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3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赵匡胤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转变
没有文人谋士的辅佐,再勇猛的武将也不过是凭着本能去搏杀的野兽,惟一的区别,有的人可能是老虎或者狮子,有的却只能是豺狼或猎狗。
可是,一旦他们拥有了智囊们的指点,很快就会变成道貌岸然的圣人,而圣人是值得人们追随和敬仰的!
没过多久,赵匡胤就被召了回来,因为柴老板说:“我想收回北方。”
既然主子发话了,那就打吧!
其实,最想北伐的还是赵匡胤,只要我们去调查一下赵同志童年时候的悲惨经历,再分析一下是谁造成了他的痛苦,就会发现埋藏在赵匡胤心里面的仇恨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亲自统军北伐。当然,他是不会知道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征讨。出征之前,柴荣照旧做战前部署:
主帅:柴荣(总指挥)赵匡胤(水路都部署)韩通(陆路都部署)
作战方式:水陆并进
目标:幽云十六州,即今天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兵力:共计四十万;其中水军十五万,陆军二十万,禁军五万
装备:甲胄(每人一件)弓箭十八般兵器(刀、枪、剑、哉、棍、棒、梁、镜、斧、饿、铲、镀、鞭、锏、锤、叉、戈、矛)偶尔也可以就地取材,诸如石块、木棒等

大战一触即发,凭借快速敏捷的反应,后周可谓势如破竹、顺风顺水,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后周就连克宁州(今天河北青县)、益津关(今天河北霸县)。
前面就是瓦桥关(河北雄县西南),只要再突破这个关口,幽州就遥遥在望了。
第一个到达关口的是柴荣,先前在西征之时,柴老板就不惧任何风险,经历风浪这么多年之后,柴荣的这个脾气非但没改,反而更甚。只要一见敌军就马上有杀上去的冲动。他这么一折腾倒不要紧,旁边的人可就提心吊胆了,皇帝自个儿觉得命是自己的,那无可厚非,可是奴才就不同了,他们的命是系在皇帝身上的,主子要出了点差错,就算再多有几个脑袋那也不够砍,而且还要带上亲族,代价就太大了。
所以,大家一看柴荣又准备想冲上去,就赶紧找赵匡胤。赵匡胤刚从战场下来,还不等喝完水,就急忙率骑兵赶来护驾。经过激战,瓦桥关守将姚内斌看后周实在太过大势,遂开城乞降。随后,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也先后迎降。
后周军所至如同秋风扫落叶,进军四十二天,兵不血刃,便收复了三州七县之地。一切似乎都太过正常,而后的事实告诉我们,事情正常到了不正常的程度,那危险也就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