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刘伯温的计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残唐五代回来以后,黑无常的兴趣更高了,她说:“这些人也太厉害了。我听说还有一个叫刘什么温的,你们知道吗?”
大萨满麻黑:“是刘伯温吧?”
黑无常:“好像是。听说他能猜出来皇帝袖子里的烧饼咬下去一口。”
大萨满麻黑:“是有那么一回事。有一天,大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见刘伯温从远处走过来,就想考考他。他把刚咬了一口的烧饼藏在袖子里,让刘伯温算一算是什么东西。刘伯温先起了一个水天需变泽天夬卦。然后,根据卦象断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
黑无常:“我们去看看他呗!”
我说:“那就去看看吧。我也正想去看看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明皇帝朱元璋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登基称帝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的“草根”皇帝。他当过和尚,还做过乞丐。
他刚当上皇帝,就下令在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建造一座功臣楼。
听到大明皇帝要建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了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纷纷称赞皇上英明。
只有军师刘伯温忧心忡忡。
他来到了皇宫,见了朱元璋,拜礼后,恳求说:“如今大王帝业已成,臣刘基的职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远离功利,去做一介逍遥的农夫。”
朱元璋说:“军师随我辛苦了半辈子,如今正应当享受荣华,为何就要归隐呢。”
刘伯温说:“朝中政事费心劳神,臣年老力倦,只想过上一个清闲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刘伯温执意要走。不得已,朱元璋便叫人取出了许多金银送给刘伯温,并亲自把他送出宫门外。
刘伯温出了皇宫,来到老战友徐达的府上,向他辞行。
临分别的时候,刘伯温握着徐达的手说:“元直兄,小弟走了。可是,我有一句话但望你能够牢牢地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紧跟随皇上,寸步不可离开。”
徐达不明白,想问个究竟。
刘伯温说:“若是相信我刘基,你就照此行事,方可以保证皇上无忧。其他的事情日后便知。”
功臣楼建成了。
这座楼,坐落在鼓楼岗的山坡上,楼身又宽又矮,看起来很结实;窗户又高又小,看起来也很安全。
朱元璋选好了日子,邀请所有的开国功臣前来赴宴。
这一天,日头刚落,功臣楼里已经是一片笙歌,灯烛辉煌。
赴宴的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一片热闹的场面。
徐达的心里一直牢记着刘伯温的临别赠言。他担心的是皇上朱元璋的安危,自己也就没有心思去与众人寒暄。
他举目望望楼顶,雕梁画栋,纵横相连。低头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镜。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的地方。
但是,他相信刘伯温说的话。
耳边听到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百官肃立,躬身行礼。
朱元璋昂然走进大厅,笑容满面,来到席前,口中叫道:“免礼。”
众人又纷纷直起腰来。
酒宴大开,热闹非凡。
平日里,徐达的酒量不小。可是今天,他却不敢多喝。
他一直跟随在朱元璋的身后。
朱元璋亲自劝他喝酒,他说:“有好酒可以日后再喝。今日我的任务只是要保证皇上的安全。”
酒正吃到兴头上,朱元璋站起身来,向门边走去。徐达连忙随后跟上。
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过头去,看到徐达,便问他:“丞相为何要离席?”
徐达说:“军师临走之时,特意去嘱咐我,今天,我要随时保驾。”
朱元璋说:“不必不必,丞相请回。”
徐达说:“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保护皇上。”
朱元璋说:“那丞相你就随我来吧。”
他两个人刚走出去几百步远,突然,身后“轰隆隆”的一声巨响,那一座功臣楼已经是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的开国功臣,全部葬身于火海。
原来,是朱元璋为了永保他朱姓的天下,怕那些功臣们居功自傲,危害到江山社稷,才设下了这火烧功臣楼的毒计。
许多天过去,大明皇帝朱元璋与被他快马召回来的刘伯温在御花园里漫淡时政。
刘伯温说:“皇上一统江山一年有余,如今已经是朝纲整肃,政令畅行。圣上应该去关注一下民间的事情了。要使得皇恩浩荡,德行天下,让万民称颂才是。”

朱元璋说:“我也正有这个想法。当年,在我起兵征战之时,曾经得到过许多地方士绅的帮助,也应该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报偿了。我记得河南有一户陈家,曾经给我们出了三年犒军的粮米,你去张罗一下,把他家的当家主人找来,看一看是让他在朝中做官,还是在地方上封给他一方疆土。”
刘伯温说:“当年给我们提供粮米的也不只是陈姓一户人家,一时间也封不完那么多人。以臣之见,为了显示皇恩浩荡,还应该圣躬亲往陈家,也使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圣上不会忘记旧日的滴水之恩。”
朱元璋:“军师说的有理,我们明晨就出发。”
君臣二人一起上了路,前往陈庄。
越接近陈庄,他们越感觉到田野之中的气象不同。
地里的庄稼越来越整齐、干净。
民风也越来越显得古朴、纯厚。
从路过的村庄里的房屋、宅院上望过去,书香之气渐浓。还时常能够听到孩子们清清朗朗的读书声。
询问过路边的百姓,刘伯温对朱元璋说:“这里都是受陈家庄的影响。是陈家庄的风气使然。”
进了陈家庄,庄里的人迎上来说:到了农时,掌柜的和庄里的成年男丁都去田里耕作了,请皇上和军师稍候,马上就有人去通告掌柜的了。
朱元璋和刘伯温闲着无事,正好浏览一下陈家庄的祠堂、家学堂和院落、食堂。
在食堂大院里,陈家的人正在喂狗。
朱元璋和刘伯温惊奇地看到:刚开始的时候,去吃食的都是一些年老的狗和病弱的狗,然后是小狗,最后过去的才是那些精壮的大狗。
朱元璋问喂狗的人:“你们家的这些狗都是这么有规矩,你们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接着,他又回头对刘伯温说道:“这个办法也可以用到练兵上。”
喂狗的人回答说:“我们这里没有人训练它们。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的狗就是这样。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我们家的狗还是这样。”
朱元璋感叹:“家犬尚且如此,可见门风之正呀!这样的人家就应该多出几个当官的,让他们去影响一方的风气。这样的门风没有三、五百年的功夫是修炼不成的。”
走到院子外,刘伯温说:“我刘基追随圣上东征西讨的早就累了,本想请辞回家去静修养老。可是又被皇上给召回来了。今日,是我在位上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帮助圣上除去这一处隐患。”
朱元璋:“什么?你是说这里有隐患?”
刘伯温:“这陈家庄积几百年之功,占了天下的风气之先,一旦他们有了异心,其势不可阻,其祸不可测呀!”
朱元璋也一下子感觉到,这陈庄已经抢了朝延的风头。
朱元璋:“军师此言极是。你再说说应该如何处置。”
刘伯温在路边堆放着的一垛青瓦里拿出了一块瓦片,顺手抛落到地上,瓦片碎裂。
陈家庄的庄主和长者都回来拜迎皇上。
朱元璋对陈家庄先是一通赞颂,然后说出来要赐封陈家一些官职,让陈家的人出仕做官,造福百姓。
刘伯温让主事的人把陈家的成年男丁登记造册,并附上每一个人所读过的圣贤书的名目,还有历次科考的功名等等。
入冬的时候,大明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大明皇帝朱元璋一次为陈家的一百二十七人册封了官职,全部都是县丞、押司等从七品的职位,而且要求所有的为官之人务必要在转年的正月初一日辰时起程赴任。
一家里,在同一天,出了一百二十七位县一级的政府官员,这对谁家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
但是陈家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些官职都是不能影响大局的文职官员,而且正月初一,全家人的上任起程日,就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一座陈家庄土崩瓦解之时。
正月初一早晨,陈家庄没有举火做饭。他们吃的都是前一天晚上剩下来的冷食。
这一个习惯,在陈家的后代子孙中一直延续着,为的就是要记念那一天。
也有的陈家庄后代的子孙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家会有那样的传统,在别人家都在欢天喜地迎接新一年的时候,却要吃前一天晚上剩下来的冷食。他们不信邪,煮上了热饺子,结果全家人都病了。他们问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说,这是老祖宗降下罪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