义的方式来分析龙咒并指责作者为汉奸更感震惊。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那些嘴上骂别人是汉奸的人真的就能保证面对敌人的枪口自己一定会视死如归吗?说什么都没用,能真的面对枪口不尿裤子就非常难得。理论和现实永远存在距离,毕竟谁都没有面临过这样的生死抉择,卧龙兄仅仅通过小说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观点,就变成了汉奸,我现在也认为自己是个爱国者,也坚信这一点,但我同时知道,究竟是卖国者还是爱国者,那仅仅是枪口前几秒钟内决定的事,究竟是珍惜祖国的荣誉还是爱惜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完全决定于你临时做出的决定,或是你还没有做出决定就……可别人并不一定会这么认为,爱国者和卖国者之间的区分,实际上就这么简单。还记得《大唐双龙传》中的那个忠烈士言宽吗?他也许确实不算个英雄,可是命运却让他莫名其妙的丢了命,又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英雄。所以我们认为谁是汉奸没有任何意义。所谓听其言观其行,那并不可靠,潘汉年会见了汪精卫,他算不算汉奸?这么来说的话,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和先辈们寒心不寒心?同时要是真的把铁血弄成一种文风的一言堂,我们这些拎着板砖的网虫就真的那么高兴吗?

爱国并不只有一种爱法,爱国的理想固然重要,忧患意识却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了这种稍显不和谐的声音,爱国的理想就会沦为空想,我想-------这大概就是龙咒的使命《龙咒》之未来回环——答克劳塞维茨兄及诸网友龙咒的结局确实缺乏最起码的合理性,并不是指中国没有做出核反击,而是指作者忽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情,不客气的讲,不要说核战争;就算是与中国打常规战争,美国国会也不会轻易批准,在现实中,没有人对战争的理解像美国人那样复杂。他们也许可以对中国的种种东西都予以攻击,都宣泄不满,但让他们为此去冒核弹临头的危险,没有任何美国人肯于这样做。
——不错,美国人民是不会答应战争的,但这并不表示美国政客不会将人民拖入战争,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场,从科索沃到阿富汗,那一次不是如此?当年美军轰炸中国大使馆出乎全体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意料之外,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发生更大的摩擦,爆发一场战争?我承认历史有它的延续性,但不可否认历史也有它的突变性。假如没有亚历山大,就不会有马其顿帝国;没有铁木真,就没有大元帝国;没有拿破仑,就没有法国大革命,没有列宁,就没有苏维埃;没有希特勒,就没有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就在于他们能改变历史的节奏或方向,从目前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趋势来看,很难说不会诞生一个“邪恶”的伟人,这个人的诞生之日,也就是中美大战之时。至于战争的借口,所谓欲加之罪,和患无辞!当美国人民被拖入一场他们不知情的战争中时,谋略家会对社会学家的分析报以冷冷的嘲笑……
从作者角度来讲,龙咒的结尾绝对是一个败笔,从结构的安排上你最起码要让中国在文章结尾处出现希望的曙光,这种希望应较为明显,就像《药》结尾处的花环。
——许多人对《龙咒》的结局不太满意,认为中国没有希望了。其实如果认真读书的话会发现,中国所遭受的打击是有防备的打击,虽然第一拳挨得不轻,但重要部位都藏起来了,这就是我所设计的未来的希望,我认为这种希望是比较明显的,大家只是没有留意罢了。另外许多网友认为在以后的战争中,中国只能挨打没有还手之力,那未免太高看小巴顿的战略了(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说目前的结局是一种绝境,我认为是太过于悲观,中国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战略回旋余地也很大,即使是中国真的到了绝境,我想真正的战略家也会找到克敌制胜的契机,这一点我是比较佩服**的,他总能力挽狂澜,指引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邓小平曾说:假如没有**中国革命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这是持平之论,同样,假如中华民族在未来的战争中不能诞生一批名将,那中国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了。这个问题又绕回到现实——中国教育正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华民族的传统能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中国的军备现状在将来的灭国战争中能支撑多久?
最后谢谢老兄的仗义执言,假如历史是一朵鲜花缓缓盛开的过程,那快速播放纪录片则是浓缩了这一过程。纪录片也许是不客观的,但却是真实的。《龙咒》也许是不客观的,但却是真实的,这就是自然的辩证法,这就是历史的莫测无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