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8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朝的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估计至少可以写一本书,而书的名字就叫《宋代科举制度史论》。读…啦当然了,这样的文章是没有多少人看的,所以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
张三(化名)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美丽的童年。一天,老爸语重心长地对张三说:“从明天开始,你就去念书。”
“为什么?”儿子不解。
“因为读书可以做官。”
“为什么要做官?”
“当了大官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看着父亲慈祥的面孔,本着对棒棒糖的向往,第二天张三背上书包踏进了私塾,接受老先生的教诲。
老师从《三字经》讲起,经过三年,他学习了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成绩也十分了得
这年秋天,州县广贴告示,说现在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考试(取解试)。要知道在宋朝以前,参加考试的人是有限制的,一般家庭的子弟没有考试资格。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都可以参加。据统计,两宋时期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者有读书但没有做官的“寒门”子弟。
于是,父亲带着张三来到州衙报名。报考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首先,要严查查户籍。朝廷为了避免因人情贿赂而出现作弊行为,从而导致录取不公平,就对考试试卷又是密封姓名、乡贯,又是誊录,将考生背景与试卷完全隔离,使考生仅限于文化才艺的展示和竞争。应该说这是好事,可好事也有麻烦的时候,由于各个省、州、县的教育水平不一致,于是有时候就出现了状元、探花、榜眼全是一个地方,而另外偏远之地却一个没有的尴尬局面。于是,朝廷想出一个办法,给各个州县分配名额。而查户口的目的就是看有没有外地人占用本地录取名额。其次,为了防止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品行不端的人被录取,所以各个州县必须严查考生三代的家庭情况,看有没有犯罪前科或者犯罪记录。另外,为了防止考生代考作弊,而那个时候又没有照相机,因此只能找人描画像,这也是很费功夫的。总之,没有个一时半会是肯定弄不完的。

张三的祖先自从被女娲造出来,就一直住在本地而且没有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属于一等良民。所以一阵折腾过后,他们就顺利过关了。
经过几天紧张准备,张三终于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走进了考场,父亲和其他家长则继续待在考场外面顶着烈日守候。
宋代考试用的考场叫贡院,其实从结构环境来看,跟牢房差不多。贡院里面有上万间房(可以想象竞争是相当激烈的),都是单间。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别忙,我来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子的单间。这种单间正规叫法是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大家不妨可以想象一下,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应该比今天动物园里面老虎的笼子大不了多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