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集 新疆和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和浙江良渚玉并称为‘四大名玉’,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新疆的和田玉。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这里的和阗、和田、于阗、于田指的都是古代的于田国。
高居诲在《使于田行程纪》中写道:于田河其源出昆仑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田界牛头山及疏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在绿玉河十里,其源都出河田河(葱岭南河)每年五、六月水涨则玉随流而至,八月水退人可捞玉。……
《西域闻见录》曾描绘和田:“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粟,有重三四百触者。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碧如波斯菜,而全片透湿者尤难得。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
秦李斯在他的《諫逐客令》中列举了四件稀世珍宝,其中一件即为和田玉。历史上周的礼器,秦的玉玺,汉的玉衣等所用的原料都是和田玉。
《天工开物》中说:“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
“产玉之处亦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
凭着前人记录的经验,英台通过心神传过来的常识,更凭着自己对玉石气息那本能的感觉,飞过一遍之后,山伯便对这玉石的分布有了个清楚的了解:
新疆和田玉分为和田羊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哈蜜玉、哈蜜翠、玛纳斯碧玉、蛇纹石玉、玉髓、芙蓉石、紫丁香玉、莹石玉、**山玉、岫玉、特斯翠玉等诸多品种,羊脂玉温润可人色略青灰,青玉色呈碧青而略带灰色,青白玉青白色相间,碧玉色如深蓝色湖水,墨玉带有墨绿、深灰黑点和晕带,黄玉质地坚硬色如灰青中泛黄,其它如泛黄色或白色的玉髓,颜色接近孔雀石的哈蜜翠,呈蔷薇花的粉红色芙蓉石……而上等的和田玉石则洁白无瑕,光泽似羊脂,温润宜人,称羊脂玉。分别分布在南疆的昆仑山脉北坡,东起且末西至塔什库尔干,共有玉矿二十多处,玉石带全长三千余里,中部有天山地区的玛纳斯以及北疆的阿尔金山等地。
细细感知了一下,山伯亦发现,越是名贵的玉石,其中蕴含的能量也就越高,如因为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的特等白籽玉为上品,其中蕴含的能量就极为丰富,而在绿玉河河床的上品白籽料则能量最为庞大精纯,再飞到其它的地方看看黄玉、芙蓉石,或是哈密玉以及玉髓,其中蕴含的能量又差了一些。

和田玉原夹生在高山的矿石中,此时被开采出来则称‘山料’。经长期风化分解,剥蚀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称为‘山流水’。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采集到的玉块称为籽(子)玉,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历经千百年水流的搬运、冲刷、分选,糟粕杂质被荡涤,内核精华被凝聚,其色如羊脂,皎洁似月,所以子玉质量一般最为滋润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因为籽玉中的能量较为丰富、精纯,所以山伯和英台便将目光瞄准了绿玉河、白玉河以及墨玉河。可这时山伯却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书上说玉属阴性,捞摸时最好由同属阴性的女子下水。月亮亦属阴,因此月光下水中有玉时,水面上会泛出闪闪的银光,人们循光而去,往往能找到白如羊脂的美玉。
因为山伯决定不与任何采玉的人碰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觉得还是趁所有采玉的人都回去休息的时候再寻找玉石比较好,……
晨晞已露,薄雾轻寒。
当山伯从入定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声声响亮的吆喝声,以及随后而来众多的劳工下到河里开始工作的情形。
大惊之下,山伯便赶紧从树枝跃到空中,心里奇怪:现在是早晨,应该没人采玉啊!可是飞到河边仔细一看,果然,这里的官府带着发配而来的犯人开始上工了!
乍一见此,二人便开始大眼瞪小眼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不是晚上才来这里采玉么?难道白天也来采玉不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说得是一点不假啊!看着这里的犯人正在官府的带领下,认真的摸索着一点点的小地方,一遍遍的在河里走着,心里暗忖:难道这一天又要白白的浪费了,不行,既然来了,那我得看看他们是怎么寻找玉石的!
由于和田玉的稀贵,朝廷采取的措施十分严格――全部垄断。河内大小子错落平铺,于玉夹杂其间,采玉工作的全过程完全由朝廷严密控制。甚至于在近岸处及稍远处的岸上都有官员监守。并由地方上选派可靠的、熟练的民工或囚犯,或三十人、或二十人(视河的宽窄程度决定人数)一字排开,并肩赤足踏石而行。凭他们的经验,特别是靠脚的灵敏感觉踩探玉子,一旦发现,即弯腰捞起。岸上随行的人见了遍击锣一下,官员连忙用红颜色做记号,以保证河中发现玉子的数量不致差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