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龙山脉巍峨高耸,虎踞西南,山脉山阴处有洪川大河天险,山之阳乃西南重镇白云城,扼守西南咽喉,属于西南蛮族东进中原的地理要冲,不管朝代更替,始终常年重兵把守,防止西南蛮族东进中原。
玉龙山脉绵延百里,风峦起伏。玉龙山脉一年四季天气寒冷,常年冰雪覆盖,在阳光下,散发出一片银光,仿佛一条卧着的白龙,玉龙山脉亦因此而得名。最高峰升龙峰,高耸入云,平日里只见白云环绕山腰,不识山顶真容,隐隐然有白龙升腾之势。玉龙山脉虽常年积雪,但亦多飞瀑奇岩,珍禽异兽,景色幽险奇峻,闻名传于中原。
只是玉龙山脉真正闻名于天下的却不是这些天下奇景,而是玉龙山脉第二峰——飞云峰半山腰上的飞云寺。
飞云寺,建于1500年前。那时候,中原地区久合必分,诸侯群起,形成割据局面,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身处于西南边界的蛮夷亦趁势而起,企图将包括白云城以及其西南的地方独立出去,而导致西南边界也是战火不断,百姓十去其四。经过百年混战,中原地区终于又回归统一,当时统一中原的皇帝天威圣皇乃雄心万丈有为之君。天威圣皇统一中原之后,派出平西、平北、征东、征南四大将军,以平定四方蛮夷,使得整个华夏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最终天威圣皇以十年之期,终于得偿所愿,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统一华夏族。
天威圣皇统一华夏后,百废待兴,不时有暴乱发生,百姓不事生产。有人向天威圣皇提议,为了尽快让百姓回归到安定状态,在华夏的皇都紫金城以及东南西北四方视情况修建庙宇,使百姓心有所寄,情有所安。天威圣皇觉得这有利于百姓能够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状态,从事生产,自给自足,便采纳之。
飞云寺,便是应当时形势应运而生的。之所以建在飞云峰,并取名为飞云寺,是因为传说在前朝时期,有一自号飞云和尚的行脚僧曾在飞云峰修行,最后在风云峰得道飞升,飞云峰之名亦是那时而来。当时的平西大将军想,飞云峰既传说有人得道飞升,那此地应该得天地灵气之所钟,应为大吉之地,如果在此修建寺庙,百姓应该会受天地护佑,拜佛求签将会非常灵验。果然,庙宇建成后,世间虽多有战火,但飞云寺千百年来,香火从未断过,反而越来越兴旺。每每有战火烧到飞云寺,却总能安然渡过,仿佛真的冥冥中自有天地护佑。
飞云寺,从飞云峰山脚到飞云寺共有九层台阶,每层台阶九十九级,暗合数之极,有上达天听之意。当时修建时,就希望能把百姓的痛苦与辛酸能上达天听,以还黎明百姓一个清平世界,使众生能安贫乐道。寻常百姓要想上山拜佛,上这台阶都要休息几趟才能上去,更何况这里常年冰雪不断,上山之路更是艰难,或许是上天在考验求佛之人有没有一颗执着之心吧。但这些艰难在那些求佛之人眼里并不算什么,他们更加相信只要有诚心,上苍总能感应到的,每天上飞云寺的路上人影络绎不绝,这也许正是飞云寺能够香火不断的原因吧。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飞云寺的和尚们已经忙开了,每个和尚手里都拿着一把扫把,把院落里和走廊上的积雪扫掉,以便于香客进香。
“慧缘师兄,下这么大的雪,今天还会有人进香吗?”
“是啊,这雪好大,听师傅说,有几十年没下这么大的雪了。”
“香客?总会有的,师傅说过进香的人都是诚心而来,这点雪难不到他们的。”
“只要他们有一颗诚心,我想上天是会怜惜诚心之人的。这和我们念佛是一样的,只有让佛主感应到我们的诚心,佛主才会点化我们。”
“多谢师兄指点,慧空会每天认真念佛的,阿弥陀佛。”
说话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和尚和一个十五六来岁的年轻和尚,都身外着一袭青布僧袍,小和尚迅速的挥舞着扫把,看去灵巧而多智。十五六岁的则沉稳的多,中规中矩,锋芒不露。
飞云寺大雄宝殿,诵经之声琅琅在耳。
离打扫完雪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仍然没有一个香客来进香。这时一个矮小的身影,左看看,右看看,见各位师兄和师傅都在认真诵经。终于忍不住了,正准备偷偷从大雄宝殿溜了出来。
“慧空,你要去哪里。”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和尚,慈眉善目。
“师傅,我内急,要去方便一下。”小和尚摸摸光头

“恩,你去吧!”中年和尚一沉吟。
“谢谢师傅,我马上就回来。”小和尚如蒙大赦。
“终于出来了,每天诵经,太无聊了,且看看上山的路上有没有香客来”。这个矮小的身影正是扫雪的小慧空,说话间,已来到山门前。
慧空出来不久,大雄宝殿又恢复一片诵经之声。
良久,中年和尚争开双眼,说道。“今天的早课就到此结束吧,遇此五十年难见的大雪,香客一时半会也不会来了,估计晌午时分才会有香客来进香。慧能、慧缘你们就在大雄宝殿招待一下,万一有香客来的话,接待一下。”
“是,师傅”。说着,中年和尚已向禅房走去。
慧空小小的身影站在山门口,“怎么这么久还没有人来啊,算了,先练练拳”。说着便在山门前的空地上打起拳了,虽说人小,舞动起来却也似模似样,虎虎生风。
打着打着,弯弯曲曲的上山台阶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丝黑点。只是黑点行进的很缓慢很缓慢,有如蜗牛爬行,直有半柱香的时间,黑点才慢慢看出是一个人影在缓缓行进。只是粗看过去,人影显得矮小而瘦弱,怎么看都象是一个小孩子在那慢慢行走。
可是这么个大冷天,一个小孩子不好好呆在家里,跑到这飞云寺来做什么,或许是自己眼花了吧,慧空擦了擦眼睛。算了,还是先去跟师兄们先讲一下吧,也好做好接待之礼。
“师兄,师兄,山下有香客来了”
“不过,……不过我怎么看都象个小孩”。
“小孩,怎么可能,这么冷的天,小孩不呆在家里,跑飞云寺做什么”,说着转身对慧缘道:“慧缘,你去准备一下香客进香的东西。”
“是,师兄。”
虽说上山的身影行进的很慢,但终于还是来到了飞云寺山门前。上山的人影站在山门口,回头望了望自己上山的脚印,长舒一口气,自语道:“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飞云寺了,听村里人说飞云寺的菩萨特别灵验,希望菩萨真能保佑我父亲身体能够好起来。”
想着,浑不顾自己的嘴唇已冻的发紫,站在寺门前向四处打量起来,冰冷的山风吹刮着他瘦弱的身体,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把他吹下山去。看看山门前方的殿宇,“大雄宝殿”四个镏金大字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安心自在的感觉,刹那间,他看到了希望。
朝大雄宝殿方向走去,只见大雄宝殿入口处两个朱砂柱上镶着一副对联:
“何必问是谁,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无处不慈悲。”
刚想向大殿走去,突然又收回伸出的脚步。
大雄宝殿内,念佛之声不绝于耳。
“师兄,来的人,真的是个小孩,跟我差不多,可能还没我大,应该**岁的样子,已经到了山门口了。”
“奇怪,怎么这么久了,还不进来,如果是来进香的,应该进来才是。”
“是啊,到山门前都半个时辰了,怎么还不进来,不会是哪家小孩离家出走吧。”
“师弟,要不你去问问,看看什么情况,如果真是哪家小孩离家出走,我们也好通知他的家人,好让他的家人放心。”
“是,慧能师兄。”说着,慧缘向大雄宝殿的门口走去。
刚走到门口,慧缘便看到一少年在那踯躅不前,想进而又不敢进的样子,两人对望起来,只见门前少年朗目星眉,地格方圆,只是眉心处有一丝郁郁之气纠结其间,**岁样子,身穿粗布棉袄,但一点都不影响其俊朗,只是嘴唇被冻的发紫,看去有点怪异。
一会,慧缘走上前问道:“请问小施主,可是为进香而来。”
“是,……”少年答道,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小施主,请进,进香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
“多谢小师傅,可是……”。
“小施主可是有什么难处,如果有难处请讲,佛门之地本就是为解救众生之苦而建,只要敝寺能够为施主提供方便的,一定通融。”
少年低头犹豫良久,面带愧色,终于少年抬起头,看着慧缘道:“小师傅,我听说进香的香客都需要香火钱,可是我身无分文,……所以才想进又不敢进。”
“原来如此,施主放心好了,本寺建寺时本为普渡众生而生,求佛要的是一颗诚心,佛门亦本为救世而来。捐献钱财视个人能力而定,本寺并不强求。”
“如此,多谢小师傅解惑。”说着紧了紧身上的粗布棉袄向大雄宝殿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