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八阿哥之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五月,北京的天气突然变得炎热。像往年一样,康熙带着儿子们离开京城,前往热河行宫避暑和行围打猎。由于满人来自关外,习惯了凉爽的夏天,他们难以适应北京的酷热,因而康熙在热河修建了行宫,即为现在的承德避暑山庄。从康熙开始,清朝的皇帝们往往把这里当成避暑的胜地,每年都要到这里过上很长一段时间,享受这里的良辰美景。民谚说,“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却在热河中”,承德避暑山庄经屡次扩建,最终完工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花了近90年的时间,人工物力耗费无数。
康熙这次去热河,总共带了八个阿哥,包括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等,当时未满八岁的十八阿哥胤衸也在其中。正如康熙在诗里写的:“地敞沙平河外天,合围雉兔日盈千;筹边正欲劳筋骨,时控雕弧左右弦。”青壮年时期的康熙身体好,特别喜欢围猎。据记载,康熙一生中猎杀了数百头猛兽(一百三十五只猛虎,二十头狗熊,二十五头豹子,九十六条狼),每次行围打猎的时候,康熙往往会把皇子们(包括那些还没有完全成年的)带上,其目的一来是为了让皇子们出去见见世面,二来也是希望通过行猎保留满族人的军事传统。
康熙和皇子们在热河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命令队伍继续向北,越过大漠去行围打猎。一般来说,皇帝行围时的队伍非常庞大,通常由皇室成员、随从官员和八旗官兵组成,行围过程一般分为待围、撒围、合围、罢围几个阶段,他们在统围大臣的指挥下,先围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大圈,然后队伍逐渐合拢,如铁桶般严实的把猎物往中间赶,最后把野兽围到一块没有树木的低地,这时,皇室成员们便在皇帝的号令下,或用箭,或用鸟枪,开始捕猎那些可怜的动物们。
西风萧萧,战马嘶嘶,正当康熙意气风发的时候,这次行围却出了点小意外。
队伍走到一个叫永安拜昂阿的驻地时,十八阿哥胤衸突然病倒了。塞外毕竟不是皇宫,虽然皇帝和皇子们一路上都有很多的随从,但是这一行人在路上风餐露宿的,加上塞外的气候变化多端,十八阿哥胤衸年纪小,又是第一次走出深宫大院,结果在路上突发高烧,看样子一下子好不了,康熙便决定把他留在驻地让人照顾,然后带着队伍继续前进。
不料康熙一行人没走多久,照看十八阿哥的随从便急急忙忙地赶来,向康熙报告说十八阿哥病情加重,似乎有生命危险。康熙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命队伍掉头,返回永安拜昂阿驻地。
等康熙返回到永安拜昂阿的时候,十八阿哥果然情况不妙,他当时已经是两腮肿胀,高烧不退,连吃饭都非常的困难(估计是儿童春秋易发的腮腺炎)。康熙对这个小儿子十分疼爱,见爱子如此痛苦,本来一向镇定冷静的他一下子也变得手足无措,焦虑万分。由于驻地缺医少药,康熙便派人急传宫中的御医以最快的速度赶来诊治。
康熙外出期间,当时留在京城处理政务的是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当时他们接到父皇的手谕说:“降旨三阿哥、四阿哥等,十八阿哥两腮肿胀又有加重,甚属可虑。你们赶紧差人去叫大夫孙治亭、齐家昭前来。还有,你们立即把马尔干之妻、刘妈妈、外科大夫妈妈赫希等三人也派来,同时还要差遣精明干练的人作为他们的随从,让沿途的驿站准备好车快马,日夜兼程,从速赶来。”

在手谕中,康熙还告诉他们,说到时会先派人到沿途迎接,总之,争分夺秒,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康熙还在手谕的封皮上特意写道:“著降此谕火速乘驿交付三贝勒(胤祉)、四贝勒(胤禛),不得延误分秒!”
在胤衸病重的时候,康熙经常把这个小家伙抱在怀中,喃喃自语,甚至不分昼夜的亲自照料。后来幸好医治及时,胤祄的病情一度好转,康熙这才松了口气。他后来在给胤祉、胤禛等在京皇子的手谕上很高兴的说:“十八阿哥现今已有好转,想是断无大妨了。你们也可放宽心。朕一年迈之人,也仿佛获得新生一般。”在将这些朱批奏折和手谕发回京城的时候,康熙又在封皮上加了一句说:“这是喜信!若像平常一样封固,你们拆阅起来太耽搁时间,所以就没有封上。”
一向持重的康熙因为十八阿哥病情好转而一改常态,甚至破坏谕令的传递制度,这在康熙的时代是不多见的。事实上,康熙的子女中夭折的很多(大概接近一半),这次对十八阿哥的病情如此重视,甚至说出“仿佛获得新生一般”的话,足见其老年爱子,舔犊情深。
由于十八阿哥还没有完全痊愈,康熙决定停止这次行围,带领大队人马返回京城。为了避免十八阿哥病情加重,康熙特意命令随行队伍缓缓而行,一天的路程不得超过二十里。但尽管如此的小心翼翼,后来胤祄的病情还是再度恶化,估计是因为腮腺炎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或者本就有其他病症如脑炎、脑膜炎之类的,这次发病比之前更要凶猛。胤祄持续的高烧不退,滴水不进,大夫们也是束手无策,回天乏力。最后刚刚在旅途中度过八岁生日的胤衸,终于在回京的路上不幸夭亡。
本来心情转好的康熙,这次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子的生命从自己的身边悄悄溜走,却又无能为力。老年丧子,这对于已经五十四岁的康熙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情。自从胤衸死后,康熙一路上便脸色阴沉,郁郁寡欢,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下。
胤衸的死,让康熙痛苦万分,但更让他伤心的是,随行的其他皇子们对这个十八弟的病情一点都不关心,甚至根本就是无动于衷。特别是作为兄长和皇太子的胤礽,在自己的小弟弟生病的时候,几乎就不闻不问,就连胤衸病死了,也看不出他有丝毫的哀伤。
康熙本觉得自己的这些儿子们都十分的优秀,他也在儿子们的身上倾注了无尽的父爱,但这些皇子们对自己的手足同胞竟然如此的冷漠无情,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次,一向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帝失望了,特别是对当时已经是三十五岁、已有子女的皇太子胤礽,更是失望之至。
补记:十八阿哥胤祄后来被安葬在景陵妃园寝内其生母密妃王氏的墓旁,这在整个陵寝中是唯一的一个特例,大概康熙怕这个孩子过于孤单罢。和十八阿哥类似的,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率皇子皇女等奉陪皇太后去塞外避暑时,五公主(雍正之妹,已出嫁,小时候为皇太后所抚养)也因吃不消塞外之苦,得病而亡,年二十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