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独行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7年12月20日清晨,重庆。
“卖报、卖报,中央日报,重大新闻,日本第16师团被歼,指挥官被杀,军旗被夺!”重庆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报童奔跑的身影和兴奋的呼喊。
“妈的,南京政府都被日本人赶到重庆来了,还在乱吹牛!”一个正在茶馆里喝茶的市民骂道。
“是呀,据说日本人都打到武汉了,在南京杀了很多人。唉,怕是要亡国了啊!”旁边的另一位市民唉声叹气道。
“卖报、卖报,新华日报,重大新闻,日本第16师团被歼,指挥官被杀,军旗被夺!”一名报童跑进茶馆大声喊道。
“格老子,大清早的,喊个啥子撒,能打胜仗,公猪就能下崽。去去去,别影响老子喝茶。”一个茶客骂道。
谁知报童挨了骂并不生气,反而把报纸的头版送到这名茶客的眼前,兴奋的说道:“你个苕货,听清楚了,不是中央日报,是新华日报,骗你是个龟儿子,还有照片呢,一下说不清楚,你看了就明白了。”
这名茶客听说是八路军主办新华日报,这才接过报纸瞄了一眼,只了看几行,突然把桌子一拍,震得桌上的茶杯乱滚,茶水洒了一桌,连声大喊:“好!好!格老子,痛快!我要告诉我爹去”然后拿了报纸撒腿就跑了。
报童在后面喊道:“你娃莫跑,报钱还没给呢。”
好奇是中国的天性,茶馆里其他茶客见状纷纷把报童围住,一人抢了一份埋头阅读,而那些不认识字的茶客则哀求别人读给他听,其中一名茶客率先欢呼起来,接着更多的茶客欢呼起来,又有人往门口奔去。
这次报童早有防备,事先堵住门口喊道:“一个都莫想跑,都拿钱来,每人一个铜板。”
几乎就在一刹那间,整个重庆都轰动了,人们奔走相告,个个笑逐颜开。自抗战以来,中队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陷,军民士气低落,悲观气氛浓重。斩杀日军中将师团长,并夺得军旗,极大的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和胜利的信念。日军只在旅团以上,才设军旗,一般夺取敌军军旗,难度极大,因为战败方即使全军覆灭,也要把军旗烧掉。此时的中国,太需要一次胜利,太需要英雄了。
一时间,李飞扬、王大才的名字传遍了重庆、传遍了上海、传遍了中国的大中城市、乃至海外。李飞扬、王大才成了广大爱国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重庆南郊黄山23号,蒋介石官邸。
“娘西皮,干的好,消息可靠吗?”蒋介石对垂手站在旁边的何应钦问道。
“消息是美国大使馆透露的,可靠性非常高,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发表报道,随后《纽约时报》及其他报纸纷纷转载。另据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汇报,与其对峙的日军第16师团突然更换番号,军统的情报也证实了该部已转为日军预备役部队,日军第13师团正从镇江赶来接防”何应钦答道。
“那俩个人是什么身份?”蒋介石又问道。
“据美国大使馆消息,一个叫李飞扬,是八路军那边的。另一个是88师1旅上校旅长王大才。王大才已经随美国大使馆武官杰克从上海飞回重庆,据王大才说,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中将的人头和军旗已被李飞扬带走,王大才只带回中岛的军刀。”
“娘西皮,愚蠢,军旗怎么能让拿去?”蒋介石骂道。
“校长教训的是,抗战以来至今连日本一个联队的军旗都未获得过,不过校长不必担心,八路军受中央政府节制,命令八路军司令部派人把军旗送到重庆就是了,量他们也不敢不送,他们的军饷补给还控制在咱们手里呢。”何应钦毕恭毕敬的说道。
“算了,王大才也是有功之人,为党国争了光,就授少将军衔,调101师任师长,受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节制;李飞扬也是一个栋梁之才,跟着可惜了,也授少将军衔吧,调国防部任参谋。”蒋介石说道。
“校长,李飞扬是的人,授少将军衔,是不是……?”何应钦不解的问道。
“你懂个屁,第16师团是两人拿下的,厚此薄彼,天下人怎么看?国防部参谋是个虚衔,不要舍不得。咱们这么做,一来招揽李飞扬,二来显得咱们大公无私。”蒋介石教训道。
“校长英明,学生受教,学生这就去办。”何应钦嗫喏的退下。

延安窑洞
“Mao主席,重庆来电,让我们把日本第16师团的军旗送到重庆去。”秘书长任弼S说道。
“开玩笑,我们哪有那玩意?”Mao主席疑惑道。
“是这样的,据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来电,有一名叫李飞扬的与国民党88师1旅旅长王大才俩人,在南京端掉了日军第16师团指挥部。而李飞扬自称是八路军,拿走了第16师团的军旗和第16师团师团长的人头,而王大才则拿走了中岛中将的军刀。这是重庆办事处派人随飞机从重庆带回的报纸。”说完任弼S把一份八路军主办的《新华日报》和一份国民党主办的《中央日报》递给Mao主席。
Mao主席把报纸看完,兴奋的说道:“不简单,不简单,两个人就干掉鬼子一个师团指挥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了不起啊!李飞扬和军旗现在在哪里?”Mao主席问道。
“我问过彭总,彭总说查无此人,军旗更是无从谈起。”任弼S说道。
“哦,是这样,八路军10几万人马,一时查不清也是有可能的。让敌工部的地下情报人员暗中调查此事,一定要把人和军旗保护起来!”Mao主席说道。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任弼S说道。
而此时的李飞扬正行进在一条山间小路上,一路上餐风露宿,夜行昼伏,专拣避静的小路行走,尽量避开鬼子和汉奸。好在李飞扬在21世纪当惯了“驴客”,倒也撑得住。离开南京已经20多天了,从地图上看,应该已经进入河南平顶山地界了。
李飞扬本来打算把身上的鬼子军装换掉,可是寒冬腊月的不穿军装又冻的慌,反正自己也是晚上赶路,白天休息,倒也没觉得不便。只是干粮和水都已经没有了。
“咕咚咚”李飞扬摸了摸干瘪的肚子,真饿啊!不由得怀恋大学食堂里的肉包子,还有老妈烧的栗子鸡。在21世纪,吃东西都是挑肥拣瘦的,那时侯怎么不懂得珍惜呢?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要对肉包子和栗子鸡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上期限的话,那就是——爱你一万年!妈的,又走神了,得赶紧找些吃的来,要不非得饿死不可,李飞扬暗道。
唉,前面有个村庄,找户人家讨点吃的去,打定主意,李飞扬两步并作一步的往村子跑去。李飞扬趴在村边的小土包上,侦察了一下村子的情况,村子里面很安静,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熄了灯,宁静的小山村显得很安详。
李飞扬见没有发现敌情,就下了小土包往村子里走去。找到一户还亮着灯的人家敲了敲门。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
“大叔,俺是过路的,想讨点吃的。”李飞扬弱弱的说,毕竟第一次讨饭,心里底气不足,只盼望着这户人家发善心,开门施舍一点吃的。
“咣”门开了,一个大爷探出头来,见了李飞扬大吃一惊,就赶紧要关门。李飞扬哪等他把门关上,一侧身迫不及待的挤进门去。可怜巴巴的说:“大爷,俺两天没吃东西了,给点吃的吧!”
大爷犹疑的打量了李飞扬几眼,又朝门外望了望,指着厨房说道:“锅里还有一些锅巴,自己去吃吧。”
“谢谢大爷,谢谢大爷!”李飞扬赶紧往厨房跑去,抓起锅里的锅巴就往嘴里塞,真香哪!而那位大爷见李飞扬进了厨房,自己偷偷的溜出门外。
李飞扬风卷残云的把锅巴吃完,打着饱嗝,又拿起水瓢从水缸里打了瓢水喝。
“咚,咚,咚,打鬼子呀,杀汉奸呀!”突然屋外传来喊杀声和铜锣的击打声。
有鬼子?自己明明进村前都侦察过的,没有发现呀。李飞扬丢下水瓢抓起三八步枪就跑到门外张望,只见村子里大巷小巷涌出许多老百姓,有拿菜刀的、有拿挖锄镰刀的、还有的拿着粪叉。
这里的村民觉悟真高啊,一说打鬼子、杀汉奸,连粪叉都用上了。不对呀怎么都冲我跑来。操,饿浑头了,刚才只顾着吃的,没跟大爷说清楚,这会肯定是把自己当鬼子了,快闪。李飞扬明白过来后拔腿就往村外跑。
要票票!要票票!要票票!要票票!要不就让李飞扬被老百姓用粪叉干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