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假难辨的篡位传闻(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几天因为四川地震,几万人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想到他们的遭遇,实在无心更新。如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经去了天国,愿他们能够在天国里平安。
现在灾区还有很多人无家可归,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灾区需要医药、食品等物质,还需要抚平心灵的创伤,请大家尽自己所能,为灾后重建出一份力!
++++++++++++++++++++++++++++++++++++++++++++++++++++++++++++++++
++++++++++++++++++++++++++++++++++++++++++++++++++++++++++++++++
在民间的野史传闻里,隆科多所宣读的遗诏显然是“问题”遗诏。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康熙临死前的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也就是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但雍正偷偷把遗诏给改了。改诏书的说法有三个变种,第一种是说雍正把“十”改成了“于”字,结果变成“传位于四子”,这种改法比较简单,不过把“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个钩,就像现在小朋友因怕挨骂而偷改试卷分数一样;第二种是把“十”字改为“第”字,这个改法似乎有点复杂;第三种是改两个字,那就是把“传位于十四子胤祯”改为“传位于四子胤禛”,这个难度就更大了,不但要把“十”改成了“于”字,还要改“祯”字(康熙封胤禵为贝子的时候称其为胤祯,后来雍正即位后,又把他的名字改回了胤禵这个原来的名字)。
如此一来,老母鸡变鸭,四阿哥胤禛便抢了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的位子。
这三个说法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却都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清代关于皇子的称呼,前面必须有一个“皇”字,比如皇长子、皇太子或者皇四子,如果简单的把“十”改成了“于”字话,整个句子就都不通顺了,本是“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显然语法不通。其次,清代时的书写习惯一般不用“于”字,而用“於”字,如果说“十”改“于”、“十”改“第”、“祯”改“禛”还有点相似的话,“于”和“於”这两个字相差太大,根本没法改。第三,如此改法的前提是汉文诏书,但当时朝廷诏书一般是用要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可以改,满文怎么改?

民间传闻辩驳起来不难,那人们要问,雍正当时到底有没有遗诏呢?答案是有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收藏了一道“康熙遗诏”的汉文原件,日期署的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驾崩的那天。但问题是,这道遗诏是在十六日才公布,而且,里面一处错字,四处涂抹,与人们想象中的正式遗诏大相径庭。很显然,这个所谓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的仓促之作,而绝非康熙的亲笔。不过这不要紧,既然雍正做了皇帝,他想要怎么样的遗诏那都是办得到的,只是不能证明他是合法继位而已。
既然雍正没有遗诏,那怎么来证明自己是合法继位呢?《朝鲜李朝实录》里记载说,康熙临终的时候,拿下身上所挂的念珠给胤禛说:“此乃是顺治皇帝临终时赠给我的东西,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你好好保存,明白吗?”《永宪录》里也有类似的记载:“上(康熙)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由此看来,雍正在康熙临终前已得到了传位信物。
不过,这种描述似乎有点过头。康熙在弥留之际还能记得六十多年前的事情,这点颇为可疑。而雍正已经知道传位给他了,但后来听到隆科多传诏时又“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这也太夸张了。对于此事,野史传闻里却作了个反证。《清朝野史大观》卷一中说,康熙临死前,曾经手书遗诏传位十四皇子。胤禛侦得遗诏所在后,将“十”字改为“第”字,然后屏退各位兄弟,一人入畅春园侍疾,其他人均不许入内。据说康熙当时已经昏迷,醒来后突然发现只有胤禛一人在侧,知道被其欺骗,大怒,用枕头和念珠投击胤禛而不中,胤禛则跪而谢罪。不多久,康熙撒手人寰,而胤禛持念珠和遗诏出来,并宣布自己继位。
这样看来,康熙临终前授予雍正念珠,似乎确有其事。但很奇怪的是,雍正在位期间,却从来没有提过这事。如果雍正真有念珠这个如此有利之信物的话,他怎会不大讲特讲呢?所以“念珠”一说,也只能存疑。
(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