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追忆燕州抗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漆黑的夜色大幕下、各家各户从窗户中透出的跳动的灯火宛如天上亿万颗点点星辰的街道上,一些商贩尽管辛劳了一天,已经很疲惫了,可还在吆喝着,孜孜不倦地向过往的客人兜售着商品,赚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大街小巷,不时地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来来往往,有的行色匆忙、心无旁骛地来去匆匆,有的很有闲情逸致,慢悠悠地逛街,在小商小贩的摊位前停留,买点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商贩的摊位上吃的、喝的、用的、穿的、涂的、玩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引来路人的驻足关注……这座北方重镇还是很繁华的。
燕州城距离边关两百里远,是边关前线的后方最大补给站,贯通南北的水路运输线――运河的终点站,从后方运来的一船一船的粮食、被服、武器兵械等物资都从内地经水路运到这里,然后用马车运输到边关前线。由于靠近边关,燕州城的商贸活动远没有中原内地那么繁华、发达,但这里的商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吃的、喝的、用的、穿的、涂的、玩的都有,没有物资匮乏的迹象,已比临近边境前线的边塞小城、边境小镇繁荣得多,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对于燕州城,高峰并不陌生,不知来过多少回了,今夜算是故地重游。以前,只要每逢边关烽火燃起,当邻邦异族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来到这边关前线最大的补给站燕州城,抗击异族侵略者。
高峰轻车熟路地在燕州城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走着,不虞担心迷路,他曾经认真研究过燕州城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不说了如指掌,但也不离十,差不多了。
高峰的目力极佳,在漆黑的夜幕下,趁着皎皎的月光,还能清晰地看清百步开外燕州城街面上的一切,耳朵听风辨器,警惕地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从而避开隐藏在夜幕下的未知的危险。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燕州城的重要性决定了燕州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次每逢异族邻邦的侵略,每当山海关被外族侵略者攻破后,燕州城便首遭其冲,饱受异族强盗铁蹄的蹂躏,在战火中留下了许多战争遗迹。
每看到一处战争遗迹,都会引起高峰的心情悸动。
左顾右盼,偶然间的一瞥,高峰看到了一个交叉口的街面上倒映着一个突兀的阴影,好似藏了一个人,马上警觉地停下了脚步,驻足仔细打量这个阴影。顺着阴影寻找目标的实际位置。
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残破的盾牌斜嵌在高大建筑物的坚硬墙面顶上,在街道上形成一个凸起的阴影,让人感觉好似墙上潜伏着一个人。若是一般人在黑夜中骤然看到这个盾牌阴影,可能会惊出一身冷汗,吓得屁滚尿流,撒开腿落荒而逃。
长了草的盾牌上有很多缺口,有刀削斧砍的一道道裂痕,还有插着断箭。从上面残留的痕迹来看,可以看出,当时的战况有多么激烈。
对于这个盾牌,高峰可是印象深刻。是在这里,三年前,他亲手击毙了入侵中原的大金国侵略军的先锋官。
高峰凝望着这个残破的斜刺入墙面的盾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想起三年前的一段往事。
中原大宋国的军队尽管规模庞大,号称百万之众,却是徒有其表,没有什么战斗力,镇守边关应付了事,有亏职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地势险要,城高墙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当的气势,却常常被东北关外异族邻邦攻破,龙盘虎踞的雄关形同虚设,阻挡不住异族滚滚的铁蹄。究其原因,大宋国朝廷花费巨额钱粮豢养的军队都是糟蹋粮食、浪费资金的酒囊饭袋,训练时偷工减料,三天晒网两天打鱼,只会在老百姓面前作福作威,一旦碰上如狼似虎的北方邻邦大金国的侵略军,胆战心惊,吓得腿脚发软,开战之后,一败千里,不堪一击。试问,这样贪生怕死的军队,能戍边守卫好边关吗?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燕州城是战略要地、交通枢纽,它的重要性毫无异议地决定了它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中原遭到东北关外邻邦的侵略,野蛮的异族蜂拥越过中原的第一道关碍山海关后,燕州城失去山海关的屏障便首遭其冲,暴露在异族的屠刀、铁蹄面前。
这一年,东北关外的邻邦大金国大举进犯中原,集结了二十五万的大规模兵力,由大金国名气很大的一员虎将担任先锋官,率领五万大金军铁骑作前锋。后续部队,由大金国最著名的开国元勋、地位显赫的靠山王担纲主帅统领的二十万大军,随时增援。靠山王是大金国皇帝之亲弟,勇猛过人,能征善战,对消灭大辽国、建立大金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多年的征战沙场,功勋卓著,富有谋略;麾下战将如云,兵强马壮,这样的军队,可谓精兵强将。大金国这样兴师动众,所图谋者甚大。
大金军从发动攻击开始,大宋国边防军不是闻风丧胆、弃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溃不成军,没有遇到一点像样的抵抗,毫不费力地攻占了山海关,如潮水一般蜂拥涌入关内,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地杀到燕州城下。
进展顺利,让大金军生出轻敌傲慢之心。但出乎大金军意料的是,在燕州城下遭遇到的不是弃城或是投降,而是强烈、顽强的抵抗。

镇守燕州城的大宋国守军,不像山海关守军那样无能,贪生怕死,弃城投降,不是豆腐渣工程。除了少数当官的贪生怕死、弃城逃跑,绝大部分将士官兵没有望风而逃,一万两千余人选择了留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城破了,燕州城就会被野蛮、残暴的异族侵略者血腥屠城,他们就将要面临被屠杀的悲惨命运。没有退路了,狗急跳墙,他们豁出去了,拿起武器,据城坚守,拼死抵抗残暴不仁的大金国侵略者。
大金国大举进犯中原,大宋举国动荡不安,朝廷从上到下,乱作一团。年迈的天子本已患病,听闻此厄运,龙颜失色,更是病情加重;文武百官无不人心惶惶,无心政事,对浴血奋战的前方将士的生死不管不顾,没有上书朝廷建言献策派出援兵,反而集中精力,动议朝廷迁都,背地里悄悄地转移家眷、金银细软,保存自己的身家、小命要紧;民间,老百姓纷纷举家搬迁,整村全镇地背井离乡去避难,逃避战火……
一切都失去了正常秩序,后方乱套,前线将士自然也无心战事,丢城弃土成了惯常事,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异族侵略者,堂堂大国的风范荡然无存,颜面尽失。
反而是身于民间草莽的江湖武林中人有血性,有豪气,正道各门派各帮会得知中原面临强盗脾性的邻邦的侵略,马上行动起来,在各地发动抗金运动,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义不容辞。保卫河山,誓死不当亡国奴。”召唤老百姓参加他们的队伍。
崇高、响亮的口号极大地激发老百姓的、勇气。老百姓热血沸腾,热切希望驱除胡虏、恢复家园,热烈的情绪空前高涨,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纷纷响应号召,拿起棍棒、斧头、锄头、菜刀等工具充当简陋的武器,与江湖武林中人一道,自发组建一队队、一路路的数量规模可观的抗金志愿军,保家卫国。
虽然江湖武林中各门派各帮会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拉起了一支支抗金志愿军,数量有十来万之多,规模可观,但各门派各帮会执着于门户之见太深,利益冲突盘根错节,个人恩怨错综复杂,没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如臂指使的整体,有效地发挥出最大力量。彼此之间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比如,武林七大门派在七大掌门宗师的带头下,各领一路武林高手,与江湖帮会的人马在一条北上前线的主干道上迎头相遇,他们为了“谁先谁后、谁当领导谁被领导”的问题,相互之间扯皮,谁也不服谁,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十多万人堵住了北上前线的路,乱糟糟的一片混乱,导致抗金志愿军滞留老半天还不能出发。
那时,高峰已经在江湖出名,为武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五旗帮担任要职,助人为乐,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替五旗帮拔除了发展壮大之路的拦路虎、钉子,立下了不可磨灭、无可替代的显赫功劳,五旗帮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高峰带领五旗帮的一批精干高手北上抗金,也恰逢其会,见到一大片人吵吵囔囔,堵塞了大路,唯恐耽误了北上支援前线,感到十分的焦急。时间就是生命,前线将士很艰辛、困难地抗击来势汹汹的大金军,军情十万火急啊!!!容不得片刻耽搁。每拖延一刻,就意味着前线多一刻的危险。
尤其是高峰,对这些吵吵囔囔、互不相让地拥堵了道路的人,这样混乱的情形,感到揪心,心急如焚:“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扯皮,内斗不止?”
在这些相互扯皮的人里头,多是年轻气盛、火气大、容易冲动的一代,甚至在江湖武林有头有脸、名气声望比他大得多的大有人在。
高峰胸中涌出豪气,不顾会得罪人,大义当前,没有一丝犹豫地挺身而出,登高大声疾呼:“别吵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内耗不止,成何体统?这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只会便宜了强盗、侵略者。危机时刻,在下希望各位能摒弃门户之见,放下个人恩怨,团结一致,共抗大金军。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同心协力,相互配合,互相合作,众志成城,就一定能马到功成,把异族胡虏驱逐出中原,实现我们的理想。”
众人被高峰的豪气、诚心、真情打动,低下头,感到惭愧,一些名气大、年纪高的江湖武林前辈很是汗颜,痛心疾首:“白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见识竟不及一个毛头小伙。”对高峰刮目相看,另眼相待,不再用轻视的眼光看待高峰。
在高峰的大力呼吁下,各门各派摒弃门户之见,放下个人恩怨,不计前嫌,在民族大义面前,以国家、民族的存亡为重,同心协力,精诚合作。
高峰趁热打铁,说道:“诸位,听我一言,抗战不分先后,只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就成。下面,你们听我指挥,靠近前面的先走…后面的等一等,不要往前挤…”临时充当交通警察,发号司令,指挥各路抗金志愿军上路。各门派、各帮会的抗金志愿军通力协作,秩序井然地出发了,有条不紊、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共同抗击异族侵略者。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