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革新措施收到明显效果,积蓄了力量,一统天下的基础已经隐隐形成。(读啦网)只是这个柴荣搭好的台子上面上演的统一大戏,主角究竟是谁?会是他自己吗?
有了国力基础,一切都有了保障。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理儿。
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柴荣决定整顿军队,他要打造一支纵横无敌的铁骑,来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宏图伟志。
首先他从整顿军纪入手,毫不手软地杀掉临阵溃逃的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也都处死。一时上下震动,从肃然“骄将惰卒始知所惧”《资治通鉴》,五代以来“兵骄逐帅,帅强逐上”的局面,开始出现转机。(读啦网)
同时为了显示革命的决心,他还下旨殿前虞侯赵匡胤整顿皇帝的近卫部队禁军,拿自己开刀。当时的禁军都是历代相承,不加淘汰,因此老弱很多,纪律不严,一遇劲敌,往往非逃即降(严重违反达尔文先生的自然选择法则)。相反,各地藩镇拥有众多骁勇之士,实力大大强于禁军。
柴荣很明白,要想巩固皇权,维护统一,就必须提高禁军的战斗力。因此,在整顿禁军的过程中,柴荣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他经常亲自对军兵进行“面试”,选拔武艺高强者补充到禁军殿前司。

手握整军实权的赵匡胤更是尽心尽力遴选人才,点选马军、步军士卒。自高平之战以来,赵匡胤的最大收获不在于升官几级,而是取得了整顿禁军的大权。在乱世之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比1+1=2更好让人心悦诚服。所以,赵匡胤也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开始在军队中间形成自己的势力。不过,他的拉拢措施实在是陈旧了一点——拜把子。
情节大概是赵匡胤同志宴请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贇。大家一阵酒足饭饱后,赵大将军晕晕呼呼(估计是装出来的)地发表慷慨激扬的演讲。从上十八代可能是一家扯到在战火中的共同成长,反正只要能拉上关系,都在赵将军的演讲范围之内。最后,赵将军提出希望,大家混在一起不容易,又难得有共同点,性格还如此相近(简直就是一个娘胎出来的),不如大家结成金兰(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以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怀疑?),共同为皇上效忠(晕,还拉柴荣做广告)。
大家听得热泪盈眶,好像失散多年的同胞兄弟在战乱逃亡的荒野之上喜见相逢。于是,大家一致同意赵将军的提议,最后歃血为盟,铸台而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