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整个上午,我们四个人藏在空旷的仓库里面,议论着工厂的未来。
而这个未来,现在全部都集中在最近的两、三个月。就象莎士比亚说的:“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个问题。”
对现在的工厂来说,就是这个问题。
工厂要活下去,就要把生产开展起来,就要把机器开动起来,就要把经营运转起来。一句话最现实:就要把钱挣回来。
我们一起分析工厂的现状,当然在这个时候,我主要是拿耳朵听,用脑袋想。因为对很多东西,我毕竟还不熟、不懂,不知道。确实属于门外汉。
无疑,现在的情况是严峻的。严峻就严峻在,工厂已经停产了。
工厂停产,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班子散了,管理散了,人心散了。所以没人想生产,没人抓生产。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公司的经营体制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转变。
用一句简单明白的话讲,原来是计划经济,按公司计划和指令生产,让干啥干啥。公司给你活干,给你钱挣。现在是公司不管了。就靠工厂自己养活自己了。
可这么大的一个工厂,公司投入了一个亿,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呢?
一个亿,听着都能吓人一跳。可工厂要能运作起来,这一个亿就是摇钱树、聚宝盆。可工厂要是停下来,这一个亿就是上吊绳、夺命索。你想,光是每天的费用,象什么折旧、水电、税收、保险......,就要将近十万。你就是掐着一个亿的现金,满打满算的,能坚持多久?
老邱说得有道理,包装车间,还有大仓库,这还好办,就凭我们的硬件,也能揽来活,把这两个车间养活了。可还有工厂的大头呢,就是那个庞大的电子车间。说是个车间,其实就是一个电子厂。两条生产线,好几百人哪。

所以,这一上午后来的话题,就全集中在电子车间上了。后来,还是简立说了一件事,大家觉得可行。
简立说:去年公司的边贸部,曾经让工厂生产电饭锅,做边境易货贸易,供给俄罗斯。但是后来因为于厂长和工厂黄总工程师闹矛盾,没干成,黄了。但是前一阵,她听她父亲讲,公司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合同都快过期了。这时候,我才知道简立在公司里,也有亲属关系。
我听到简立说的这个消息,马上来了精神。我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能生产电饭锅吗?二是,这个黄工还在厂里吗?
听到对这两个问题的肯定的答复,我十分高兴。我想,做对也好,做错也好。先做起来再说吧。
我马上对他们三个人说:“我看,这件事先议到这,时间不等人。我看先顺着这个路子摸一下情况。行就快干,不行就拉倒,快想别的招。”
我想了一下,又说:“我看没时间吃饭了。老邱和我上公司,看看这个合同还在不在了。要是在,就赶紧想办法拿下来。简立,你给黄工家打电话,请他下午一定来一下。我和他谈一谈。老孟,你趁中午这段时间,了解一下,电子车间那边,设备、人员、技术,等等吧,跟开工有关的情况。看看要是启动起来,需要多少钱?”
我和老邱刚要走,老孟赶过来,告诉我一个信息,是个喜信儿。他说:“公司在工厂仓库,存放了二百吨镀锌板,原来就是要做电饭锅的原材料。”他说完,还笑呵呵地冲我挤挤眼睛。
我拍拍他的胳膊:“明白了,别说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