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诡异兵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三,你瞎嚷嚷什么,也不怕别人笑话,我看你是睡娘们睡多了,胆子也变小了,以前倒斗摸的死人脚还少吗?”在另一架楼梯上爬了一半的金山兆嘲笑道徐良平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下来回答说:“大哥你胆子大,你上去瞧瞧。以前摸的死人脚都是躺着,这个死人是立着的。”
金山兆听到徐良平的话也不由得心头一惊,死人也有立着下葬的?以前可从来没见过啊!但毕竟是大徒弟,有时候即使心里害怕,但面子也是要撑起的,要不怎么服众。他爬在楼梯上转过身说到:“大家都等着,等我先上去瞧瞧。老三你给我瞧好了,老子上去就算它娘的是立着的,你大哥我也要把它变成躺着的。老二,把汽灯递给我。”说完接过了汽灯别在了腰间,右手掏出了二十响盒子炮,“噔噔噔”几步就从那个凿穿地宫地面的盗洞钻了上去。
众人屏息静气都在盗洞底部焦急地等待着,谁也没说一句话。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约莫过了两分钟,上面硬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两分钟给众人的感觉比两个小时还要长,哪怕上面传来几声枪响,他们也好有个应对呀,最怕的就是这种死一般的寂静。
老四谭世祥终于是忍不住了,他怯声声地叫了两声:“大哥!大哥!”
盗洞的上面终于传来了金山兆那熟悉的河南口音:“老四,你叫得那么惨,哭丧啊?你大哥还没死呢。老三你摸到的那确实是个人脚,不过不是死人脚,而是石头人脚。呵呵,看把你小子给吓得那熊样。大家都上来吧,来瞧瞧这千载难逢的大场面。”
杜天昌听到大徒弟的回答,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暂时落地了,心想来上面暂时应该还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就指挥着众人提汽灯的提汽灯,拿手电的拿手电,给用的装备都背在了背上,从那盗洞口钻了进去。所有的人都上来了,十几把汽灯和手电提供了足够的光源。等大家的眼睛终于适应了地宫的黑暗,也慢慢看清楚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那是他们一辈子做梦都不会梦见的东西。
那是一个兵阵,一个庞大的兵阵,一个由石俑组成庞大的地下军队。而他们
凿穿地宫地面的盗洞正好就位于兵阵的西南角,老三摸到人脚正是一个石人兵俑的脚,当然是立着的。
这是一间足有五百平方米的墓室。墓室的最前面是三十个骑着石马的石人俑组成的骑兵方阵,每一个士兵都是左手持缰,右手拔刀出鞘,身穿着一种一直到膝盖的窄袖袍服,腰间系带,外罩彩绘的黑色镫甲,膝下裤筒裹在绑腿内,每个石俑均是抬头挺胸,精神抖擞,呈现威武昂扬的姿态。可以大致地分辨出士兵和军吏的区别。士兵头饰挽成圆形发髻垂于脑后,脚穿麻鞋。而军吏则在披发上包扎巾帻,巾带沿两颊垂至颏下系结,脚穿华丽的高筒靴。整个骑兵方阵只有两名军官,所以很好区分。每个石人兵俑大致有一米七至一米八的高度,造型简练,彩绘精致,神态威武。而战马多呈傲然肃立待命状,少量作昂首嘶鸣姿态,造型优美,静中寓动,器宇不凡。这些骑兵俑的脸部都非常特别,脸型较长而眉骨突出,鼻子较短呈三角锥形。郎一泉的大脑在飞速旋转着,记得他曾经读过的《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水,地势迫近胡羌,民俗修习战备,高上用力,鞍马骑射。”估计这些骑兵部队是秦汉时期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由于他们接近当时的少数民族,因此民风是相当地彪悍。
小孩四五岁就能鞍马骑射,并作为日常活动,就连妇女也能骑马射箭,所以秦汉时期经常作为骑兵部队被征调。而他们所穿的那种窄袖袍服也非常有特点,郎一泉猜想这种衣服应该叫做絮衣,一般都比较厚。《汉书》里曾有这样的记录:“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由此看来,絮衣也能够起到防御的作用。
第二个方阵是弩兵方阵,一共有三排,每排二十个,足有六十个之多。每个兵俑均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手持石弩,双目炯炯,凝视着正前方。每个石弩都有一枚石箭呈待激发状。秦汉时期弩兵的战法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弓弩的射击都有一条规律,临阵不过三发,当敌人往前冲的时候,这只箭装上去后射出,你再装一只箭,敌人还在往前冲,与你的距离更近了,当三只箭都射出去的时候,基本敌人已经就冲到你的面前来了,因此古代弩兵射击的时候必须进行轮番射击。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当时最先进最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当第一排弩兵射击的时候,后两排弩兵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是最为致命。最经典的战例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在一个长平的谷底一共集结了一百多万人的军队,真可以说是一场大会战。赵军骑兵首先发起进攻,那可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出来的强大骑兵。秦军主将白起并没有向通常的那样用己方的骑兵与之对冲,而是派出了新训练出的能轮番射击的弩兵。当成千上万的赵军骑兵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时候,秦军弩兵万弩齐发,一波接着一波,赵军骑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基本能冲到秦军阵前的只剩下十之三四了,一大半的士兵都成了刺猬。

第三个方阵是排成四排共有八十个手持长矛的步兵方阵。每个兵俑手中的长矛足足有五六米长。可以想象当敌军就要冲到阵前的时候,三排弩兵的箭已经射完并迅速后撤,矛兵上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而敌人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靠近的。徐良平摸到的人脚就来自于这个方阵中最外侧的一个兵俑。这些矛兵兵俑的脸部形态又与骑兵有所不同。他们的脸部呈长方形,前额宽而高,颧骨比较光平。郎一泉猜想这些俑估计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士兵。因为关中地区,靠近汉都城长安,征兵便捷,所以这一地区的兵士数量较多,是汉军中步兵的主力。据史书记载,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都城内的卫戍部队。“周勃夺军”的故事,讲的就是吕后死了以后,太尉周勃骗取了吕禄掌管的北军兵权,杀入宫廷,诛灭吕氏势力,恢复了刘氏天下。北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关中地区,平时护卫京师,负责京城的安全方面,一遇战事,就作为步兵主力外出打仗。
众人都被这震撼人心的大场面给吸引住了。倒斗的暂时忘记了倒斗,执行秘密任务的暂时忘记了任务,都在仔细的看着这埋藏了几千年的地下军队,想象着如果这些石俑都是活的那在当时是怎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啊。确实当时秦兵马俑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他们可能是当时唯一见过古代兵马俑的现代人,给他们心灵的震撼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在兵阵的最后面是二十个左手拿着盾牌,右持利刃的步兵。这些兵俑的高度全部都比前面三个方阵中的士兵高而且个个都身形魁梧,看他们的装束身形应该属于最核心、保卫指挥官的部队。在这二十个士兵中间靠后的位置是一架四匹马俑拉着的战车。战车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五。战车双轮单辕。辕端有衡,衡上缚有两轭。车前驾有4匹马中间的两匹马古代叫服马,两侧的马叫骖马。服马的颈上各驾一轭,轭上连接着一条绳。两匹骖马的颈上无轭,各有一条单。骖马通过单协助服马拉车。
郎一泉还在仔细观察着这架战车的构造,还没来得及去看战车上的石人俑,只听见有人说到:“大家看这个战车上的石头人好奇怪约!”
郎一泉抬起头开始观察战车上的石俑。战车上一共有三个石俑。一个是驾驶战车,手持缰绳的士兵,装束和其余的兵俑基本一致。站在中间的是一个身穿鳞片甲,头戴朝天冠,背后还有石披风,装饰非常高贵的军官兵俑。可以看出这位军官的地位非常崇高,说不定就是这墓的主人。然而最令人惊异的是站在这个古代高级军官后面的那个石人俑。
这个石人俑非常高,估计已经超过了两米。穿的是一件连体的衣服,衣服很平滑,基本没有皱褶。手上居然戴着“手套”,姑且叫他那手上的东西叫手套吧,因为确实很象。他的背后背着一个很扁的箱子状的东西,雕刻这个石俑的古代匠师手艺确实精湛,连那三根连接“箱子”和衣服的细管子都雕刻出来了。最让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这个石俑头上戴着一个圆鼓鼓的球状物体,将面部全部遮蔽起来。郎一泉心想这头上的玩艺难道是古时候的“头盔”?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确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这个奇怪的石俑为什么会被雕刻成这个样子?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