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回撤的真实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路军总部的这个建议很正确,同时也很诱人,但我肯定不能接受。这么做首先就会引起委员长的误会,组成混编团还可以解释为新兵缺乏作战经验,需要部分老兵带领的无奈之举,而且混编团无论怎么说都是暂100旅的人员占多数,同时还置于我的指挥之下,有了消灭六千多鬼子并全歼117联队的战果垫底,委员长就是知道了这件事也不会太在意。但让一支八路军部队自主配合暂100旅作战,而且我还提供武器和电台给他们,这个性质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其次,石楼县是暂100旅进入山西打击鬼子的前进基地,我根本不想让这里有八路军部队的影子。
其三,在目前的中队中,只有暂100旅批量装备了98K阻击步枪,要是有多余的钱我都还想再多购买一些呢,让我送给八路军,那是想都不用想,何况还会因此而引起委员长的不快。至于缴获的鬼子装备,不用提我也会送一部分给警备三团,毕竟八路军这次是帮了我不少忙的。
其四,我与八路军的合作,只能是在打鬼子这个大前提下的有限合作,我根本不愿意因为与八路军的关系过于密切而引来委员长方面的打压,更不愿意因此而导致我不得不选择完全依附于某一方的局面出现,毕竟两方面都不可能完全的信任我。
所以对于八路军总部的建议我只能回电婉拒,同时也有了把暂100旅主力撤回黄河西岸休整的想法。
25日白天,鬼子119联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尝试性的攻击了几次,但不仅未能渡过屈产河,还被狙击手和炮兵杀伤了五百余名鬼子,于是下午三点之后,119联队就没有再发起过攻击。
有了回撤的想法,自然要认真的思考一番,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暂100旅现在所面临的处境,武汉会战马上就要结束,小鬼子的机动兵力也会多起来,就凭缴获鬼子联队军旗而让小鬼子蒙羞这一点,小鬼子就不会轻易的放过暂100旅。
如果暂100旅还继续留在石楼县境内,基本上就成了孤军一支,方面的支援是想都不要想,那个在三支鸡蛋上跳舞的阎司令长官不在背后捅我一刀就算是不错了。
八路军方面虽然会给我一定的支援,但他们也肯定不想现在就与鬼子展开大战,毕竟阵地战和运动战与游击战比起来,那投入的兵力和作战造成的伤亡人数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对急于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八路军来说,未必会全力支持我这个外人与鬼子进行大战。而且就算八路军全力支持我与鬼子作战,委员长又会怎么看?以后又怎么还八路军的这个情?
同时,暂100旅自身的实力并不强大,后备兵员也不充足,只要再伤亡一、两千人,基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了,而伤亡一、两千人最多也就只能吃掉鬼子的一个联队,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反而只会吸引更多的鬼子部队前来,毕竟武汉会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大战,战斗力强悍的暂100旅很可能成为鬼子的一个重点打击对象,一旦鬼子派来更多的部队,暂100旅将丧失足够的运动空间,而且现在鬼子对暂100旅的作战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再伏击小鬼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分散游击又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让缺乏游击经验的战士们一开始就在鬼子重兵集结的区域进行游击战,这只能导致部队被鬼子歼灭或者自己溃散。
再者,暂100旅一天之内就歼灭六千多鬼子,还缴获了半面鬼子联队旗,这样的战绩已经够引人注目的了,如果很快再有大的战果,岂不是显得其它的部队都太无能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啊!同时面对内外两方面的夹攻,绝对不是现在的暂100旅所能够承受的,所以在目前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就单独与鬼子展开大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见好就收也许是目前唯一正确的选择。

好在我和暂100旅现在是要名声有名声,要战绩有战绩,部队撤回休整一段时间谁也说不出什么二话来。不过留下一支精干部队在石楼县境内牵制鬼子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为以后大部队再次进入石楼县做好准备,又可以让这支部队在实战中锻炼和提高游击战的能力,还能利用作战间隙进行一些宣传工作,为部队在石楼县境内打下一定的群众基础。
想通了这些,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不过这次的思考还是让我清醒的认识到,我现在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绝对不利于暂100旅的发展,包括这次进入石楼县作战也是如此,一开始根本没考虑到鬼子会迅速的调集这么多部队前来,虽然现在结果还算不错,可这也完全得益于鬼子对暂100旅的轻视和不了解,还得益于大量阻击手的应用和不弱于鬼子的火力配置,否则结果如何就很难说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一身的冷汗。
看来这次回到清涧之后,我必须认真仔细的考虑清楚今后的道路该如何去走,最少必须要有一个大方向的远景规划,否则一步走错就可能前功尽弃,要想不依附任何势力,就必须保住暂100旅这支部队,并且使之不断的发展壮大,但要发展成为一支独立和不可轻视的势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和足够的认知,也没有独自驾驭这个局面的能力,而能够帮助我并能让我信任的就只有王老爷一个人了。在他从重庆回来之后,我一定要把他请到清涧来和我一起制定以后的发展方略,他在这方面的认知绝对是我最需要和最宝贵的财富。
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我原来所倚仗的历史知识并不是那么的可靠。比如以后的历史书会怎样来描述暂100旅的这次回撤行动?也许给予鬼子重大打击后,在鬼子重兵增援的情况下,为保存抗日的有生力量而回撤就是最接近事实的描述了吧,这样的描述也会被后人认为是最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可现在我作为当事人,却知道这样的描述并不真实,最少让我下定回撤决心的主要原因既不是鬼子的重兵增援,也不是什么为了保存抗日的有生力量,而是为了保住我和暂100旅的独立性。
由此可见,很多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如果当事人不留下记载,很多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只能随着当事人的逝去而消失了。就算当事人留下了记载,可当这种记载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时,这种记载也不会让大众得知,甚至这种记载都不会留存于世而会被统治者立刻销毁。所以历史书上对很多历史事件的表述除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之外,早就在不知不觉中与历史的真实原貌相去甚远了,后人大力研究的很多历史谜团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很多公认合理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真正的事实也许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想法让我再次出了一身的冷汗,也让我必须重新审视我这个穿越者所具有的优势,既然历史书上对很多历史事件的表述未必真实,那我也就不能再依赖它,前世学到的历史知识只能作为一种发展方向的参考,毕竟大方向应该还是不会有问题的。但具体到某单一事件时,就只能依靠我自己从人性和利益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了,如果还死搬和依赖以前学到的历史知识,姑且不论我造成的蝴蝶效应的影响会有多大,单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很有可能会让我成为第一个因为照搬历史而死得很难看的穿越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