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8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自己已经在床上了。读…啦旁边坐着主帅王全斌。
在崔彦期待的眼神中,王全斌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
就在蜀军将要彻底消灭宋军的时候,王全斌带人从利州长途奔了过来。可怜的蜀军经过一天的厮杀,已经筋疲力尽,基本丧失了抵抗的能力,见到宋军气势汹汹地杀过来,所有的人基本上只想到了一件事情——逃命。
溃散的蜀军很快摆脱了敌军的追击,就在大家退到足够安全的地方可以舒口气的时候,他们发现主帅张聪不见了。战士们发动全部力量到处搜寻,却仍然不见踪影。
当然,他们肯定是找不到了,如果要给他加个期限的话,应该是永远。
张聪在护送蜀军安全撤离后,停止了脚步,然后向着蜀都的方向跪了下来,最后被冲过来的宋军所杀(死因不明)。(读啦网)
一个最不该死去的人就这样死去了!
张聪并不是那种幼年熟读兵法、闻鸡起舞的游侠之人,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平凡得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人生目标只是读好书、做好官。第一次看到战场上血腥屠杀场面的时候,他也曾经犹豫和胆怯过。以他的天分,如果愿意撤离或者投降,是能够捞个好前程的。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因为在他眼中,赵匡胤并不是什么遭受部下威逼而兵变的英雄,也不是肩负中国统一大业的伟人,只是一个搅乱太平盛世,给千万百姓带来灾难的战争分子,而孟昶父子虽然无才无德,但至少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不会无缘无故失去自己的一切。
人性中最根本的那个东西驱使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不是伟人,不是庸人,他是一个讲道义的人。
剑门的失守,实际上意味着蜀国的最后一道防御系统告破,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只能无可奈何地任由宋军践踏、蹂躏。
乾德三年,蜀主孟昶命丞相李昊起草降书。
如果要评选历朝最难写的文章,答案绝不是文人学士深恶痛绝的八股,也不是现在中学生叫苦不迭的命题作文,而是降书。
必须说明的是,降书不是谁都能写的,他的作者只能是乞降一方的最高领袖,并且必须采用赋体格式,而且写降书的人必须有忍辱负重的伟大气魄,这是个面子活。当然最难的还是它的内容,必须情词恳切。
下面我们仔细研究一下降书这种文体。
在一般人看来,降书不过是失败一方向胜利一方递交的检讨,只要承认归降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几年前,我有幸在北图(就是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找到一封降书(当事人是明永乐皇帝朱棣和瓦剌主马哈木)。看了过后,我才发现所谓的降书,实际上应该称得上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合同。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运用经济学原理,这也很好解释。
为了方便叙述,下面一律用甲方(胜利方)、乙方(失败方)称呼。
正常情况下甲方打败乙方后,乙方有三种选择:第一,继续抵抗;第二,自杀;第三,投降。
根据成本核算,第一种情况收益显然大于其他两种。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在第二种选择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最大化收益?
投降书的作用就在于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