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血战李家畔(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咀上和王家河两个渡口防御部队汇报上来的战果,让我对防空炮打普通渡船的效果感到满意,而更令我满意的是鬼子的报复性炮击,并未给四处防空炮堡垒造成任何大的破坏,也让我对坚守李家畔一线的防御阵地多了一些底气。
我还从两个渡口的战果差异上看出了一些问题,南咀上渡口的河面只有两百米宽,赵华却几乎全歼了第一批强渡的鬼子,而王家河渡口的河面宽度达到四百多米,李峰却让近三分之一的鬼子跑回了东岸,这足以说明赵华在此战中的指挥能力要远强于李峰,虽然不能凭一两仗就对一个指挥员的能力盖棺定论,但两人各自体现出的指挥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
两人在训练的时候成绩都很突出,虽然赵华是第一,李峰是第二,但差距很微小。在石楼县的作战中,两人也都表现优异,各击落了一架鬼子飞机,因此他们俩是学生队的所有学员中最早被我任命为连长的,但两人首次独立指挥作战,战果却出现了如此之大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不过大战在即,我也不想过多的表示什么,从而影响两人的心态,只是对两人都进行了口头嘉奖而已。但李峰的死板和惟命是从,赵华的机变灵活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对今后如何培养和任用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南咀上和王家河两处的强渡失败,使得小鬼子把本就不多的渡船都集中到了舍峪里这个渡河顺利的渡口,既然小鬼子摆出了一副集中全力强突一点的架势,我方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兵力和火力调整,而且首战的结果也表明,继续在南咀上和王家河放置那么多的兵力实在是有点浪费。与萧司令商议了一番之后,我命令负责支援南咀上和王家河的502团和503团,只各留一个营防御二线阵地,其余部队全部运动到李家畔方向,同时我还把两处的迫击炮也各调了五门过来。
虽然萧司令提出把警备八团也抽调一个营过来支援李家畔,可我并没有同意。这么做有我自己的考虑,既然是联合作战,总是让友军顶在第一线去承受最大的伤亡,这无论如何也不太好,更不利于我们今后的合作。
而且石楼作战虽然战果不小,但真正的硬战、恶战一场也没打过,一支没经过硬战和恶战洗礼的部队,很难说是一支完全过得硬的部队。
当然这么做肯定要让战士们承受较大的伤亡,同时也会让我的口袋瘪下去不少,但为了暂100旅的长远发展,为了让战士们都拥有坚强的意志,更为了把暂100旅尽快锻炼成一支打不跨、拖不烂的铁军,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而且这次是背靠着后方基地作战,伤员基本都能够及时的得到救治,这已经是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了,这种难得的机会,还不让部队锻炼一下,那以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中午过后,小鬼子主要忙于把东岸的兵力和部分轻型火炮运送过河,对李家畔一线的我方阵地只是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在我看来,鬼子的这次攻击,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摸清我方的火力点位置和火力配置,因此我命令所有的火炮都不许开火,免得过早的暴露,成为鬼子炮兵的靶子。
配备了不少机枪的一线防御部队,很快就打退了鬼子的这次小规模进攻,小鬼子也草草的收兵,随后再也没做其它的动作,也不知道小鬼子是已经达到目的了,还是对自己很自信。不过我方所有指挥员的心里应该都明白,明天才是真正的考验,至于那些打退鬼子一次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就欢呼雀跃的将士,只能归类为新兵蛋子。
虽然小鬼子连夜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和萧司令都不敢大意,小鬼子可是有乘夜偷袭的传统的。天黑之后所有的指挥员立刻分头去检查部队的警戒状况,而且我还命令部分部队提前进入了二线阵地,掷弹筒射手和迫击炮兵更进到了离一线阵地只有一百米的二道战壕内,他们可是明天最可靠的炮火支援了,至于后方的步兵炮,由于射程所限,所以全在鬼子的炮火打击范围内,而且步兵炮又不可能象迫击炮和掷弹筒一样的可以躲在战壕**击,因此只能是放几炮就转移一次阵地,火力的连续性自然就很难保持。

同时炮兵阵地绝对是鬼子飞机的首选打击目标,而为了保证数量不多的防空炮的安全,我也只能让防空炮时刻保持移动状态,这也就难以构成稳定的防空安全区,因此步兵炮的危险系数就更大了。士兵牺牲了可以再招,武器特别是重武器损毁了,可就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这也是中国落后的工业现状造成的无奈之举。如果我能多买到一些钢筋,自然可以多修几个坚固的堡垒,这种状况也就会改善很多,可残酷的现实总是让人有一种无力感。
中国陆军后世被称为世界陆军战力第一,这个第一也许就是在这种无奈状况之下,用士兵们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伤亡堆出来的,我也不知道该对这样得来的第一是该感到荣幸呢还是悲哀!
为了加强打击力度,我把最宝贝的阻击手也派了两百名到一线阵地之后三百米位置的战壕里,不过我严格要求这批阻击手,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射击,我把他们派到这里就是为了在一线阵地守不住的时候用的。当然只要天上没有鬼子飞机,我方炮火又在进行遮断射击的时候,他们还是可以表现一下的,毕竟这时候一线部队的攻击和火炮炸起的烟尘都将有效的掩盖这批阻击手的射击,这也就能最大限度的保障阻击手们不被鬼子发现。
这次作战,我把所有的防毒面具都拿出来配给了部队,没有防毒面具的也每人配发了两个厚厚的棉布口罩和行军水壶,包括防御一线阵地的八路军部队我也没有漏掉,小鬼子疯狂起来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我可一点也不怀疑小鬼子的兽性。
这次能够有足够的行军水壶,还要得益于刘春把我多贮备一切有用物资的命令执行到了极致,否则一下子还真买不到这么多的行军水壶,就是买到了,质量也不见得有那么的好,这也让我再次感到有一个好管家就是省心啊!不过这也提醒了我,扣除必要的军饷、抚恤金和备用金之外,我是应该把手里的钱都变成物资了,不然到小鬼子占领缅甸之后,你就是有钱也没地方花。而且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之下,物资反而是最能保值的,也是最硬通的,看来此战之后我还要和王老爷、刘春好好合计一下这个事。
把能想到的都巡查了一遍之后,回到指挥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我现在这种做法,更象一个连长,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到,这也是缺乏合格的中低级军官所造成的,我真怕自己就此养成这种习惯,那以后我非把自己累死不可,而且也没有多少时间来陪伴家人了。
想想自从组建暂100旅以来,我还真是没怎么陪伴过家人,这可不是我希望的,看来要抓紧军官队伍的建设了,可哪里去找这么多合格的教官呢?也许主意还是只能打在魏斯特这几个德国佬的身上。
就在我考虑怎么算计德国佬的时候,刘春赶到了指挥部,他给我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司徒先生帮忙买的八十辆汽车、两套小型炼油设备和一些简易的军械修造设备都运到了,同时到来的还有司徒先生帮忙在海外华侨中招募的两百名军工、一百名司机、五十名炼油技工和一百五十名志愿参军的华侨子弟。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