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2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后,后周大军一举攻取淮南地区,结束了征战南唐之旅,顺利回京,柴荣等高层领导亲自到城外迎接,并就地封赏赵匡胤晋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这时赵匡胤还不到三十岁。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实际上的南唐还没有覆亡,因为寿州还没有被攻克,而南唐“水军锐敏,周人无以敌”。
所以,封赏仪式过后,柴荣便召赵匡胤等将领入宫商讨破南唐水军之法。经过数小时的讨论研究,大家一致同意马上创建水军,制造战舰。
数月之后,一切大功告成。史书上是这样形容的“纵横出没,犹如蛟龙,贻胜唐兵”从创建到成军,这个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那是相当的快!
要建立不世之功的柴荣顾不上休息调养,因为他明白,给自己踹气的时间多了,对手恢复元气也会多。于是,柴荣接连发动了针对南唐的二征、三征。
而就是这种不要命的“工作狂”态度,注定了一代贤主的短命之殇。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春,南唐大将李景达从濠州(今天安徽凤阳东)派救兵进至寿州城外紫金山上,经营寨十多座,并筑成通往寿州的通道,从而接济城中粮食。
要说这种设置还真有点日本建筑风格——碉堡。本来南唐这样的部署是相当科学的:城内城外相互照应,进可攻,退可守。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日本鬼子的碉堡之所以让我军头痛,有一个地理因素,那就是但凡碉堡都建在一望无际的平原,这样人家想偷袭都难。而南唐的“碉堡”却在山寨之间,人家正面进攻不行,还不会学希特勒绕过马其诺防线吗?

赵匡胤在分析敌军部署,作实地考察之后,决定来一次集体登山运动,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而此时的李景达还在帅府喝酒赏舞,在他看来,凭借自己坚不可摧的工事,只要自己据门不出,后周过不了多久就会乖乖回家。从语法上讲,这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要换一下主语。
当南唐军士都像郭主帅一样还在享受生活的时候,突然天降“怪物”,在大家都还没看清楚是烧饼还是油饼的时候,(当时他们差不多就是这样想的,一般醉生梦死的人大脑里面浮现的大都是些美好的东西)石头已经砸在了头上。顿时,天上密密麻麻的石头、木棒像雨一样地倾泻,到处哀号满天。
站在人道主义立场,赵匡胤的这种手段的确凶残了一点,不过,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出来的办法一般都是很极端的。所以,也不能全怪人家毫无人性,实在是自己当初做得太绝,人家才出此下策,敬请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