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先孙策夺得周瑜,周吴笮三方混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先孙策夺得周瑜,周吴笮三方混战
李晟这日问得陆俊郡中之事,说道庐江风土人物。只听陆俊道:“舒城县中前洛阳令周异雅量高才、清正廉洁,乃是大才,惜其遭宦竖陷害,弃官回乡,不久即病笃,端的是天不容人耶!”
“周异、周异?”李晟想得此人怎么这么熟啊。“周异”,李晟嘀咕道。蓦地眼前一亮,“周瑜!”
“主公亦知周公瑾耶?”陆俊道。
李晟平日想的周公瑾乃是孙策属下,自幼相交的兄弟,因此从没想过去寻找周瑜。可现在自己得了庐江,孙策年幼,自是夺不得庐江,周瑜现在也恐怕只有十六七岁,仍在家读书罢了。李晟大喜,急问道陆俊周瑜状况。
陆俊道:“周公瑾年方十六,自其父病笃,自在家苦读,奉养老母。我闻得此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乃是大才。昔年诸侯讨董时,孙坚将家眷移至舒城居住,孙策与周瑜交情甚密,结为兄弟。其叔乃是丹阳太守周尚,先正领兵与吴景、笮融混战。”
李晟闻言,忙领郭嘉、典韦并百余护卫携得重礼前去舒城拜会周瑜。时周瑜家在舒城城南,李晟与众人到得周府,让下人通报,说是豫章李晟前来拜访。
不片刻,只见一儒生翩翩而来。只见那人,身高八尺,一身白衫,相貌俊美,好一个美周郎。周瑜请得李晟、郭嘉诸人见得厅堂,自令下人奉茶不提。
李晟见此院落之中,栽得无数翠竹兰草,鸟语花香、藤蔓蔓延,颇为清新雅致,遂对周瑜颇为赞叹。李晟开口道:“某闻得公瑾雅量异常,庐江百姓敬曰:美周郎,遂领得郭奉孝前来拜会。”
周瑜闻得,惊问道:“可是颍川鬼才郭嘉郭奉孝?”
郭嘉说道:“公瑾过奖了,吾只一狂士耳,偶得一计,何敢称鬼才也。”
周瑜向郭嘉拱手道:“吾闻得世间谋士,以奉孝兄与荀氏叔侄居首,今日一见,自当请教。”
郭嘉道:“公瑾乃大才,何拘于一郡之中也。今吾主仁义好才,公瑾何不投于吾主麾下,共谋大事耶?”

周瑜向李晟一拱手道:“某自知将军仁义,奈何某与孙伯符结为兄弟,某想过得几年,便往相投。”
郭嘉道:“公瑾何不智也,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我主麾下兵强马壮,不出两年,可尽夺江东之地。孙策尚在袁术麾下,郁郁不得志,等其脱离袁术,又有何处可去也。孙文台旧仇未报,江东又被我军拿下。孙策纵有通天之能,又于何处施展耶?”
周瑜闻言,默默无语。
这时李晟道:“吾闻汝叔父周尚尚与孙策舅父吴景相战于丹阳,若公瑾往投孙策,更置汝叔父于何地也?况孙策再重情重义,恐其属下之人亦不会赞同重用汝。还请公瑾多加思量。”
周瑜沉思片刻,遂与李晟道:“此事容某再加思索,来日定做答复。”
李晟闻言大喜,终于能把周瑜说动心了,自己来日再来,恐怕周瑜就在自己手中了,遂令人放下礼物回得庐江。
三日之后,李晟再往舒城拜会周瑜。此时周瑜已下定决心,向李晟道:“某闻将军乃仁义重信之人,还请将军打下江东之地后,莫为难伯符与其家人。”
李晟大喜,自是应允,遂拜周瑜为领军中郎将,执掌水军。江东诸侯闻得李晟令一十六岁少年统领水军,尽皆嘻笑。
再说这丹阳郡形势,自李晟收降庐陵山越、剿灭祖郎后,丹阳山越皆已退军,山越之人闻得李晟政策,大部迁往庐陵,唯有会稽山越仍在与王朗对峙。山越退兵,丹阳就成了江东势力抢夺的地方。这丹阳一郡有三个太守,周尚乃是朝廷所封,在江东没什么大势力,只盘踞泾县;吴景是后将军袁术所封,据有虎林;笮融本是扬州刺史刘繇所封丹阳太守,可刘繇被袁术敢出寿春,逃到曲阿,笮融这太守就名不符实了,刘繇占据丹阳大部,秣陵、芜湖尽在其统治之下,广有钱粮,非周尚、吴景可敌。
三路兵马自山越退后,争先恐后抢夺山越遗弃之地,不时大战一场。只是诸人只见得眼前微利,忘得身后大患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