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匿玉玺孙坚身亡,诸侯散李晟彷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众诸侯分囤洛阳,孙坚在皇宫附近扎营,负责看守皇宫,这时皇宫已经被董卓败兵放火烧去大半。孙坚令人扑灭余火,清理皇宫废墟。忽然一军士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孙坚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腐;宫样装束,颈下带一锦囊。孙坚打开锦囊,见有一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孙坚拔古锭刀斩开金锁,打开锦盒,见识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铸五龙交纽,旁缺一角,用黄金镶之;上有八个篆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得到玉玺,问道程普。程普说:“此乃传国玉玺。昔日楚人卞和在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之见楚文王,楚文王解之,得美玉,命名和氏璧。后传之于赵,秦王闻得,愿以十五城换璧,后赵王命蔺相如持璧到秦,遂成完璧归赵千古美名。秦二十六年,令良匠琢为玉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秦亡后,子婴将其献于高祖。后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拿玉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遂以黄金镶补,后人名曰金镶玉玺。今闻十常侍作乱,劫持少帝出北邙,待其回宫,不见了此宝,不想藏于此井之中。今日天授此宝于主公,乃主公来日必登九五至尊之兆。此处不可久留,主公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孙坚道:“正该如此,吾明日便托疾告辞,返回江东。”商议完毕,密令众将士勿得泄漏。
谁想江东军中一人,乃是袁绍同乡,欲假此为晋身之礼,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袁绍闻言重赏此人,令其藏匿军中。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袁绍笑道:“公害疾也,害传国玉玺也?”孙坚大惊,矢口否认,指天发誓:“若我藏匿玉玺,异日不得善终,死于乱箭之下!”袁绍令那人出来对质,孙坚大怒,拔刀便要斩那军士。袁绍亦大怒,拔剑怒道:“汝欲杀人灭口耶?”背后颜良、文丑齐出,怒目而视。孙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拔剑在手。众诸侯见状,一起劝住。孙坚出营,随即上马率军离开洛阳,奔江东而去。袁绍心中不忿,遂写书信一封,令心腹手下连夜送往荆州刺史刘表处,教刘表于路拦截孙坚。

刘表接到袁绍书信,亲率三万大军,令蒯越、蔡瑁、黄祖领兵,劫杀孙坚。孙坚军被刘表截住,刘表问孙坚讨要玉玺,孙坚推说没有。刘表见孙坚死不承认大怒,令蔡瑁、黄祖领军厮杀。孙坚兵少,抵敌不住,便向荆山败退,不提防蒯越领得一万弓弩兵,伏于荆山,见孙坚军士,万箭齐发,将孙坚连人带马,射死于荆山之下,时年三十四岁。可怜江东猛虎孙坚,前日发下毒誓,今朝便见报应。
孙坚手下程普、黄盖、韩当等人见状,冒死抢得孙坚尸体,领得几百败军,往投孙坚妻弟吴景而去。
且说曹操引败军回到洛阳,见得众诸侯道:“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寰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定,必大失天下所望。某窃耻之。”袁绍众人无言以对,散席而去。曹操见状,拜别李晟,引军投扬州而去。公孙瓒表此战一无所获的刘备为平原相,自领兵回幽州。兖州刺史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脱不予,刘岱引军突入乔瑁营中,斩杀乔瑁,并降其众。袁绍众人各自领兵拔寨,离开洛阳,往投江东而去。不数日,整个洛阳就剩李晟一军。
李晟不知是待在洛阳还是回军长沙。此时只闻满宠来到,急忙去看,却见满宠众人灰头土脸,大惊,问道何事。满宠道刘表指使官军扮作贼寇,攻破长沙,吕虔不知去向,自己死战,幸亏得蒙九江义士所救,才得以脱险,其他军士及众人家属,都暂寄九江义士寨中,自己领得三五从人来洛阳报讯。李晟见状,想起自己兵败汜水、二弟战死,今又失却长沙根基,已成孤军一只,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是夜,李晟在榻上辗转反复,难以入睡,想到自己失去长沙,只能待在洛阳,可洛阳四战之地,董卓大军尚且虎视眈眈,自己军士不足,难以抵挡,不日洛阳必落入董卓之手。自己该何去何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