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后与太子(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灵结束后,康熙又亲自将赫舍里氏的梓宫移到京师北郊的巩华城暂安(当时由于没有想到皇后会这么早去世,陵墓尚未修建,只好在巩华城暂安,直到后来遵化景陵修建好后,赫舍里氏的梓宫才移到建好的地宫)。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六月到十二月,康熙总共去了巩华城三十四次,平均每个月要去五次左右。康熙十四年五月赫舍里氏的周年祭时,康熙特意提前一天到巩华城,并在那里留宿一夜。
康熙十四年,康熙去了巩华城二十四次,康熙十五年去了十五次,康熙十六年去了七次,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四年内康熙总共去了八十次。这四年中,每逢除夕的前一天,康熙都要冒着严寒到巩华城去祭奠。在赫舍里氏去世的三年内,康熙再没有册立过皇后,一直到赫舍里氏的三周年祭后才在孝庄太后的要求下册立了新的皇后。
“月掩淑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康熙的这种执着,不要说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里面非常的罕见,就是一般老百姓又有几个能做到?就重感情这一点而言,康熙和他的父亲顺治倒颇有几分相像。赫舍里氏和康熙大概相处了十年,也许是因为两人年纪轻,彼此间真诚相待,这才让康熙对这段感情特别珍惜罢?只可惜这对少年夫妻终究未能长久厮守,也是人间憾事。
赫舍里氏留下的孩子,康熙给他取一个乳名叫保成(后改名为胤礽),希望上天能够保佑他平安成长。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母亲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把他送到人世间,然后又匆匆离去,面对这一切,康熙还能说什么呢?也许他每次看到胤礽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陪伴了自己十年的温婉女子,那个对自己知根知底的爱妻。康熙对胤礽的爱,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把他对爱妻的那份爱全部倾注到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上。

雍正十四年,在胤礽还没有满两岁的时候,康熙推翻由王公贵族公推储君的祖制,断然决定立胤礽作为皇太子。为此,他发布谕旨说:“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胤礽为皇太子”。
当年十二月十三日,胤礽便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这一举措,一方面是是因为康熙受到汉族儒家文化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在当时平定三藩叛乱的紧张形势之下,以维护皇族的团结并树立国民的信心。但是,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立胤礽为皇太子应该是有很大的感情因素在内的。或许,康熙对胤礽爱屋及乌,并将他立为太子,是以此来抚慰爱妻赫舍里氏的在天之灵罢!
补记: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这对阴阳相隔了四十八年的夫妻同**相伴,在地下永远安歇了。后来赫舍里氏的妹妹(平妃)也进入皇宫,并为康熙生过一子,未及排序便夭亡了。平妃死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