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杀机初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回
杀机初现(下)
如今已是八月下旬,离赵德妃的生辰已经不到三日了,宫里一片和乐融融。曜帝十三岁登基,当时跟在曜帝身旁的侍妾赵氏的父亲威远大将军赵离出力不少,曜帝入主含元殿后,便封侍妾赵氏为德妃,入住延熙宫,至今圣宠不断,就算林淑妃入宫后,也没有动摇过赵德妃的地位。皇后对赵德妃更是礼遇有加。
四周万籁俱静,霁月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直浮现出芷雅的面庞,想到那个坚强而又倔强的芷雅,霁月不由笑了。芷雅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可是14岁时一场无情的大火夺走了她的一切,吞噬了这个家庭的所有,包括她的爸爸妈妈。自此芷雅和汪月涵,也就是现在的霁月一样寄住在舅舅家,中学时芷雅就很受欢迎,情书塞在她的桌子里,摞起来比《二十四史》还要厚,可她对此却从来不屑一顾。有一次她把那些信贴在学校宣传橱窗上,自此再也没人敢写情书给她了。芷雅对月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昨日的悲伤我已遗忘,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月涵知道她们之间不仅有亲情还有深厚的友谊以及信任,可是今生注定无缘再见了。
玉秋跑进内室,在霁月耳畔小声说道:“主子,我查过了,小禧子以前是在华婕妤跟前当差,后来出了纰漏,被贬回内仆局了,后来才分到咱们清远堂来的。”
霁月的眼珠子转了转,轻声道:“华婕妤?知道了,等过了赵德妃的寿筵,寻个理由把人给我送了。”
玉秋走到窗前朝外望了望,又走回霁月跟前,这时霁月已经从床上起身了,玉秋一边服侍霁月更衣,一边小声说到:“主子,你真的不去参加赵德妃的寿筵?”
“演戏就要演全套,我的病这会儿才刚恶化,就带病去参加宴会,不是给人把柄借题发挥吗?再说,我这个既不得宠又快病死的婕妤不去,又有多少人会在意呢?”
“主子说的也对!可皇后那里——”
“没事,你明天去一趟坤宁宫跟皇后娘娘说明一下。”
“玉秋明白!”
赵德妃的寿筵是在麟德殿的前殿举行的,林淑妃和皇后贾氏早早地就入座了,嫔妃们也陆陆续续地到了,一一按身份位次坐下,肃然无声。朝廷各位大臣也已经一一入座,座位是离主位四五米远的藏青色石路两旁,身为人臣,是不能与后宫妃嫔有过近的接触的。只听得细细密密的脚步声,皇上已被簇拥着坐上宝座,一阵环佩叮当,香风飘飘,赵德妃也紧跟在曜帝身后。众人慌忙跪下请安,口中齐齐道:“皇上万福。”赵德妃今日身穿镂空淡紫轻丝鸳鸯锦月牙裙,绛红色百蝶戏花罗裙,脚穿一双明艳艳的粉红色旗鞋,梳着望仙九鬟髻,头插亮晃晃孔雀钗和珠花簪,气度沉静大方。
皇后贾氏正襟危坐,赵德妃走到其跟前福了福身子,笑容可掬地说道:“皇后娘娘吉祥!”
皇后笑道:“德妃,今天可是你的好日子啊!就别那么多礼了。!”
赵德妃一听,道:“娘娘客气了,这寿筵——雨妍多谢娘娘!”
“呵呵——”

“爱妃在跟皇后说什么悄悄话呢?”叶千曜转过头对身旁的两人问道。
“臣妾只是在感谢皇后娘娘,您看这寿筵如此成功,这都是皇后娘娘的功劳啊!”赵德妃巧笑道。
“嗯!皇后做得很好啊!”说完,朝皇后微微一笑。
“臣妾只是尽足本分!”
曜帝开怀一笑之际,福寿贵对身旁小太监点点头,表示寿筵可以正式开始了。只听福公公用尖细的嗓子喊道:“寿筵开始!”期间,曜帝同文武大臣开怀畅饮,妃嫔们欢笑不断,远处莺歌燕妮,一派祥和。
“咦,今天怎么不见兰昭容?”林淑妃笑问。
皇后神色凝重的说道:“端婕妤突然病情加重,整个清远堂都乱成一团了,兰昭容便呆在那了,主持大局,也好见机行事。”
赵德妃一听,担忧地说:“端婕妤,怎么好好的就病成这样了?现在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懿贵人也满脸愁容的样子,道:“前日我去看望端姐姐的时候,情况就不怎么妙了,喘气不止—”
“身子还真是娇贵!”妙修容一听道“端婕妤”病重,不禁幸灾乐祸起来,上次在九曲回廊倒霉碰到她,回到莹轩堂,皇后就传来口谕,说什么她身为堂堂修容,没有宽厚之心,让她闭门思过半个月,正愁这气没地消!
皇后一听,目光犀利地望了妙修容一眼,只一眼妙修容就差点撒了手里的酒水,转而皇后又仪态大方地说:“我已经让冉菊呆在清远殿了,有什麽情况她会来报告的!今天可是德妃的好日子,不要说那些扫兴的话了,端妹妹吉人自有天相!”
“对,对!”在旁的妃嫔连忙附和道,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自真心。
公孙翎鸢不禁暗道:这端婕妤不像身体这么弱之人啊!她记得第一次见到端婕妤是在大明宫东内苑的翠微宫,那时她们在等待最后的殿选,有的姑娘已经三五成堆地谈天说地,以缓解思乡之情;有的姑娘一副清高的样子,让人退避三舍,就如后来被赐封的筱贵人,未必是得天独厚的美女,却面容清冷异常,幽怨却不孤独,深邃的眼神弥补了脸型略方的遗憾,一抹稍稍干燥的嘴唇引人怜惜;还有的姑娘就自娱自乐,就如端婕妤,时而和侍女一起欢欢笑笑,时而一个人蹦蹦跳跳,总之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直至亥时,寿筵才结束。皇后本想邀皇上一起去看望端婕妤,谁知皇上立马回绝了,拥着赵德妃就回了延熙宫。
最后,只有懿贵人陪着皇后去华清宫。
到了华清宫西苑,得知霁月病情已经无碍,又看霁月正舒适地睡着,皇后和兰昭容说了几句,也就领着冉菊回坤宁宫了。
懿贵人在清远堂待了一会也乏了,就回自己的清宜斋了。
注:旗鞋:花盆底鞋。满族妇女高底鞋,亦称"旗鞋"。平底鞋是方口,与朝靴相似,前头高高翘起。高底鞋是满族女人们最富民族特色的鞋子,鞋底中部足心的地方垫一个高约10厘米的高底,外裱纳好的数层白布。这种鞋跟,分马蹄形、花盆形和元宝形三种,鞋口镶边,鞋面刺绣、堆绣各种花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