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恶战前的热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绕过了沿途的村庄,部队于晚上十二点隐蔽到达了张家塌附近,我把伏击地点选在了一个道路两侧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段,这次的伏击圈设置的比较大,战士们埋伏的位置离道路有两百米远,我就不信鬼子尖兵会把搜索范围扩得那么大,小鬼子进入伏击圈后,将由阻击手和炮兵发起第一波攻击,阻击手重点打击鬼子的炮兵和机枪手,炮兵则负责打击鬼子的步兵集群,我还命令爆破分队在道路两侧埋设了少量的跳雷,跳雷炸过之后阻击手负责压制,特务团的战士发起冲锋,特务团的每个战士都配有一支毛瑟自动手枪,只要能冲到小鬼子附近展开混战,小鬼子就基本没有了还手的机会。
伏击圈西面的封口任务我交给了爆破分队来负责,除了留下控制跳雷的爆破队员,爆破分队还有两百多人,这么多兵力如果还不能堵住伏击圈的西面出口,那我也没话好说了。伏击圈的东面出口,我没有安排部队围堵,只是在东出口处安排了我的警卫骑兵排,只要鬼子们向这个方向跑,我就不信步兵还能跑得过骑兵。
20日上午九点半钟,潜伏在义牒镇附近的侦察员发来电报,高柳率领的五百多鬼子全部离开了义牒镇,正向石楼县城方向开进。
我接到这份电报时暗自松了口气,这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一种情况,虽然部队拥有步兵炮,攻击小鬼子的据点容易了很多,但攻坚战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特别是攻击鬼子驻防兵力比较多的据点,毕竟在攻坚战中,战士们的伤亡比例要比打伏击战时大了许多。现在五百多小鬼子都要返回石楼县城,义牒镇的防御兵力就还是原来的那些,这样部队攻击的时候就容易了很多。而且,打攻坚战还要消耗不少的炮弹,也是我不太想打攻坚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子弹比较容易缴获和补充,但想缴获和补充炮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不到关键时刻,炮弹能省还是省着点吧。
侦察员的电报中还提到,这股鬼子只在大队前方五百米派出了一个班的尖兵,这点数量的尖兵只能搜索道路两侧很小的范围,对于道路两侧五十米以外的范围根本就无法顾及,当然就很难发现埋伏在道路两侧两百米处的战士了。
实际这也很正常,尖兵搜索的范围较大,就会影响部队的行进速度,特别是在石楼县这种沟壑纵横的地区,要扩大搜索范围,尖兵就要在沟梁上爬上爬下,那部队的行军速度可能连一小时两公里都达不到。除非是确定了敌人的位置,或四面合围后进行围剿作战时,才会让尖兵搜索的比较仔细,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可能选择这么做的。
因为,伏击战就是要在敌人队形密集时最大数量的杀伤敌人,并乘敌人遭到伏击后的混乱瞬间冲出与敌展开混战,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所以,打伏击一般都会把兵力摆在距离道路不远的位置,距离远了根本无法保证大部分士兵的首发命中率,第一波打击如果不能消灭相当数量的敌人,那也就失去了伏击的意义。因此,大部队行军的时候,尖兵一般都不会搜索行进道路两侧一百米以外的距离。
当然,如暂100旅这种兵力配置的部队,就可以加大伏击圈的范围。因为,大量的阻击手和炮兵在较远的距离上,也可以保证第一波打击就予敌重创,还能保证在较长时间内压制住敌人,让敌人的兵力无法尽快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反击。
但是一种新战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更是如此。一种新战术首先必须拥有完善的战术理论,当这种新的战术理论引起军队高层将领重视后,还要反复的进行论证和推演,在理论上成立后再组织小部队试行和演习,演习的成效显着,才可能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全军部队熟悉和熟练的应用新战术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要把一种新战术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到实战当中,将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是随便看一看,或者几个军官就能够决定的事情。
比如,坦克在一次大战末期就已经开始应用于实战当中,而且一战后各国的将领已经开始研究这一新式武器的应用战术,但真正形成统一的认识和作战模式,还是德军在西线作战中击败英法联军以后的事情,这中间经过了长达二十年的漫长过程。就连德军装甲部队在波兰战役中的优异表现,都没能引起各国高层将领的足够重视,否则,也不可能出现在西线作战中,英、法坦克性能优于德军,却反而一败涂地的结局了。苏军也是在东线作战的初期,吃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大亏后,才真正开始调整装甲部队的应用战术的。
所以,我并不怕小鬼子和其它部队仿效我的战法,因为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然,战争是武器和新战术的催化剂,如果我的部队战绩显着,也会适当加快小鬼子和其它部队研究这种新战术和进行仿效的进程。但是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我的部队规模够大、战绩够显眼才行。
可现在暂100旅全部兵力加起来还不足万人,连独立组织一场战役级别的作战都不够资格,单次作战中的战绩,自然也不可能有多显眼。除非暂100旅能够在一次作战中单独从正面击败一个鬼子师团,否则就是暂100旅歼灭了再多的鬼子,也最多是引得鬼子调集更多的兵力来围攻暂100旅而已。

同时,伏击战本来就是一种以少胜多和伤亡交换比比较突出的战术方式,所以伏击战的战果再大,也不会令人觉得十分的奇怪。没有在大规模正面作战中检验过的战术和战法,是很难引起各国将领们重视的。
而在大规模正面作战中,部队更多的还是要依靠飞机和火炮,阻击手再厉害总不能与飞机和火炮比射程吧。所以,我的这种兵力配置和作战方式,在小规模作战中效果显着,可以有效压制住小鬼子的掷弹筒和机枪火力,但在大规模作战中效果就没有这么突出了。虽然部队大量培养和配备阻击手,还是可以改变大规模作战中敌我双方的伤亡交换比,但只靠大量的阻击手还是不能单独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配备的阻击手再多,也必须靠近敌人才可能发挥,而在大规模作战中,要是没有飞机和火炮的掩护,阻击手在靠近敌人的过程中就伤亡殆尽了,那还怎么打啊。
同时,想让鬼子认真学习和仿效暂100旅新的战术和战法,那可不是严重歧视中国人的小鬼子一下子就能够接受的事情。而且,抗战初期鬼子兵的整体射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近距离与鬼子兵对射,战士们可占不到什么便宜。不过三八式步枪的口径较小、子弹弹头较轻,这就使得小鬼子射出的子弹受风力影响较大,一旦超过了一百五十米的距离,鬼子兵的射击准确度就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只要在一百五十米以外的距离与小鬼子展开对射,使用98K阻击步枪的阻击手们可就占了大便宜了。
由于这些原因,小鬼子短期内是不可能重视和仿效暂100旅的战术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对这种战术的反制了,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的部队都可以放心大胆的打小鬼子的伏击。
午十点,李大柱发来电报,八路军方面同意了我的请求,警备三团阎团长将亲自率领四个连的八路军战士,在与502团一营和二营完成混编后立刻渡过黄河,最迟将于21日上午八点前到达冯家河与和合河沿线构筑防御阵地。刘春负责三个渡河点的防空和西岸的伤员及物资运送,东岸的伤员及物资运送则由李大柱负责,警备三团的陈政委负责船只及船工的征集。同时,在阎团长率领的阻击部队渡河后,李大柱将立刻率领暂100旅的一千五百名新兵进到黄河东岸,负责我所率部队的后勤补给和运送伤员、物资的任务。
中午十二点,高柳一城率领的五百多鬼子进入了我设在张家塌旁边的伏击圈,等小鬼子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随着我一声令下,一百五十名阻击手、炮一连的三门步兵炮和特务团的所有机枪同时向小鬼子开始了攻击,炮一连的三门防空炮则平射鬼子步兵比较密集的区域。
遭到突然袭击的鬼子部队立刻就陷入了混乱,三门防空炮的射击尤其恐怖,被二十毫米口径炮弹击中身体的小鬼子,身体直接就被炮弹打成了两段,这些鬼子体内的内脏则四处飞溅,被防空炮击中手臂和腿部的鬼子,手臂和腿直接就被炸成了两段,别说就在附近的鬼子了,就是从望远镜里观察的我,看到这些四处飞溅的人体内脏和残肢断臂也胃里直翻腾。
大部分鬼子军官在第一时间就被阻击手击毙,再加上防空炮平射造成的恐怖效果,鬼子部队的混乱一直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许多鬼子兵可能是惊吓过度,只知道四处乱窜,就是有少数比较冷静的小鬼子企图向一起集结,但也立刻会受到防空炮的攻击,等埋设在道路两侧的跳雷炸过之后,发起冲锋的战士们几乎没遇到多少抵抗就冲上道路,散布在道路上和道路两侧的鬼子内脏和断手、断脚,让很多战士都忍不住呕吐了起来,就连科尔兹和奥特曼这两个神经坚韧的德官也没能忍住。
向东逃跑的鬼子一个也没能逃过骑兵排的追击,等骑兵排追击返回,战士们才逐渐恢复了正常。用火炮攻击虽然效果不错,可打坏的武器也很多,缴获的枪支几乎有一半需要修理后才能使用,还有不少的枪支直接就报废了,只能拆开来当零件使用。幸好我严令不许向小鬼子的火炮和机枪所在位置开炮,这些位置都交由阻击手来负责,不然火炮和机枪这些重武器可能一个能用的也剩不下。
看着这么多损坏的武器,我心想要加紧催促王老爷从美国招募军事技工和购买维修设备的速度了,如果不能尽快地建立起暂100旅自己的武器修理所,只靠缴获的完好武器来完成部队的换装,那全旅换为使用日式武器的任务,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呢。
而且这次作战也让我认识到,伏击战只要阻击手够用,最好还是让阻击手去解决战斗,这样做首先可以减少作战的弹药消耗,其次还可以缴获更多完好的武器。就如这次张家塌伏击战,除了火炮和机枪外,完好缴获的轻武器比留村伏击战多不了多少,但这次伏击战歼灭的鬼子数量,可是留村伏击战所歼灭鬼子数量的三倍啊!
看战士们基本都恢复了正常,我命令爆破分队和通讯连留下打扫战场,特务团、阻击手和炮一连立即向义牒镇前进,骑兵排负责大部队前方和两侧的侦察和警戒。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