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天翻地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扛着走的大炮,除了迫击炮,还有什么?
迫击炮是以座板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一种曲射火炮。它具有弹道弯曲、射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机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廉等特点。适合步兵在较复杂的地形上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大仰角发射带有尾翼稳定的炮弹几乎没有射击死角、能在近距离压制敌人的武器。
沈阳迫击炮厂拥有2200门迫击炮,口径从60毫米、80毫米、直到120毫米、150毫米大口径重型迫击炮,一应俱全。其中又以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为主。射程可以覆盖从几十米到数公里范围。
卫华和陆机同时想到这方面去了。
白天由于迫击炮的射程近,没有利用上,到了晚上,隔上数十米,就看不到人,如果将这2200门迫击炮都用上。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轰击,会有什么效果?
迫击炮的操作,是所有炮类中最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瞄准。陆机仍用那个白天的笨办法,只求将炮弹打出去,不求准确,2200门啊,能覆盖多大一片?需要准确吗?
让各连各队各营,都去仓库领炮和炮弹,试炮员现场演示如何操作。接着试炮员被分散到各单位。就出发了。
2200门迫击炮,需要二万多人操作。而炮兵师原本只有一万来人,为了补充人数的不足,厂卫队也添了进去,但还是不够,又临时征集了一批工人。这样炮兵师,班扩编为排,排扩编为连,连扩编为营,每营有迫击炮二十门,如果是重型迫击炮营,则是数量减半。这样人数仍嫌少,因为炮弹很沉,比如150毫米迫击炮弹,重达四十多公斤,需要二个抬,又不得不组织了一万多人,抬重型迫击炮弹。
好在这些工人,平素就因为一起工作,协作惯了,也很守纪,又有了白天协作的经验,在再加上大洋已经发了下来,既便死了也无后顾之忧,士气很高,也十分的守纪,准备过程,快速而有序。
卫华则率领的警察连队,先行出发,侦察情况,预选阵地。选好了阵地,再派人回去,引着炮兵师各部,悄悄的进入预选阵地。
卫华这会儿已弄了一架望远镜,挂在脖子上,不过,这望远镜,对于他来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为,这是晚上。这是望远镜,而不是夜视镜。好在月光不错,凭着肉眼也能看到不少情况。
日军的营地,总体来说,可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这个时代的日军没有伪装色的概念,帐篷全都是白色的,一片连着一片,在月光下,犹如银色的海洋,随着地势的起伏,好像一个个的巨浪。
日军营地的外面,布有固定哨和游动哨,也许还有暗哨,但看不出来。
这些哨兵离营地都不远,基本上,都在警戒线的位置上。
这条警戒线是用一圈铁丝网拉成的,只有半人高。
日军也挖了一些战壕,这些战壕,不深不多也不宽,只能掩住半个身体,人可以一跃而过。
看得出来,日军并没有想到中国人会趁夜偷袭。
卫华的嘴角挂上了冷笑。惨白的脸色,还挂着血痕,带着一条如蜈蚣一般的弹道伤疤,阴冷得如同月下苍狼。让人一见就毛骨悚然。
回头再看去,临时炮兵们已经就位了。
三排迫击炮,按前轻后重,进行搭配。每个迫击炮小组,之间相隔五到十米。往左看,看不到尽头,往右看,也看不到尽头。想想也是,2200门啊,平均算起来三排,每排有733门,每门间隔五到十米,取平均数7.5米来计算,可以排成5500米长。
这5500米,就是日军营地的正面宽度。只要一声令下,整个日军营地,都将受到覆盖。
这时的卫华还不能下令开炮,因为试炮员,还没有报告说,全部瞄准好了。
为了让所有的第一发炮弹,都能落入日军的营地,试炮员需要亲自定好每一门迫击炮的标尺,总共才一百多试炮员,却要负责20倍于他们的迫击炮的较射。是相当累人的,也费时间。
第一发较对好了之后,从第二发起,就不需要较对了,因为迫击炮的后坐力很小,只管发射就是,弹药的布点,必然落在第一发炮弹的附近。
重型迫击炮后坐力大,每一发都需要重新较准,不过,也这不是困难。因为试炮员,会全程负责。
三排迫击炮,负责不同的区域,最前面的小口径迫击炮,负责鬼子的营地的前段。80口径的负责鬼子营地的中段。120和150重型迫击炮负责鬼子营地的后段。日军营地纵深不过五公里,全都在迫击炮的覆盖范围之内,当一个弹药基数(10发)打完,可以保证鬼子营地,享受一次地毯式的轰炸。每平方米落下的弹片,不会少于十块。可以想象,在如此密集的炮击下,日军能有几个活下来?

每当一位试炮员完成教验任务,就汇报给陆机,准备就绪。
“炮兵师,第一营,第一连,准备就绪!”
“第二连,准备就绪!”
“第三连……”
“……”
陆机在心中记忆着,有哪些营已经准备就绪,哪些还没有。直到一小时后,所有的炮连都准备好了。这才跑到卫华那里报告。
卫华露出了喜色,他意味深长的问了陆机一句:“明天的世界,还会相同吗?”
陆机一愣,道:“会有所改变吧。”
卫华笑了笑,缓缓的举起手枪,手枪里装着三枚红色信号弹。打完这三发,后面的都是实弹。
啪啪啪!
这是一个三发短点射。
一个足以改变中国命运的短点射。
红色信号弹,拉着长长的尾焰,直冲云霄,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咚——迫击炮弹落底。
嗵——迫击炮弹冲出炮筒。
嗖——2200发炮弹划破夜空。
啾——2200发炮弹,带着死亡的尖啸,扑向日军的营地。
轰——大地为之一颤,2200朵,钢铁之花盛开。化作数十万块弹片,狂暴的将睡梦之中的日军撕成碎片。
接下来的声音不整齐了,有的快,有的慢,爆炸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在一分钟之内,如果爆炸超过一千响,人耳就分辨不出爆炸的声音的先后了。所以,那种射速超过一千发每分钟的机枪的声音,是很奇怪的,像电锯高速转动的“嗤、嗤、嗤”的声音,如德国的MG42。迫击炮的射速是每分钟二十发以上,2200门同时发射,意味着鬼子每分钟,要听到4400以上的爆炸声,他们的耳朵忙得过来吗?
卫华微笑着,欣赏着眼前的这一片战争奇观。仔细倾听着鬼子的惨号声。他今天第一次发现,其实战争也是可以像欣赏美国大片那样的轻松和写意的,就像是现在。勾动一下板机,就如摁动电视摇控器的摁钮,数万日军就灰飞烟灭了。
这种战争的刺激和写意,属于将军特有,卫华这个平民却享受到了。如同“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种感觉很微妙,很舒畅,很过瘾,很让人神魂颠倒!怪不得历史上,有那么多人,沉溺于其中,热爱战争,爱得发狂,如希特勒,他在后期甚至忘了为什么而打仗,他就是单纯的为了战争而战争,丝毫不考虑,打下去,还有没有意义。
二个基数(二十发),炮弹打完,日军营地已面目全非,天翻地覆了,爆炸掀起的尘土飘散在空中,将整个天空都给遮住了,如不是因为有火光,整个世界将是伸手不见五指。
卫华的脑袋里仍是轰隆隆的轰炸声,久久不息。他拔出指挥刀,映着火光,晃动着一片血色,往日军营地一指,大吼一声,“杀啊!”
警察连队站了起来,跟着喊杀,跟着冲了上去。
临时炮兵们打光了炮弹,无事可做,看到警察连队冲了上去,一时热血沸腾,掏出盒子炮,也跟着冲了上去。尽管他们不会用枪,很多人连保险都没有打开。
日军被两轮地毯式炮击,炸死大半,剩下的也是个个带伤,正懵懵懂懂间,忽见火光间,无数人影呐喊着冲了过来,摸起枪,一拉枪栓才知道,枪不知何时被炸断了,手中只剩一个枪把,心胆俱裂,丧失了抵抗的意志,没命价的逃跑。日军虽然勇敢,但也要有武器才谈得上勇敢,在这种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四周的难得看到一个活着的战友,连武器都被烂了的情况下,逃跑是唯一的选择。只要能跑的,没有不跑的。那些跑不动的,则将手雷宝险拉开,怪笑着等待着中国人的到来。
在这方面,日军的表现是非常杰出的,誓死不当俘虏!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初期,日军士气高昂,要想捕获一个意识清晰的俘虏,比登天还难。
武士道精神虽然非常愚蠢,但给了中**队以非常大的伤亡。
卫华就吃到苦头了。
PS:为了更新马蹄,结果码完一看,都凌晨3点50了,我晕啊.错过了最好的抢榜机会.损失很惨重啊。为了安抚我弱小的心灵,兄弟们请多给些票票吧。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
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