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尖岭山之战(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时候不早了,李飞扬对护士长马玲说道:“马大姐,伤员们就拜托给你们了,坑道里面要保持空气流通,伤员的伤口要按时清洗。另外,伤员的心理抚慰也非常重要,让护士们没事的时候多陪陪伤员,跟他们聊聊天……”
“放心吧,我的大团长,这些事情我们方所长都对我们交代过的。”马玲见李飞扬才20出头,却象个婆婆一样唠叨个没完,不由得好笑。不过她也是非常佩服李飞扬的,团长的故事早就在先遣团传遍了,单人劫火车解救战俘、单挑8名鬼子、智取王家寨、勇夺弹药库、带领500名战士开着火车连闯敌人几道封锁线等。至于鬼子中将的首级和鬼子第16师团的军旗更是一个迷,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李飞扬从来没说。救护所的护士们闲暇时,谈论最多就是团长。而救护所获取团长的资料也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借看病为由找护士聊天的战士,只要一谈起团长,马上就像竹筒倒豆般倾盘相告,因此救护所对李飞扬的资料是最全面的,而且她们还可以根据每一种版本互相印证。当然警卫班班长于涛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讲故事”为名,率先获取了马玲的芳心。
李飞扬跟马玲打了招呼正要离开,就听到救护所所长方士杰在后面喊他。战地救护所能动手术刀的只有方士杰一人,自从尖岭山开战以来,方士杰就没有休息过。望着方士杰疲惫的样子,李飞扬有些歉疚,先遣团缺医少药,没有任何外界的支援,所有物资全靠缴获。部队在发展,可是医生和医疗物资供给是个大难题。
“方所长,辛苦你了,来,抽根烟吧,歇一会。”李飞扬一边跟方士杰打招呼,一边摸口袋掏烟,可是却掏了个空,然来剩下的大半包香烟刚才已经全给了于涛。好在陈有根很机灵的从挎包里拿出一包“菊花”牌香烟递给李飞扬。“菊花”牌香烟在李飞扬看来简直一文不值,如果不是条件有限,再加上战士们对香烟的偏好,李飞扬是不会让这种“劣质”香烟“毒害”战士们的身体健康的。李飞扬接过香烟后想也不想就甩给了方士杰,把陈有根看得心疼不已。
“团长出手就是大手笔,哈哈……团长也来一根?”方士杰拆开香烟,递给李飞扬一根
“不用了,谢谢!”李飞扬连忙伸手挡住。
“还是说说伤员的情况吧,这些伤员有多少会活下来?有多少会残废?救护所有什么困难?”李飞扬一股脑的问道。
“270名轻重伤员送上来,已经有30名伤重不治牺牲了。剩下的都已经进行了处理,理论上如果后期有足够的抗感染药品,剩下的活下来应该没问题。已经有41名伤员进行了截肢手术,有12名炸伤了眼睛,这些伤员残废是肯定的了。有些伤员如果后期感染严重,有可能会牺牲,也可能会截肢。”方士杰介绍道。
“青霉素……青霉素……”李飞扬喃喃的自语道。
“青霉素?青霉素是什么?”方士杰问道。
“哦,青霉素又叫盘尼西林,抗生药。”李飞扬这才想起“青霉素”是中国的名称,于1948年由一位留美教授樊庆笙先生取名为“青霉素”,这时候应该称“青霉素”为“盘尼西林”才对,李飞扬一不小心,剥夺了樊庆笙先生的命名权。樊庆笙先生1944年1月回国,和另一位留美教授汤飞凡先生一起合作,于194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的青霉素,使中国成为二战时期第七个生产青霉素的国家。
“盘尼西林?团长连这也知道?”方士杰惊异的问道。
“嗯,知道一点,常用的抗生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不过目前青霉素还处在实验中,西方国家批量生产还需几年。但是,依中国现状,再过几年中国也不可能批量生产。”李飞扬回道。
“团长,俺以前在北平学过医科,听一位姓汤的教授提到过盘尼西林……也就是团长所说的青霉素,后来参军打算利用学到的医术报效国家,结果谁知差点误入歧道,幸亏遇到了团长,哎,都是过去的事,不提也罢。要是有了青霉素,我敢保证剩下的伤员一个都不会死。”方士杰说道。
“你说的那位教授叫汤飞凡吧。”李飞扬淡淡的问道。
“团长,我发现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会法术,啥事都知道?”方士杰惊异的说道。
“滚,什么法术,亏你还是学过医科的,鼓吹迷信思想,小心我把你赶出先遣团。”李飞扬佯怒道。

鼎鼎大名的湖南人汤飞凡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细菌学,1929年任中央大海医学院教授。如果能把汤飞凡弄来,可就逮到宝了,不过估计这位大人物已经去了重庆,不过能弄到他的学生也不错啊!
想到这里,李飞扬急急的对方士杰问道:“你是汤飞凡的学生吗?”
“不是,我只不过是听过汤先生讲过几堂课而已。”方士杰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果我告诉方所长青霉素的提取办法,方所长能生产出青霉素吗?”虽然李飞扬有些失望,仍然用挑战的目光望着方士杰。
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如果能够比美国人率先生产出青霉素,必然会载入历史的史册。方士杰医科出身,当然明白生产出青霉素所产生的历史效应和对国民作出的贡献。
“如果团长的提取办法100%正确,而且有整套的实验设备,我想应该可以做到。”方士杰肯定的说道。
“我所说的方法肯定100%正确,不过你要先找到青霉素的菌种,然后以这株菌种为基础,才能进行生产,期间生产工艺还要进行摸索。”李飞扬肯定的说道。其实他也知道,生产青霉素决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青霉素的提取原理在21世纪已不是什么秘密,关键是菌种的提取,有了好的菌种才能生产出产量较高的药品。其次是生产设备的问题,30年代的中国工业落后,何况是在这连电都没有的太行山,要批量生产出青霉素,谈何容易。
抱着“科普”下乡的思想,李飞扬娓娓道来:“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从在被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发现了“青霉菌”。到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有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经过冷冻干燥法提纯出青霉素的结晶。”
“团长,现在是1938年,1939年的事情,你咋知道?”方士杰一边记笔记一边疑惑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弗洛里和钱恩这两个家伙现在正在实验室里提纯青霉素的结晶,不过根据欧洲的条件和工业水平,他们1939年就会成功获得青霉素的结晶。啰唆什么,快记笔记!”李飞扬又说漏了嘴,赶紧支吾过去,看来当“神棍”就是麻烦啊!
李飞扬接着说道:“青霉素的提取原理:青霉素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①菌种发酵:将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③种子培养基:玉米浆、蔗糖、氨基酸、硝酸钙、豆油,PH6.2—6.5。”
说完这些,李飞扬拍拍听得云里雾里的陈有根的肩膀,两人一起往坑道口走去。
“团长,别走啊,我还有好多问题想问你啊!”方士杰收拾好笔记本追上两步喊道。
“问个屁呀,实验设备、制剂,啥都没有,那些东西,老子有机会帮你弄来,到时候你慢慢整去。”李飞扬丢下话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开玩笑,青霉素是那么好整的吗?李飞扬也是偶然看过一篇关于抗战时期“青霉素”的发展史的文章,才了解青霉素以及汤飞凡、樊庆笙两位青霉素专家的。
“团长,怎样才能找到青霉素的菌种呀?”方士杰不死心的喊道。
“找绿毛,发霉的皮鞋、食物、凡是发霉的东西,都有可能有长着绿毛的青霉菌,青霉菌能吞食别的细菌,这就是青霉菌特点,也是青霉素能治病的原因。”李飞扬的这番话,为方士杰打开了一扇窗户,尖岭山之战以后,“找绿毛”成了战地救护所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汤飞凡先生就是从一双发霉的皮鞋上找到一株合格的青霉素菌种,并以这株菌种为基础,生产出青霉素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