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悲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天威是一个退伍伤残特种兵,他曾在战场上获得三枚军功章,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条胳臂被截肢,此刻他剩余的一条胳膊青筋暴跳,拳头紧攥,熊熊怒火在燃烧,一股强烈的杀意冲动在胸中难以遏制……
在他对面一排排简陋的教室正在被公安和政府人员用铲车强制推倒,原来北京海淀区有三十七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因被指学校师质较差、学校配套设备不足等违法,被政府勒令关闭,受影响学生约有三万多人。
战后残破的北京百废待兴,大量外地民工涌入这个昔日的首都,当他们在北京这个大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做着最低贱的工作,赚取一点可怜的收入时,他们的孩子们也因交不昂贵的学费或者受城里人的排斥,不得不在最廉价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学习,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曾经是这些农民们的祖先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虽然这个人民政府宣称是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和管家,但实际上农民一直是这个国度的三等公民,他们的户口决定他们比城市人低人一等,不仅无法享受一个国家公民应有的权利,而且还常常要承担许多超额的义务。比如,到城市务工要交暂住费,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对自己公民在本国居住停留收取居住费用的政策。而且他们的子女要比城市的孩子们付出更加倍的努力,多考几十分甚至上百分才能踏进同一所大学的校门。
许多国际知名人权组织在了解了中国残酷的城乡两元化政策后,纷纷谴责批评认为这是比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更黑暗的“恶政”,一个国家强制将自己的公民分为两等,少数的城市人享受着特权,而大多数农村人被视为劣等人,不是因为他们的肤色、他们的种族、他们的智力,仅仅是因为居住的地域。当世界跨入21世纪,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当民主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唯独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却仍保留沿袭奴隶封建的人口居住控制政策,这不能不说是对一个自称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绝大讽刺。
李天威负伤退役后,发的一点残疾军人津贴在物价飞涨的战后经济恐慌中像朝露一样很快挥发得一干二净,为了讨生活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打工,向往在这个繁华的城市碰碰运气,可是令他失望的是,由于他的残疾身份,找了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战后,大批退伍军人、学生、城市居民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他这样一个缺少手臂的人,尽管他空有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但在和平年代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却处处碰壁。
就在他几乎绝望,穷困潦倒于街头时,一个昔日的战友碰到了他,并想办法,托关系为他在一个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找了一份兼职代课工作。李天威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这个有1500人的学校里,他不仅担任小学数学老师和兼任学校保安工作。自从他来到学校露了几手绝技后,那些收保护费的小痞子们就再也不敢在学校门口拦截小学生抢钱和调戏女孩子了,渐渐地周围几个黑帮团伙都知道这所民工子弟学校有一个“独臂大侠”功夫了得,惹不起要躲远了走。
老校长郁明自从得了这个“残疾宝贝”也天天乐得合不上嘴,李天威课讲的好,本领又高强,正是学校那帮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们的崇拜偶像,说来也怪,不论是多么乱的班,只要李天威当班主任,没多久就被他调教得纪律严明,成绩突飞猛进。
可就在李天威渐渐适应了这份神圣的教师工作,爱上了这个虽然简陋却倾注了自己心血的民办学校时,晴天一声霹雳,政府一纸命令要查封北京海淀区37所“违法违规”的民工子弟学校。
李天威所在的石景山民办科阳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在查封取缔之列,老校长郁明多次到区教委据理力争,希望因区教委未能承诺何时将一千五百学生分流往附近的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亦没有能力接受这么多的学生,让科阳学校暂时继续办学,但遭到无情拒绝。
昨天10多名公安及政府人员冲入正在上课的校园派发通告,喝令校方及一千多名坐在课堂专心学习的学生立即停课。当学生得知母校被强行关闭,顿时校园里哭声一片,孩子们和老师们都哭成泪人,这一悲惨的情景让周围围观的许多城市居民也心酸落泪,纷纷谴责政府命令的不讲道理。
“孩子是不是无辜的?孩子是不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不是祖国的花朵?”愤怒的家长们在晚上打工回家后从孩子的哭诉中得知这一令人愤慨的消息后,纷纷相互走访商量对策,第二天一早,上千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起照常到学校上学, 将学校大门的锁砸烂,冲入学校让子女继续上学,并与在场看守大门的公安人员发生冲突。
不满的家长随后到市政府抗议,指出外地民工为北京发展作出贡献,但政府却剥夺他们子女的读书机会。家长和学生扬言不会轻言罢休,誓要为子女讨回原校上学的机会。来自河北的民工家长赵先生说,“我感到很难过,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对北京发展做过贡献,但得不到北京的任何资源,没有给予我们方便。”他说,一般公立学校都不肯接收民工孩子,“我们于是自救,希望孩子读多点书,我们苦,但不想孩子也苦 。”
校长郁明也当场给闻讯赶来采访的记者们算了一笔帐,家长除了担心子女的读书机会外,亦担心负不起公立学校昂贵的收费,在民办学校学费只有400元左右,而政府指定的公立学校学费至少需要1200元。所以他曾经将过千名家长的联名信,送交区教委,要求能就近上学,但未有任何回复。现在除了学生未有着落外,校内四十多名教师亦面对失业。
但是,家长们的抗议和记者们的报道并没有挽救科阳学校被关闭取缔的命运,第三天一百多名公安和政府人员开着警车和铲车来到学校,二话不说,把学生和老师们赶出教室后立刻执行了强行拆迁,老校长郁明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四处借贷,靠着全校师生和家长们一点一滴积攒建设起来的简易教室和课桌板凳在推土机的强大动力下轰然倒塌,碾碎踏平,他不禁坐地号啕大哭,老师和学生们也纷纷抱头痛哭,可是这哭声丝毫没有打动那些冷血的官僚们,在他们看来,唯有用这种强制手段才能震慑一切敢于冒犯政府权威的“刁民”, 科阳学校敢聚众闹事,不严惩不足以“杀鸡给猴看”,让其他那些心怀侥幸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乖乖关闭。
惨淡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经历了3个小时的喧嚣沸腾后,昔日的科阳学校变成了一堆废墟瓦砾,老校长郁明的眼泪都哭干了,他呆呆地看着自己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汗水和理想的学校就这样在瞬间灰飞烟灭,由于报社的记者们遭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严厉警告,所以这次拆迁没有一个记者到现场采访。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这样的强制拆迁事情在这个城市天天都会发生,人们也都见惯不怪了,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可是作为“主人”的人民还是要听官员的命令,为人民服务那似乎是一个曾经非常久远的梦幻了,一个政党历经三世后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奋斗初衷,革命者推翻了压迫者后就迅速蜕变成新的压迫者,中国人的命运始终没有跳出这一循环怪圈。

“校长,您还是回家休息一会吧。”一位女教师红肿着双眼劝慰道。
老校长郁明颤抖的手指着眼前的废墟,痛苦地摇摇头:“我哪里还有家,这个学校就是我的家啊。”
听老校长这么一说,身边的老师和学生们又是哭声一片……
在李天威的搀扶下,郁明艰难地登上了学校的升旗台,土台正中一根笔直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风中飘荡。
郁明站在台前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孩子们像往常每周一的升旗演讲一样,苦涩地开始了他最后一次的全校演讲:
“孩子们,老师们,你们都看到了,今天我们的学校被政府关闭取缔了。从明天起你们就需要找新的学校学习了。”
难过的孩子和老师们又哭了起来……
老校长疲惫地挥了挥手道:“大家不要哭,听我把话说完。你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在科阳学校的这几年学习里大家成了一家人,现在学校要关闭了,我这个家长想对大家说最后两句话,也算是临别赠言吧。
孩子们,将来不管你们能不能继续上学,也不管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打击,我首先希望你们不要有一颗自卑心。自卑是人生的最大敌人,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卑心,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那他就永远不可能抬起头来做事,做人。虽然你们都是农民工的孩子,但你们在人格和智力上并不低人一等,您们不应该从小就在心灵上烙下自卑的印记,要记住没有你们父母的辛勤劳动城里人就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没有楼房住,你们的父母不管从事着多么卑贱的工作,但他们都有一个高贵的心灵,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没有同情心、冷血、为富不仁的人才最卑贱,不管他们华丽的外衣上写着官员、老板、还是所谓专家的名称,他们都是卑贱者,你们要记住,心灵的高贵胜过外表的高贵,心灵的卑贱胜过职业的卑贱。人类比任何动物都高贵不是因为他们的衣服,而是因为他们的高贵品质,那些有着卑贱心灵的人甚至连禽兽不如。”
喘了喘气,老校长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道:“其次,我希望你们有一颗自强心。孩子们啊,一个人光是没有自卑心是不够的,你们要想成功,要想出人头地,不仅要付出比城里人更多的汗水,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自强心。在未来你们的道路会非常艰难,因为从一出生你们就因为是农民的孩子低人一等,这不是你们的错,因为你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这是国家政策的错误,你们将来长大懂事后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怪你们的父母没有本事,不要怪自己的命不好。你们要有这样一种自信,虽然我不是贵族,但我可以让我的后代过上贵族的生活。你们知道吗?这些所谓的城里人,他们的祖先也是一群农民。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他的将帅们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今天他们的后代们成为了新权贵,你们也要这样的自信,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最后,我教大家唱一首歌,算是今天的最后一课。这首歌的名字叫《国际歌》,它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
欧仁•鲍狄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1887年,欧仁•鲍狄埃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它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奋勇前进。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老校长郁明介绍完《国际歌》的来历后,便用沙哑的嗓子,一句句认真教那些脸上还充满稚气的孩子们一起唱道: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嘹亮充满童真的歌声响彻天宇,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降落,孩子和老师们的心也随之缓缓沉落,它代表着科阳民工子弟学校永远关闭了……
明天,1500名孩子们将失学,
但老校长的最后一课又为他们重新点燃了内心的希望之火,
让他们相信明天,
让他们相信未来,
让他们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国际歌》唐朝合唱版链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