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树精的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素水源自北方从极渊,流经周饶国、三苗国九洲二十六个省,至击雷山西北一分为二,环绕山脉南北两端迂回流过,汇集于击雷山东垭口,继续向东南方滚滚而去。整个击雷山像个岛屿一般,被潺潺的素水河环抱着,欲登击雷,必先渡素水。古人就是利用这样固若金汤的天险来屯粮驻兵的,而这样的宝地却又地处各国边境,自然成为古代各国的必争之地。经年历历,金戈铁马,多少亡魂徘徊在这块是非之地而无法魂归故里,使这里的阴气日益加重。同时,喜食阴气的魑魅魍魉纷纷闻风而来,使击雷山变成如今这样一个生命禁区。
行至素水,追云轻松飞行自不用说,玄机、真武脚一沾水可如何是好?我不知所措的看看黄昆仑,只见昆仑两手合十,大声喊道:“九天!跟着我念!玄机‘陀罗娑婆悉谛踏水临兵列前行!’”我连忙效仿,双掌合十高呼:“玄机‘陀罗娑婆悉谛踏水临兵列前行!’”黄昆仑急得大叫:“呀!我忘了!你别喊‘玄机’!……”话音未落,真武带着我一个猛子扎入水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咒语有误,我役使的是真武,跟着黄昆仑喊“玄机”当然是不对的。看看水快没脖子了,马上更正:“真武‘陀罗娑婆悉谛踏水临兵列前行!’”真武听到咒语立刻跃出水面,踏水而行。昆仑横坐在玄机背上与我并行,不好意思的笑道:“嘿嘿!我把你带沟里去了,怨我、怨我!”春树也让追云低空飞行,在我的右侧并行,关心的问:“没事吧?着凉没有?”同时左手手指下意识勾住面罩一角。看样子,在这一刹那我们可以一睹春树的芳容了……但是春树又突然一愣,放下手来。我连忙回答说没关系,初次操纵召唤兽,难免有些不灵便。就这样,我们顺利渡过素水,上了岸,来到了东垭口外的树林。
这片树林里古木参天,高大茂密,藤萝密布。许许多多的树冠像大伞一样,密密的遮挡住阳光,使树林里更加显得深不可测,阴森恐怖。穿过这片树林,就是东垭口了。“大家小心。”昆仑抬腿摘下玄机背上的“天狼斩”首当其冲催动坐骑走进树林。我问春树:“把你的手机号告诉我们,以便万一走散了也好联系。”春树却道:“看看你的手机吧。”我掏出手机顿时傻了眼,屏幕上一个信号也没有。春树说:“刚才在素水上空我就发现手机没信号了,要是怕走散了就赶紧跟上吧。”说完,拍了拍追云的后腰,追黄昆仑去了。
这片树林,主要由榕树组成,其中间杂着一些松树。每一棵树都超过千年的树龄,树的根部,长着各种蘑菇和其他的菌类。地面上,长满齐腰的野草和荆棘,草尖上稀稀拉拉落着些鸟粪。走进树林,我们顿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抑感。四下的灌木丛里,仿佛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抬起头,头顶的树枝上不时有毒蛇盘绕。许多色彩斑斓的毒虫在各个角落进进出出,那些毒虫身上绚烂的颜色,正是大自然的警告色,表示无论谁只要被咬上一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走了大约十分钟,前面黄昆仑忽然回头线我们使了个眼色,同时左手竖起食指放在嘴唇上小声说道:“嘘……!轻点,看左前方的第二棵松树的树枝上!”我和春树抬眼望去,发现一棵参天古松的树枝上,坐着一群个头大约五十公分高的绿色小人。细看这些小人,个头虽不高却长着西瓜大的头,滚圆的大头上并没有眼睛,只长着一对尖儿和一个咧到耳根的嘴。四肢长得异常短小,与这个大头的配合很不符合正常比例,使小人整体看起来像个绿色的大蘑菇。我大略的过了一下数,竟有六十多只。此时这些小人正坐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像是在开会。
“树精!”我不由脱口而出。这是一种常年生长在无人森林里的无害妖怪,理论上讲每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树都有树精栖息。有时候深山里的采参人在树下打盹,醒来发现刚刚采的野参又莫名其妙的种回了原来的地方,便以为人参有灵气,会跑。其实这就是树精开的玩笑。有时候,树精还会联合起来向胡乱砍伐树木的人投掷石块;为迷路的人领路;阻止遇难的人吃有毒的蘑菇。所以,它们可以算是大自然里最善良的精灵。也有人说,它们是树的灵魂。我在术嵬山也曾经零零散散的见过几个,但如此规模巨大的树精大会还是头一次见到。
黄昆仑轻声道:“九天,听动物说话我在行,和这些家伙交流还得你来。你听听他们说什麽?”我点点头,静下心来用“阴风耳”仔细倾听。
只听得最上面坐的那个长着两撇小胡子看似头领的树精道:“今天各位还没有解出哪个诗麽?”其他树精抓耳挠腮,“没有,太难了。”“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循环诗,但不知道如何断句呀!”“哎呀,实在难!”看来树精们是在研究诗词之类的东西。我示意春树和昆仑不要乱动,下了坐骑只身来到树下,以古人之礼向树上一抱拳道:“列位大仙,在下路经此地,不知各位在此雅会,多有冒犯!”

众树精先是一惊,正欲四散奔逃。随后见我态度和善,便又慢慢坐回原来位置。树精首领问道:“你是何人?”我答道:“大仙莫怕,我是灵媒,见众位大仙在此谈诗论句,特来凑趣。”“哎呀!原来是位灵媒法师呀!”树精们见我一口一个大仙,顿时大喜,纷纷爬下树来围着我大呼小叫:“法师先生请坐,请坐!”喊罢,便拉我坐在树下一块巨石上。树精首领也迎下来:“蒙法师先生不弃,我等正在为几百年前叶天师的‘循环绝句’断句解诗,逢先生垂临,还望指点一二。”这树精首领言语文绉绉的,想来学问不浅。“指点可谈不上,请问仙翁,何为‘循环绝句’?”我不由自主也文绉绉的了。树精首领言道:“所谓‘循环绝句’,乃几百年前叶天师光降此林为解我等闲闷,留下的三十二个字,此三十二字首尾循环可得八句诗词,共分上下两阙。”“请仙翁说说是哪三十二个字?”
树精首领指着我坐的巨石道:“那三十二字就在先生座下。”我连忙站起身来,见到巨石上确实依稀有些字迹,看上去像是用利器所刻。巨石早已风化且长满青苔,但是字迹尚可辨认,三十二个字围成了一个圆周,圆周正上方为一个“岩”字。顺着看下去,那三十二字为:
“岩东春水绕秋风伴蝉鸣幽幽望灵镜楚天空无怨白云荡处宝弦惊太乙依然在”
树精首领道:“就是这些字,我等头脑愚笨,百思不得其解。”我看着这些字,不由想起当年苏东坡其妹大婚之时给新郎秦观秦少游出的那首循环诗:“洞房花烛照窗纱映彩霞光添锦绣”。秦观解为:“洞房花烛照窗纱,烛照窗纱映彩霞。映彩霞光添锦绣,光添锦绣洞房花”,此诗为三字一断。解循环诗的关键就在于找出其中的韵。那麽这首诗也一定有它的韵之所在。也就是:东、风、鸣、镜、空、惊几个字。而且我发现这首诗的断字极不规律,难怪树精们找不出断句点。
想罢顺口吟道:“岩东春水绕秋风,水绕秋风伴蝉鸣。蝉鸣幽幽望灵镜,幽望灵镜楚天空。”上半阙本为三字一断,但是到蝉鸣处为二字一断。树精们竖起耳朵表示惊讶,拍手称奇。我随即向下吟道:“灵镜楚天空无怨,白云荡处宝弦惊。弦惊太乙依然在,太乙依然在岩东。”这半阙更加没有规律,至无怨二字处竟大幅度跨越,直接以白云二字起句。
树精们听完后高兴的手舞足蹈,对我奉承了一番,欢喜得去了。我随后引黄昆仑和春树来到了巨石旁,向他们叙述了刚才的经过。春树说:“难为九天居然还有这才能呢!真令我刮目相看。”昆仑沉思片刻道:“我觉得,叶天师当初留下如此难解的循环诗不只是给树精们解闷,好像还暗示着什麽……”“对了!”我恍然大悟,这是里提到了一个词!我们三个人同时说道:“灵镜!!!”莫非早在几百年前,叶天师也是《灵境宝钞》的持有者么?那麽叶天师想告诉人们些什么呢?
我们带着疑问继续向前行进。大约走了二三里路,忽然从树上掉下一样东西,正砸向黄昆仑的头上。昆仑机警的一歪头,顺手抄住了那样东西。我们连忙朝树上看去,却只看到摇曳的树枝,和几片飘荡的落叶。此时昆仑惊讶的大叫一声:“啊!这……这……这是……你们看!”我和春树赶上前去接过他手中的物件仔细看,却是一架破旧的专业调焦相机。“看看背面!”昆仑神情紧张地说。我翻过相机,猛然发现,照相机背面的金属胶卷盖上,刻有“黄正林私人物品”七个字。“黄正林是谁?”春树不解的问道。“黄正林是昆仑的哥哥,是一名出色的探险家,”我将相机用袖子擦干净,交还给昆仑,“好好收着吧,哥哥的纪念……”昆仑紧紧地把相机搂在怀里,眼圈湿润了。
“嚎——-!”一阵怪叫夹杂着腥风扑面而来,我们连忙环顾四周,树丛深处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而黄正林的相机也一定是这东西扔过来用以试探我们的。会不会是伏罗呢?“大家小心!”春树从腰间解下金丝带。昆仑将相机装进背包,又顺手从背包里掏出七根20多公分长,直径约3公分,一头有木塞的竹管。然后左手掐着一把竹管,右手倒提“天狼斩”,发动内力震开木塞。随着木塞弹开的一瞬间,七根竹管中射出七道白光,箭一般射向我们四周的树丛中。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tblank>灵镜插图</a>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