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多势众八王党(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索额图被圈禁处死后,太子胤礽日渐失宠。而与此同时,有个阿哥的势力却正在逐渐发展壮大,这就是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比大阿哥胤褆小九岁,比太子胤礽小七岁,比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小三岁。胤禩的母亲良妃卫氏,本是满州正黄旗包衣人阿布鼎之女,其先人因犯罪而被编为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包衣即家奴之意,是只管吃住不发工资的那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胤禩母亲的出身不仅在康熙的嫔妃里是最低贱的,在整个清朝的受封妃嫔中,其母家的地位也是最为卑下的。
卫氏既然是如此出身,按常理最多也只能做个宫女,在宫内干干粗活杂活,一辈子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像卫氏这样的宫女在宫里有成百上千,本来接触皇帝的机会极为有限,但她能被康熙一眼看中,这说明卫氏年轻时的长相和身材应该是相当出众的。更为重要的是,她还为康熙生育了皇子胤禩,这就大大提高了她在宫中的地位。
但是,在康熙的眼里,卫氏固然是美丽动人的,但她的出身和经历,不足以抚养他那“高贵”的皇子。胤禩出生后,为了不让他的前途被耽误,康熙便将胤禩交给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纳嘛氏抚养。由此可以推测,胤禩和大阿哥胤褆关系应该是比较紧密的,但为何后来胤褆会在康熙面前提及胤禩乃贵人之事,实在难以猜测其是善意还是恶意。
胤禩小的时候极为聪明,很得康熙的喜爱。在前面曾经提到的那次考核中(康熙二十六年),七岁的胤禩和几位年长的阿哥一起,“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博得众人的一片喝彩。不过,胤禩虽然书读得不错,但有个缺点就是书法很差,凡事都追求完美的康熙对此很不满意,特意安排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作为胤禩的侍读,并要求他每天写十幅字呈览。据九阿哥胤禟的侍读秦道然说,胤禩写到后来很不耐烦,便请了人代写后交进去蒙骗康熙。
胤禩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出征噶尔丹的那场战争里也有出色表现,让康熙对十六岁的胤禩刮目相看。当时随同出征的其他皇子都被分派到八旗各营,由于胤禩年龄最小,所以康熙将他留在自己的大帐之中,随时应召,相当于康熙的助理。虽然当时胤禩年纪不大,但在整个战争的进行过程中,组织能力出色,非常善于和那些将领打交道,而且吃苦耐劳,办事麻利,让康熙既惊讶,又欢喜。当时康熙还亲笔写了首诗赐给胤禩,诗云:“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胤禩当时也和了一首,曰:“父慈子孝应犹在,一夜东风一朝臣;曾习柳字千千行,亲情爱恨一梦遥”。父子交赞,其乐也融融。
由此,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封爵中,只有十八岁的胤禩和三位年长的阿哥(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一起被封为贝勒,足见康熙对胤禩的青睐。此后,胤禩又多次在康熙的出巡或者出塞围猎的时候与三阿哥胤祉等一起处理政务。为了提升胤禩的地位,康熙甚至将胤禩的生母卫氏也提到了嫔妃的主位。

胤禩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深知自己没有外戚的后台,无法与大阿哥胤褆和太子胤礽去竞争,但他又不甘心只做一个辅佐未来君主的“贤王”,他的目标是要自己做太子,以后当皇上。为此,胤禩一方面极力讨好康熙,另一方面则广结人缘,尽可能的结交各种人物,包括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三教九流、江湖术士,只要将来可能为他所用,就一概收入旗下,以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索额图被圈禁处死后,胤禩见太子胤礽日渐失宠,更是多方活动,加紧了对储位的争夺。当时有个人对胤禩帮助很大,那就是胤禩府上的侍读学士何焯。何焯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时候由大学士李光地推荐入值南书房,后来康熙又命他侍读胤禩于府中。由于何焯地位的特殊性,胤禩对他极为重视,百般拉拢,并通过何焯来向父皇表明自已勤敏好学,而何焯当时也看到太子地位不稳固,利用各种机会为胤禩传播好名声,并有意帮助胤禩争夺储位。
由于何焯当时入值南书房,并奉命修书,于是他便经常抓住机会在康熙面前说胤禩的好话。加上何焯和康熙最信任的大臣李光地关系很好,他也利用各种机会通过李光地向康熙渗透对胤禩有利的信息。
当时何焯的学问做得很好,在南方的士人当中颇有影响力。康熙四十五年(1704年)的时候,何焯的父亲去世,他在回江南奔丧前,将身边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晋照看。临行前,胤禩特意委托何焯在江南为他购书,何焯回去便大为散播。南方的文人儒士有感于胤禩的好学精神,称赞胤禩“实为贤王”,实际上这是何焯有意帮助胤禩博得好学之名。康熙南巡的时候,就曾听江南文人盛传八阿哥胤禩品学兼优,礼贤下士,是很好的皇子,估计这和何焯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胤禩不但在汉人学士和官僚中名声甚好,在皇室成员中口碑也不错。当然,这种口碑的获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是太子胤礽的确不成器,暴戾狂躁;二来胤禩为人谦和,待人亲切,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毕竟,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脾气暴躁、动辄伤人的主子共事。就这一点而言,胤禩不仅胜于太子胤礽,也胜于后来的雍正,这也许是他至今还为人同情的缘故罢。
当时康熙的哥哥福全大将军对太子胤礽就极为反感,据说胤礽曾经用极为恶毒的语言咒骂过福全(就胤礽的性格来说,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在康熙的这些儿子里面,福全最喜欢也最看好胤禩,这甚至代表了皇室的普遍看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