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雍正继位全记录(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上文)
十二月初三,康熙的梓宫被移到景山寿皇殿暂时安放,并继续举哀。六天后,即康熙去世二十七天,雍正释孝服,搬进养心殿,正式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次年(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亲自扶康熙的灵柩至遵化东陵,将之安放享堂。当年九月,雍正再次来到遵化,将灵柩放入地宫,完成了康熙的整个葬礼。
雍正即位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出现康熙担心的“束甲相争”的事情,一路过来倒是十分的平静,让当时朝鲜人颇为吃惊。朝鲜人对康熙死后的局势不抱乐观,他们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就认为“彼国不预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争立之事”,“康熙死后,兵乱可翘足而待”。但是,康熙驾崩后,并没有出现朝鲜人预测的事情发生。尽管在康熙死后第二天,雍正曾命隆科多封闭京城九门六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入大内”。这两个非常措施估计也是为了防范其他阿哥会有异动才采取的非常举措。也许,隆科多封闭京城九门的举动起了作用,城内的人无法和外界联系,那些阿哥们即使想搞出点事来,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朝鲜人对康熙死后的权力交接问题也很关注,朝鲜景宗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李朝实录》中记载了关于康熙驾崩时的一些情况,倒可以作为雍正继位的旁证。据他们记载,康熙临终曾有遗言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就是前面说康熙因宠爱弘历而决定传位于雍正的这件事。
由于朝鲜人和清廷没有太多的利害关系,在一些问题的记述上可能比较客观公正,但他们的消息来源需要考证。这条消息虽然不是杜撰,但属于二道消息,是在康熙死了近半个月后,当时朝鲜派人去迎接清朝派出的传讣勅使时听说到的。
朝鲜人还听说,康熙在临终前对雍正说:“废太子与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这是关于康熙死后对大阿哥胤褆和废太子胤礽待遇安排问题,康熙之所以要跟雍正交代这事情,就是怕到时候新君上台后,会因为当年的储位之争而迫害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这是康熙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要特别打好招呼。(没关照的阿哥,那雍正就不客气了,看来康熙想让儿子们一团和气,在他死后是万万做不到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康熙的这个遗言基本得到了执行。雍正在封胤禩和胤祥为亲王的同时,也封了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为郡王,第二年还为弘皙在北京西郊郑家庄造了王府,供其居住。另经雍正批准,郑家庄内有护军、领催、马甲并亲随执事等三百四十五名在里面当差行走。郑家庄有房四百间,雍正还说,要是不够用的话,可以再行添造。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胤礽去世,雍正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并按照亲王的规格办理其丧事。大阿哥胤褆则一直被圈禁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在生活上也得到了雍正的优待,这比雍正其他几个兄弟的待遇似乎还要好些。由此看来,朝鲜人的这个记载似乎是符合事实的。
和《清世宗实录》等清朝官书不同的是,《朝鲜李朝实录》里提到大学士马齐领受遗命的事情。在《清世宗实录》和《大义觉迷录》里都只是提到隆科多领受康熙遗命,并没有马齐。但从雍正后来任命马齐为四大总理事务大臣之一的时候,似乎也应该是出于康熙的安排。
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让大臣们公推储位候选人的时候,马齐当时是力挺八阿哥胤禩的,相当于“八王党”的领袖。如果没有康熙的旨意,雍正断不会提名马齐做总理事务大臣。这里要插一句的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马齐因为公推储位候选人的事件被康熙打了一顿,还被革职退养,但在康熙末年佟国维去世后,满人大臣里缺乏威望之臣与汉臣对抗,于是康熙便让马齐复出,出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内务府总管,以维持满汉大臣间的平衡。
(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