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的成长史(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礽被立为太子后,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早日成才,康熙决定亲自带养胤礽。尽管康熙政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但有一段时间里,他仍旧坚持亲自为胤礽讲授四书五经。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在临朝之前,都要让胤礽将前一天所教的经书背诵并复讲一遍,直到胤礽完全记熟并融会贯通了才去上朝。
胤礽六岁的时候,康熙又为他请了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大学士为师傅,并复设了顺治时裁撤的詹事府,目的为太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专门服务。当然,胤礽也很争气,他从小就天资过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据记载,胤礽在八岁的时候,便可以左右开弓,而且骑射娴熟;十来岁的时候,胤礽便已通晓满汉文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加上胤礽长得仪表堂堂,康熙对他也是十分的宠爱,还特在自己住的畅春园旁边为胤礽专门修了一座小园林,只是为了方便自己见到太子;更可喜的是,胤礽二十岁的时候,便已经显得十分精明强干,康熙出巡的时候经常把他带到身边;即使不随同出巡,康熙往往也是将胤礽留在京师代理朝政,胤礽也总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让康熙感到非常满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提康熙是如何教子的。不仅仅是对太子胤礽,康熙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是十分关心的,特别是教育问题。康熙时期的制度是,皇子皇孙6岁便开始在上书房读书,康熙甚至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包括汉人师傅和满人师傅。汉人师傅大多兼为朝廷重臣和儒学名家,主要教授汉文和儒家经典,满人师傅则主要教授满文和蒙古文,另外还要教弓箭骑射等技艺。
据《养吉斋丛录》里记载说,“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学习的时间,“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也就是说,除了特别小的皇子只学半天,其他的皇子都是全天学习,谁要是迟到了,就还得留下来补课;另外,一年当中也没有什么双休日,也就元旦一天和除夕前的一天半是放假时间,其他时间都是照常学习。看来,现在的小朋友们比康熙的皇子们要幸福多了!
清人赵翼曾这么描述皇子们读书的:“每至五鼓,百官尚未早朝,有先至者残睡未醒、在黑暗中倚柱假寐时,即有白纱灯一盏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这些皇子们在皇帝的严厉督导下,不分寒暑雨晴,几乎天天如此。赵翼叹道:“我们这些靠读书做官的,都不能天天早起,天子之家的金玉之体尚且能日日如是,真是三代以上,亦所不及啊。”正因为对皇子教育的重视,清朝的皇帝都没有像以前的朝代一样经常出昏君,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不如我们随《康熙起居注册》里的记载去看看皇子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寅时(早上5点以前,天还没亮,和上面说的“白纱灯一盏入隆宗门”相印证),皇子们进入书房早读;卯时(早上5点到7点),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还有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也进了胤礽(当时十四岁)的书房。按康熙“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胤礽背完后便让师傅汤斌过来听他背书,要是一字不错,就用朱笔做上记号,再读新书。随后的时间里,胤礽还要写几百个大字。
等到辰时(7点到9点)康熙上完早朝,就会过来看看皇子们书读得如何。他先进皇太子的书房,问汤斌:“皇太子书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便拿起书,随便挑出一段,让胤礽背诵,随时检查。走的时候,康熙还特意叮嘱起居注官,让他们好好监督皇太子的学习。
康熙走后,胤礽又开始写作文,一直到12点左右,侍卫们给皇子和师傅们送午饭来。吃完饭也不休息,胤礽还得继续读新课文一百二十遍,接着又是背书。等到下午三点左右,侍卫会送来点心,胤礽吃完后便开始上体育课——射箭。侍卫在庭院中安好箭靶后,胤礽便出去活动活动,张弓射箭玩一会。射完箭,胤礽还得回去学习,师傅汤斌和耿介开始进行疏讲。
等到下午四五点钟,康熙又带了一帮子人过来。这次除了跟随的大臣外,康熙还把大阿哥胤褆(十六岁)、三阿哥胤祉(十一岁)、四阿哥胤禛(十岁)、五阿哥胤祺(九岁)、七阿哥胤祐(八岁)、八阿哥胤禩(七岁)也都带过来了(六阿哥已经夭折)。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的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这等于是在大臣们面前的一次公开抽查了。
汤斌听后,便按照康熙的旨意,拿出一本经书随意出题,诸皇子随后依次背诵并讲解。令康熙满意的是,这次抽查考试的成绩很不错,连七岁的胤禩都能把所学的文章讲得头头是道,唯有皇五子胤祺因为从小带在皇太后身边,皇太后只让他学满文,他不懂汉文,康熙也只能让他写满文一篇,让满大臣看一遍。
由于儿子们在大臣面前表现不错,很给康熙挣面子,康熙高兴之余,便亲自写了几个大字,给为儿子们示范书法。随后,康熙又命侍卫们在院中装好箭靶,要看看儿子们的体育如何。皇子们按顺序依次连射,康熙大乐,便让那些师傅们也来射,最后康熙亲自上马,连发连中,好不得意。皇子们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