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活 第四节 为武痴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为武痴狂
张成自从进入东北大学国防生这个集体以来,虽然每天早上晨练很辛苦,但是他却从不间断练习武术和刀法,张成每天都起的很早,坚持不懈在这里他变的心思细腻了,早起怕吵醒同学,就非常小心,在宿舍内走动时就很轻。
在大学的三年中,张成的刀法进步很快,尤其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大量借鉴和参考人体工程学的资料,使自己的刀法更加实用。其中,邱磊对张成的帮助更大。
邱磊是张成进入大学交结的第一位朋友。邱磊也是第一中队,第三飞行员区队的,只是住在张成的隔壁寝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武术,尤其是刀法。
那是在入学不久的一天晚上,张成在就寝前到操场活动筋骨,练习拳法,遇到了邱磊。
张成在操场昏暗的灯光下刚打了一路长拳,就见到自己的不远处有一个人影站在篮球架下看着自己打拳。
“谁?”
“我”站在篮球架下的人影边说边走了出来。
站定,互相看到熟悉的空军作训服,走来的人影忙伸出手说:“你好!06级一中队第三飞行员区队邱磊。”
“呵呵,巧了。我也06级的,一中队第三飞行员区队的张成”
“哈哈,怪不得瞅你眼熟,原来一家的。”邱磊说。
“对了,这么晚你来操场是?”
“嗨,天天枯燥的军姿、队列训练,我骨头都僵硬了,手脚都快不会打弯了,把我们家老爷子教的那点招数都快忘光了,这不,今日个夜色不错,出来活动活动筋骨。”
顿了一会儿,邱磊歪着脑袋,看着张成接着说:“看样子,你也是练家子,我们来比试比试。”
男孩子的天性就是好斗,加上这时代的年轻人“目中无人”,正愁没人陪练,又对这位在暗处偷瞅自己练功的邱磊没有什么好感,想发泄一下的张成可是逮着机会了。于是兴高采烈的说:“好呀。比划一下。”
说着,开始脱作训服。
“咱们先说好,不许往脸上招呼,怎么样?”邱磊说。
“没问题,谁往脸上招呼谁是孙子。”
俩人活动完腕、肘、腰,就一个用拳,一个用掌,对上了。
因为俩人谁也不了解谁,在这之前也没有练过,所以相互间都十分小心,谁也不敢先出手。
张成心想,我个子比他高点,身体比他壮点,一力降十巧,他再厉害,又能比我强多少?于是决定主动进攻。
邱磊在对峙中想,看来这家伙不好对付,下盘非常稳,身高体壮,力量应该不小,我要先缠住他耗力,然后在放倒他。正在盘算怎样缠住张成的时候,张成气势汹汹的冲了上来。
邱磊一看,马上开始后退,并决定以张成为圆心,绕着张成转。
张成练刀日久,养成了勇猛向前,一气呵成,快刀斩乱麻的习性,见到邱磊后退,于是开始前追。
一追一退,追的勇猛谨慎,豪气倍增,退的步伐灵活,好无惧怕之意。其中的几次接触也是互有攻防,不相上下。
二十分钟后,俩人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张成没有打倒邱磊,邱磊也没有放翻张成,在这种情况下,两人握手言和,从此,两人一打如故,成了好朋友,练武也有了伴。
不过,后来有同学传出他们又打了几次,但具体谁输谁赢,却没有结果,只是同学们都知道了他们俩好武,经常在一起练刀。
说起练刀,刚开学的时候,张成没有敢把刀带到学校,后来向中队长写了申请书,总算是批下来了。爸爸把刀送到学校的时候,中队长看到刀,吓坏了,怕出意外,又被爸爸带了回去。没办法,经过和中队长的协商,后来只好花钱在一个小加工店里用铝合金订做了一把样式相同,份量较轻的没有刃的张家刀。
邱磊也喜欢练刀,刀术是在当武术教练的父亲那儿学到的。他从八岁练武,十二岁练刀,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在学生军训结束晚会上,还进行了表演。获得了非常高的人气。
三年大学知识的学习,加上和邱磊的不断切磋,使张成对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张成认为,刀走的是圆,是一个以自身为圆心的圆,刀路只有大开大阖,气势只有勇往直前,刀才会具备不战而退敌的功效。
其次,张成认为,用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气势的运用。就好像君子的“浩然之气”一样,用刀时,用刀者心中的“浩然正气”才是一往无前的动力。
歌德说过“一个人只有生性正直,好思想才会不招自来。”而用刀者心中的“浩然正气”却来自生性正直。有时候想到爷爷要让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其实就是在培养和孕育自己的正直无私、博大胸怀。
第三,张成对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是非常赞同的。
另外,张成对刀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经过查阅资料,张成知道了刀是以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而驰名的长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诗人郑世元这样描写道:“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萧飒满苍旻。”

据《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其所乃击之也。”殷商时已有铜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状有了变化。刃柄无明显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圆圈穿孔。相传西周时以“昆吾”的刀最为著名,但用刀盛世还是战国时期骑兵作为独立兵种出现以后。从秦始皇陵中发现了不少骑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的发展,刀的形制不仅有了改变,作战作用也重要了。作战时骑马用刀斩劈,可格,可刺,已明显优于剑的直刺。
汉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与刀身没有明显的区别,刀柄首端都毫无例外地制成扁圆环形,名为“环柄刀”或“环首刀。”这种刀流传甚广,东自朝鲜、日本,北于匈奴,西抵大月氏,南达安南,都广泛使用。特别是东传日本后,成了日本刀的祖型。东汉末年,适合劈砍的环柄刀在战场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国,军队大量装备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制造也更加精良,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称绝当世,故曰神刀”。刀不仅作战,也有了套路对练。如《吴书》载:“酒酣,统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后,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从军行》的“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的诗,就反映了当时作战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库条令》中只有刀制,而无剑制。其中有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唐宋时出现了长柄刀。从宋《武经总要》可以看出刀剑有了进一步改进,从狭长的长条形,改成刀头前锐后斜形,并有护手,去掉了扁圆大环。
俗语说:“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这多少有些抬剑抑刀。实际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还是令许多人所倾到的。商周时期的人,就珍贵地以美玉饰刀,此后文人墨客咏刀之作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刀的喜爱:“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唐·岑参)“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唐·高适)“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徒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唐·李商隐)据说,李商隐这里提到的“七宝刀”,出在后汉,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灵宝”,因它纹似灵龟,又俗称七宝刀,能切金断玉,后下落不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异国宝刀流入中原后,其锋利和精巧更令人赞叹不已。乌孙佩刀、半息宝刀、大食刀、海西国宝刀、日本双刀等都被诗人们一咏三叹,吟哦不已。
刀虽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剑之别未必便是侠盗与君子之别,但在习惯上,尤其在刀剑用在不以战斗为目的的场合时,二者的身份却是有一定差异的。有研究者发现,古龙笔下的侠客们每使刀而较少使剑,并认为这体现了古龙的平民意识。确实,除了著名的小李飞刀外,萧十一郎、傅红雪、丁喜、姜断弦、花错、朱猛等英雄大豪杰用的都是刀。古龙认为:“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剑有时候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某一种时候,便甚至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而刀不是。”确实,在其他诸家武侠小说写手当中,还没有谁像古龙这样如此注重兵器的意义,读了古龙作品,也许能够加深对刀的性格的理解。
张成喜欢武术,尤其是喜欢刀法,自从爷爷在他面前演示了一遍张家刀法之后,他常常在梦里见到自己练成了张家刀法,在不知不觉中,练成张家刀法成了张成为之努力的目标,成了他孜孜以求,不断努力的方向。
张成知道刀是“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张家刀法就是其中不为人知的一种。现存的刀法派别比较多,主要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这些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主要是“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第二就是“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非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在与邱磊比武结束以后,张成经过总结,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主要有:身体素质有待加强,耐力不足,缺乏经验,演练和陪练少。结合刀法,张成也制定了自己的训练目标和改进方法。在负重和耐力方面,他给自己的腿上加了一副十斤的铅块袋,每天长跑和训练从来不取下来,就连睡觉,也带着,按张成自己的话就是“我都一米八多了,身强体壮的,也不怕今后找不到对象,带点铅块袋,也压不矮我,没什么担心的。”
张成在大学就为了练好张家刀法这个信念而执着的坚持着,他坚信,他一定会成功。
同学也都为他的这种为武痴狂的举动而自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