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啊 朋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假在不愉快的气氛中过去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
正月初十,老师们都还在一个个家庭里享受天伦之乐和酒香肉臭之中的时候,沈伟冒着料峭春寒提前赶到学校来了。他打开门,门槛下有两封信,肯定是邮递员从门缝里塞进来的。一封是一中的王歇写的,一封是师专的郑老师写的
来不及摆设,沈伟朝木板床上一坐,先看王歇的信。
信很长。
沈伟同学:
来信收讫,对你目前的处境深表同情!
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出你刚迈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就陷入了极度的迷惘和深深的苦闷之中,你预料中的严酷现实终于来临了,坎坎坷坷的生活道路横亘在你的面前……怎么办呢?真正的勇士是在逆境中奋力自拔、不断进取的!难道我们几经波折,在生活的激流中扎了无数的猛子,灌了那么多苦涩的黄水,刚刚接近彼岸,就要草鸡?就要失却当年的锐气吗?
沈伟,我所钦佩的同学和朋友,千万不能这样!
像你我这类人,往往只能看到生活灰暗的一面,对于生活光明的美好的一面却缺乏认识。(网友手打文字更新www.xiaoshuodaquan.com)不是吗?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虽不像以前那样乌七八糟,但是从上到下,社会积弊依然俯拾皆是。你我鼠辈,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能正视这活生生的现实存在,还得打拼下去。
现实就是这样,那么在现实左右下的我们,怎样才能完美的发展自己呢?这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人生课题,我无法奢言。不过,我想你实在应该解剖一下自己!
我以一个同学、一个朋友的身份直言,希望你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很多人说你狂,好像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虽然我是理解你的!别人理解你吗?告诉你,教育局的阎股长,他好像对你印象很不好,你要注意,你被分在坞堡寨那鬼地方,很可能与他有关。
你我都还年轻,涉世还浅,社会经验也欠缺,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体味还不深刻,因此,我们还要放老实一点,放谦虚一点,放聪明一点。告诉你,老实是表面,聪明是心里,懂吗?向生活学习,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人生,从而充实和完善自我。
你知道,在师专的时候,我也是很傲慢的。那时候,体内的放纵不羁和稀世傲物的因子很活跃。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为一个观点,恨不得与人动手……现在,我已经在慢慢改,不改不行!君不见你在充分显示自己的时候,不是有人忿忿离开吗?不是有人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吗?
不知你现在是不是还是“花岗岩”一块,不管怎样,我得说,说的酣畅淋漓,便觉神清气爽,也尽到朋友窗友之谊之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
面向社会,应该处理好一系列关系。你骂我卑微鄙俗也罢,说我圆滑世故也罢!我们生活在现实的圈中,我们受现实左右,不怕你一意孤行!现实就是现实,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
我们为什么不能变得聪明一些呢?或许你说这是没有骨气、没有志向,但我能不能说这是一种策略,一种机宜,或者说是一种**呢?
回首历史,汉光武帝不施“韬晦之计”,能坐北称君吗?“寄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你又会说,我有经天纬地之才,哎呀呀,我的老兄,世上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终身郁郁不得志呢!人家有权有势,他要作威作福,你只能咬碎牙齿往肚里咽,他只要不幸灾乐祸,还算没坏透顶!

再说,离了你,地球还是转!你气得七窍来鲜血,搬起石头能把老天钻一个窟窿?
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走出来的佼佼者,总是有些想法的,或是理想,或是梦想,或是幻想,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出类拔萃,一定会出人头地!这只是一厢情愿哟!
你问有没有什么考试的消息,暂时还没有,一有信息,立即奉告。
谈起来就没个完!但想到你目前的处境,我又不得不写!我能给你什么安慰呢?你说你想回家种田或开个店铺什么的,这未免太悲凉了吧?想当年,你昼夜苦读,从金乌西坠到玉兔东升,手不释卷,未尝言人生艰难而立志效法“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的故事;今天,夙愿已偿,夫复何求?休怪我责备你胸无大志、妇人之仁!难道你不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文化落后的M县,虽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可是我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她多么闭塞而又埋没了多少人才?我们高考那一年,本科少的可怜。难道说M县的人天生蠢笨吗?不,M县的人比别处的没有丝毫鲁钝的地方!是什么原因将一颗颗放出异彩的珍珠尘封土埋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也很迷惘啊!但是,不必浪费感情去嗟叹,不必牢骚满腹,正视现实吧,哪怕心里是酸的、涩的、苦的!
沈伟,我的同学和挚友,振作起来吧!抖展开理想的翅膀吧!撑开智慧的风帆吧!
我们还年轻,还有满腔的青春热血,更有满腹学问!丢开愁绪烦恼,抛开惆怅迷惘吧!下次来函,希望能听到你久违了的笑声。每每有幸亲承謦欬,实有“同君有些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不知君以外然否?
切盼再晤!好自为之!幸勿哂焉!
同学朋友:王歇
一九八二年春节
沈伟一口气读完了王歇的信,坐在木板床上,发起了呆。从心里说,他有些佩服王歇,他才思敏捷,很会写信。你明明觉得那信有些不对胃口,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咄咄逼人的笔锋,令你目瞪口呆,一连串的问题,叫你眼前飞绿火。
沈伟跳下床,摇了摇头,微微一笑,把信放进抽屉里。人们在冠以他“少年狂”的同时,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补充:“猪脑壳煮好了,牙巴骨还是硬的的。”说他带着花岗岩脑袋,即使前边是南墙,也要撞到底!是的,他的确是这样的人。
他觉得王歇信中有些话还是蛮也道理。但是,总起来看,有训诫的意思,有赐教的派头,难以接受;有卖弄之嫌:你本来就是个得意者,却去无病呻吟,怨嗟叹惜些啥呢?还有,洋洋洒洒却未能接触本质性的问题,无异于隔靴搔痒!
沈伟原指望王歇在城里帮忙活动活动,即使一中和镇中不行,只要调出坞堡寨也可以,可滑头王歇连一个字也没提。
他的心绪又渐渐的坏起来。李勇和谢达加还在和他使气,如果他们串通好了,豁出去了,非出手不可。前途渺茫,什么人也靠不住,在厉害关系面前,在刺刀见红的关键时刻,会忘掉朋友的,哪怕知己!
人啊人,你本来就这样伪善吗?这么靠不住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