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黑无常又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是黑无常的声音。
没有想到她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黑无常说,她和妈妈回到了纳丹城以后,先去找到了元英的小吃部,又跟着元英去给元老大和小聂等受害者道了歉。妈妈把小聂等人的钱都还上了。元英和元老大哥俩都不要她们还的钱。他们又陪着黑无常一起到公安局投的案。他们都没说丢钱的事,就说是受到了一点儿惊吓。他们也不要医药费什么的损失。公安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把黑无常关了几天就放出来了。
黑无常说,她回到这里,是专门来给我道歉的。
我说:“既然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你就应该回到学校里去好好上课,还道的什么歉哪?”
黑无常:“我这一学年的课程反正已经是废了,就等着下个学年再开始了。我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还不如来看你们耍铁链子什么的。”
我说:“哪有那么多好玩的呀?”
月亮女孩拉着黑无常:“还有更好玩的呢。”她把黑无常拉走了。
大萨满麻黑:“怎么样?你的麻烦又来了。”
我说:“没办法。只能是等她走了以后再带着小月亮去看都江堰了。”
大萨满麻黑笑了笑。
中午,黑无常跑过来问我:“我们今天晚上去看都江堰吗?”
我知道,是月亮女孩说出去的。即使她不想说,也会被黑无常给套出来的。
黑无常接着问我:“我们在晚上能看到白天的事情吗?”
我知道是躲不过去了。但是,她的灵魂能跟着我们走吗?我找到了大萨满麻黑,去与他商量。
大萨满麻黑:“我只能是把自己的保家仙借给她用了。”
我说:“她的灵魂是一片黑色,根本就不是像小月亮那样是透明的。”
大萨满麻黑:“她那一片黑色只是想要害你的时候才有的。”
晚上,大萨满麻黑就像当初训练我那样,戴上了腰铃,拿出了神鼓、铜锣。
也是像我当初那样,黑无常的思绪太乱,总是平静不下来。
大萨满麻黑示意我和月亮女孩拉着她的手,让那条小蛇和火狐狸控制了她的心智。黑无常的灵魂静了下来,同我们一起登上了那只竹槎。
竹槎带着我们来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就坐落在那里。
大萨满麻黑为月亮女孩指点着:“看见了吗?堰,其实就是拦水的堤坝。”
黑无常:“这下面好美呀!那边像一个瓶子口。那里像鱼。”
我说:“那边有导游,我们听她的吧。”
我们开始听着一位女导游的介绍: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的灌溉范围已经达到四十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为入口的形状如同瓶颈,所以称做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人们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是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首先,李冰和他的儿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即‘宝瓶口’。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为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到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二百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五百米。明末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黑无常说:“我们往那边去吧。你们看,那边的大山多美呀!快点吧!”
都江堰的游客之中,一个小男孩指着我们说:“快看!那是什么?”
很多人抬头仰望。
“飞碟。”
“外星人。”
“UFO。”
很多人拿出手机和照相机开始拍摄。
黑无常兴奋地说:“太好玩了,他们把我们当外星人了!”
我感觉到黑无常的灵魂里有一股黑气。我想起了月亮人吴刚提醒过我的话。
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快点离开那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