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目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摔下床的张牧揉了揉撞疼的胳膊,然后又爬回到了床上。.不过刚才梦到的可怕场景,让他变得睡意全无。
想着梦中可怜的老乞丐和前途悲惨的语文老师,张牧的心很痛!想着梦中那如同英美殖民地一般的城市,以及自己在里面碰到的汪精卫式的伪善官员,不学无术、乱搞男女关系的流浪汉校长和班里那些崇洋媚外的同学,张牧的心中又怒火中烧!
想着梦里那满是英文的招牌,将要摘掉的汉语路牌,以及无知、无耻的人们,张牧不自主地联想到现在社会里变态的英语教育以及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的社会层次。
张牧真的很怕,很怕自己这个梦变成现实!害怕自己的同胞因为不会英语而沦为乞丐,,害怕自己的同学变得想梦中一样的媚外与无耻,害怕自己国家真的会颁布一项法令让英文成为自己同胞升迁之路上的拦路猛虎。
不过张牧更害怕自己的国家真的会变成西方的新型殖民地,让自己美丽的华夏大地变成了洋人们赚钱享乐的快乐天堂。
随着对噩梦与现实的思考,张牧觉得自己应该发挥古人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应让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甚至自己的民族快乐。自己应当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为自己的民族做些什么!
想到梦中英语对华夏造的孽,又到英语在现代社会中的横行霸道,张牧慢慢地发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那就是阻挡住西方对华汉的文化入侵。
“侵略”一词,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或另一民族的征服行为。因此,文化入侵,也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入侵;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文化入侵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被占领国民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等来改变。要征服一个民族,就要征服她的文化,要征服她的文化,就要征服她的人民,而要征服她的人民,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她的儿童,只有从小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淡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他们屈服于外族的文化,最终让他们抛弃自己的民族,以达到入侵者的目的。
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他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大肆推行它的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而文化侵略比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更为深远。
而现在华汉在文化领域中已经被外族杀得尸横遍野,其中在语言方面更是损失惨重!
从最早的汉字拉丁化开始,西方就开始了对华夏文字的入侵,后来发生的汉字简化运动与汉语拼音的诞生更是西方语言入侵的一次胜利。接下来英语从学校里的选修课变成现在的全国学英语的热潮,更是说明西方语言入侵的成功!
你在街上溜达,随处可见竖立着一个个P字牌,有时还可看到穿P字背心的管理人;
你打开电视,立刻发现在一连串汉字之旁,赫然出现了一连串洋文符号TV、BTV;
你翻开报纸,有时连头版头条新闻标题也夹杂着你认识的或似曾相识的外国字:D或GDP;
你上商场,那里出售CD和VCD或DVD,顾客们问这问那,嘴里咕哝着的正是这几个英文字母;
你上医院,听到两个老太婆对话:“你看啥病?”答曰:“我做CT”;
你会听见两个球迷在街上大谈其NBA、CBA;
青年人聚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满口TFL和GRE,就如同他们说普通话的“考试”、“出国”、“签证”一模一样;
官员在记者招待会上,随口说出WTO、PNTR、AP,说得那么自然,仿佛说自己的家乡话一样;
电视屏幕上出现天气预报之前,忽然转出一个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

不太谙熟英文的网民,不但熟练地操作刻着Del、Tab、Shift的键盘,而且嘴里说的正是这些玩意儿;
偶尔也有一些颇为滑稽的景观,那就是出现一串不中不西的洋字,比方街边的小铺子,门口竖立着一个很漂亮的招牌:sTeaSeat
哎哟,这闷葫芦卖什么药呀?只有常上茶楼“饮茶”的人最聪明,一眼就看出这是“音乐茶座”……
这就是西方语言入侵的战果,这就西方语言大胜汉语后在拥有至少五千年生活史的汉字世界里出现的语文奇观。
奇就奇在说者用者的那种自然神态————说得那么怡然,用得那么坦然,仿佛他生来就是这么说的;
奇就奇在老太婆说CT的时候,就如同她自出娘胎就会说“西”会说“梯”那样顺口,其实她根本不知这CT或她口中的“西梯”是何物;
奇就奇在说者用者并没有因此捞到几文钱却津津有味地把这些似懂不懂的英语单词、复合词或缩略词、压缩词唠叨个没完;
奇就奇在没有任何“红头文件”规定必须如此做,当然更没有谁下过命令非如此做不可,更不必说立法机关从来没有立过这样一种法规。可是人们做了。人们甚至不自觉地这样做了。
面对这种语言新景观,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赞成部分采纳者有之。没有什么人或什么团体做过“民意调查”,也许官员们提倡百家争鸣,犯不着去多管闲事————而且这样说了用了,也绝对死不了人,更不至于亡党亡国,况且当今世界也不兴上纲上线,因此这种语言奇观得以继续展现。
这种语言新景观,要是用喜欢炒作的小报耸人听闻的大标题,那便是:英语入侵“汉语”现代汉语的领地。(节选自陈原的“汉语领地上的新景观”)
记得有一条新闻,一家在华的美国公司规定,以英语为工作语,就算两个人都是华人那也必须说英语,否则就会罚款或者开除!此事没有引发什么波澜,毕竟与汉语相比,国家重视英语,谁还能挺直腰板让外国人尊重自己说本族话的权利呢!
不过另一件事却弄出大波澜:2000年3月,巴黎戴高乐机场,决定空中调度全部使用英语,哪怕驾驶员和地面调度都是法国人,也坚持使用英语。原因倒不是让双方习惯英语,而是其他国家驾驶员一直抱怨,弄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心里有点烦,视出入戴高乐机场为畏途。这种抱怨没有道理,戴高乐机场每年起降46万架次,一直用双语,从来没有出过危险。但是空难太让人害怕。上个月俄国客机与瑞士货机因高度调度误会而对撞,人们第一个怀疑就是语言障碍:“讲错了”或“听错了”。
机场如果出于纯技术原因只用英语,不会有太多异议,毕竟人命关天。《华尔街日报》很不明智发表了一篇文章,嘲笑法国官僚到今天还为这种事情伤脑筋,意思是他们不识时务。此文引起加拿大魁北克省语言部长大怒,声明“七百万魁北克人决不向语言帝国主义投降”。
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神授的,甚至诸神或上帝也使用这种语言,因此民族语言人神共享。难道现在全世界的神袛得学英文?已经让出天空,还得拱手让出天庭?
同样,汉字也是现代人与祖先神灵共享的语言,她是华夏子孙的共语,乃‘精神纽带’,能将各地方言不同之华汉人,结合一处,使其成为一统之大汉族。主张以字母代替中文.宣扬西方文字入侵无害之人,非具有侵略野心之国际阴谋者,即系为虎作伥之汉奸走狗。
如果他们不能够消灭汉字,就不能达到分裂汉族的目的;民族如果不分裂,他们‘分而治之’的侵略原则,又怎么能实施呢?所以,在对华进行文化入侵的过程中西方人最注重的就是文字入侵这一方面。
既然汉语对华汉这么重要,华汉政府理所应当的特别注重汉语的保护。不过从全民学英语的疯潮和英语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声中,可以看出汉语在华汉只是作为一个悲剧而存在。
想着现在英语在华的超国民待遇,张牧的心里就愤愤不平!他紧握着手中的光脑决定,在阻止西方文化入侵的战场中自己首先要打掉英语这面文字入侵的大旗,最终把英语这个恶棍赶出华汉国。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