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北汉军队入侵,朝廷上下一致同意全力阻击,但在由谁领军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因为柴荣准备亲率大军抵抗,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刘崇老奸巨猾必不敢自来,所以皇帝不宜轻动,只需大将领兵出师。应该说这个理由听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正确的,但柴荣在此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和胆识。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词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柴荣用他的智慧告诉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柴荣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很有道理,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刘崇看我年少新立,想吞并天下,如此大好时机,一定自来,我不可不自往,而且从前唐太宗定天下,都是身临前敌,我怎敢偷安!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作为禁军将领,随驾拱卫。读…啦
很多时候,一个新世界就是要在血与火中诞生,尽管难免血腥和痛苦,但这些却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由于两支队伍相向而行,很快他们便在高平附近撞在了一起。
刘崇率领中军在巴公原摆开阵势,骁将张元微阵在东,辽将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允阵在西,军容严整。
望着杀气腾腾的北汉军阵,柴荣下决心以攻击取胜。但由于之前时间预算误差,后周军将刘词还没有到来,后周军人数少(1:2),军士有畏惧情绪。想来也是人之常情,明明单挑单,现在却要一挑二,不害怕可能连进了太平间的鬼都不会相信,总不至于你在后面喊:同志们,为了光荣事业,冲啊!大家的觉悟是不会那么高的。所以,真正考验柴荣的时刻到了。
而接下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猛人是怎样炼成的!

柴荣亲率贴身卫兵冲击敌阵,剑指北汉主帅刘崇,而汉兵数百弓弩手则万箭齐发,于是在电影里面才有的场面出现了:箭如雨注,密密麻麻。所幸柴荣麾下亲兵用盾遮挡,只麾盖中几箭,而战马被射成了刺猬。
赵匡胤当时担任后周负责警卫的将领,看到皇帝陷于险境,军人的血性被激发出来,他大喊一声:兄弟们,为主尽忠的时候到了!然后杀人敌阵。
可以肯定的说,这绝不是作秀或者故作,而的的确确是被柴荣的勇气所染,最后爆发出来的惊天一吼。傻瓜都明白在铁血横飞的战场上,说话是要立马要兑现的,而兑现的代价可能就是献血和生命。赵匡胤当然也知道危险,但他还是冲破箭雨,一马当先闯进汉阵,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他已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安全,他心里想的就是不能让自己的皇帝深陷险境。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激发了全体将士,而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忠诚——因忠而诚!
于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北汉士兵(每两人一组)拼命地冲(往自己大营方向),后面紧跟着拿着长矛利器的后周士兵则进行追赶运动。而刘崇带领一百多骑兵连饭也顾不上吃,星夜兼程逃回晋阳老巢。这样,后周以小胜多大败汉辽联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斗中,赵匡胤因为太过生猛,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但仍鏖战不休,直到柴荣看到他的伤势,强令他回营时才住手。
出色的战绩,使赵匡胤获得了后周高层的赏识,柴荣是个明白人,懂得论功行赏,赵匡胤的力气没有白费,血也没有白流,不久便被拔擢为殿前都虞侯领延州刺史,从而进入了禁军的高级领导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