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3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锦囊的预言最终变成了现实,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陈桥政变读啦网)而事件的制造者其实也不是赵匡胤,可能大家想也想不到幕后主使兼策划竟然是南唐中宗李璟。他本来的目的是要离间赵匡胤和柴荣,却阴差阳错把赵匡胤当成了张永德,最后张永德更任别职,而偏偏将赵匡胤推到了点检的位置。
所以说,历史是具有偶然性的,原来如此!
柴荣查来查去,也没弄出什么结果。不过锦囊事件却让他警惕起来,他一直在想一个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千古难题啊!),谁才是真正可以信赖的人?
虽然柴荣断定幕后主使另有其人,但张永德要谋反的阴影在他脑袋中一直挥之不去,即使他一再地告诉自己,张永德不会这么做,可潜意识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他们造反的影像
说来也是,流血跟流泪那是有巨大区别的。泪流干了,你就不会再哭泣,擦了眼睛,一切又恢复正常,可流血不一样,一旦划破,即使可以愈合,那也是会留下永恒疤痕的。现在柴老板心里面就留下了去不掉的“疤痕”。
随着病情的加重,柴荣无奈只好班师回朝。回到朝中,柴老板遍视满朝文臣武将,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他认为值得信赖的人——赵匡胤。

同时,为了保住周氏王室,柴荣将张永德改任别殿,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执掌禁军。这是柴荣为自己子孙做的最后一件事。不过,很不幸,正是他的这次调动结束了周朝天下。
他的出发点很好,但是结果不好!因为他覆灭谣言的方式太过简单。
在心理有个概念叫惯性思维。下面我们将以问答的形式来解释这个概念(有兴趣大家也可以试一试):
问题:由两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柴荣很快回答:“11”。由三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组成的最大数又是多少?柴荣也很快回答:“111”。再问:那四个“1”呢?柴荣还是很快回答出来,不过答案不对,他的答案是“1111”。正是这种定式思维给了他错误答案。其实最大的数应该是1111。
柴荣以为只要换了点检就没事了,应该说正常情况下,这样做也对,就像西药,那痛治那,可是那是有前提的——疼痛的位置也是导致疼痛的位置,否则如果你脸上浮肿,非要治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病因不在脸而是肾。张永德并不是造谣者,你现在拿他开刀是没有用的,根本没找到要害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