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九章 战局突变(第三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西欧战局的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四月四日,比利时首相在布鲁塞尔宣布向德国投降,并且接受德国的军事管制,从此,比利时退出了战争。
四月十一日,荷兰王室逃往伦敦。
次日,在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在前一天还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荷兰首相将阿姆斯特丹交给了德军B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司令赖兴瑙上将。从此,荷兰退出了战争舞台,成为了协约国集团的第二个战败国(当时日本旧政府还没有投降)。
十三日,德军C集团军群第集团军渡过索姆河。
次日,第1集团军渡过埃纳河,兵锋直指巴黎。
十七日,德军A集团军群第集团军攻克沙隆,将马其诺防线上的数十万法军阻挡在了前往巴黎的路上。
至此,法国败局已定。
二十一日,德军A集团军群的第12集团军与第16集团军会师加莱,将三十多万英国远征军,以及十多万法军与比利时军队围困在了敦刻尔克附近。以当时的情况,只要德军发动进攻,这数十万部队将难逃厄运。
十六日,美国宣布扣押刚刚到达纽约地法国海军战舰,其中就有“黎塞留”号战列舰。
当时,这支法国舰队正在北大西洋上执行护航任务,“黎塞留”号则准备到美国进行维修,更换一些出了故障的设备。
显然,美国地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法》的。
法国宣布战败后,其所有军事资产都将移交给同盟国集团,海军战舰更是最重要的军事资产。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法国海军的所有战舰都是同盟国的战利品。另外,这些战舰也属于法国政府的财产,因此在法国政府投降之后,自然应该由法国政府移交给德国,或者同盟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显然,美国没有任何理由扣留法国的战舰。
只是,事情还没有完。
十六日夜间,“让•巴尔”号与刚刚装上了发动机,还没有完成舾装的“克莱蒙梭”号战列舰冲出了布雷斯特港,奔赴英国的扑茨茅斯港。
天亮前,英国本土舰队就派遣战舰为这两艘法国战列舰护航。
虽然这名义上是法国海军官兵不愿意向德国投降,在政府宣布战败后决定继续抵抗。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英国仍然没有权利接收这两艘战舰,更不应该为其提供保护。只是,英国不会让任何一艘对其有威胁的法国战舰落入德国的手中。
到此,除了那些还在马赛港修理的战舰之外,法国海军就只剩下了一艘没有完工的战列舰,即“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第四艘“福熙”号。当时,这艘战舰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工程量,即便德国想将其建成,也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
站在帝国海军的角度来看,法国战败,多多少少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是美英的战略要受到影响,至少在英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波罗的海里面之前,美国不能对北大西洋上的战斗撒手不管,更不能抛弃西欧地区最后一个(当时西班牙已经停止了炮击直布罗陀要塞的行动,其态度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转变)盟友,更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支持。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必须在北大西洋上有所作为。
同样的,法国战败之后,英国直接暴露在了德国地炮口之下。即便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如果让德国海军冲出了波罗的海。英国本土肯定会受到威胁,到时候甚至会让德国下定决心强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六月份之前扩大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
海军情报局也很快证实了这一分析。
五月十八日,美国海军地“马里兰”战列舰开赴英国,并且加入了英国本土舰队,开始协助英国海军对付德国舰队。
十九日。美国与西班牙签署了战略援助协议。
按照该协议,美国提供给西班牙地战略物资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同时派遣十个陆军师帮助西班牙守卫比利牛斯山防线,阻止德军进入西班牙境内。
二十日,由一百二十艘万吨级货轮组成地船队离开波士顿,奔赴俄罗斯。
显然,美国也通过加强提供战略援助的方式让俄罗斯坚定信心,并且加强俄罗斯在这场大战中的地位。
可以说,美国在此时已经放开了手脚。
经过近半年的战争动员,美国的战争潜力初步爆发了出来,并且成为了协约国集团内战斗力最强地国家。
只是,有一件事情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
五月二十六日。也就在“南达科他”号战列舰服役地前一天。日本政府(旧)在青森宣布战败投降。
至此,日本成为了协约国集团第四个战败国。
可以说。日本在这个时候投降,多多少少都让人没有预料到。只不过,换个角度看,就能明白日本的选择了。
当美国加强在欧洲战场上的投入之后,自然难以全力援助日本。
最重要的是,此时日本要面对的不是帝国,而是由帝国武装起来的新日本军队。
自从帝国陆战第五军打下了东京,日本政府(新)正式在东京成立之后,日本本土战争就变成了内战。到七十三年(41年)四月初的时候,在帝国的帮助下,日本政府军(新)已经扩充到了三十八个师,而日本军队(旧)名义上有一百五十个师,可实际拥有的装备连三十个师都满足不了。
持续数月的战斗,流地几乎都是日本人地血。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在这半年地内战中,两派日本军队的伤亡官兵数量超过了五十五万,另外还有三百多万平民伤亡,上千万人沦落为战争难民。最要名的是,当时日本政府(旧)控制的本州岛北部与北海道地区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很多日本人在饥饿的驱使下纷纷涌向新政府控制的地区。
不说别的,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到年底前,日本将有超过七百万人死于内战,到时候日本政府(旧)将面临无兵可征,无民可调的尴尬局面。如此一来,日本政府(旧)只能选择投降。
可以说,在这二个月内,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重大的转变。
这也可以看做战争中的“优胜劣汰”。实力弱小的国家自然被淘汰,剩下的,都是交战双方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
显然,战争不会在这个时候结束,甚至不会有所缓和。
此时此刻,协约国集团需要时间调整战略部署,同盟国集团也需要时间调整战略部署。
不说别的,法国战败之后,德国与意大利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在地中海上获得了港口。如此一来,帝国的战略资源就可以通过马赛、尼斯等港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德国的工厂内,让德国有足够的能力加强军事力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